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紅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紅色資源作為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的記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無所替代的作用。要打破思想上的藩籬,打造高校紅色教育大課堂,全方位灌輸教育,鍛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過硬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加強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新技術的優勢,重視視聽實景體驗,助推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紅色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紅色資源是我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創造和形成的彰顯時代價值的革命精神及其載體的總和,包括革命遺跡、革命事跡、文化作品等。接受紅色傳統教育,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鍛造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既是對廣大黨員干部、思政課教師的要求,也是對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創造者———新時代大學生的具體要求。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將紅色教育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當中,正是解決這一根本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當前紅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要方法
(一)到紅色基地參觀學習
學校組織教師和學生到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是目前高校采取較多的一種方法。學校每年組織思政課教師和部分學生到省內或省外的紅色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學習,通過在革命遺跡的親身體驗,聽取專題講座,直觀、感性地接受教育。
(二)觀紅色影片唱紅色歌曲
觀看紅色影片唱紅歌也是高校運用較多的一種教學方法,有學校層面組織進行的,也有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充分運用影視、歌曲作品的鮮活力量,克服過去純理論教學中存在的思政課缺乏活力、感染力、生動力現象。(三)VR技術應用一些高校通過VR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實現實景再現,使學生置身于紅色年代和人物的經典實景,重溫了重大歷史事件的全過程,深刻把握歷史脈絡,在身臨其境般的真實體驗中感受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
(四)紅色作品展演
部分高校通過紅色經典劇目排練演出、紅色故事講演、紅色詩歌朗誦等方式,激發學生愛國、愛黨、愛家的高尚情操。如吉林大學交響樂團在2018、2019連續兩年排練演出《長征組歌》音樂會。
二、開展紅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參觀學習學生參與度低,過程流于形式
到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需要資金、物資的保障,致使學生不能全員參與,僅有少數優秀學生代表可以參加。到達紅色教育基地后,多是講一講歷史事件背景和經過、參觀一下景點、拍照留念、聽一兩場報告,缺少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深度結合,整個參觀過程更像是一次旅游,這樣紅色教育其實已經偏離了方向。
(二)形式重于內涵,教育效果不理想
在一些高校實際工作中,觀紅影唱紅歌演紅劇活動等更注重形式,場面聲勢夠大,參與人員更多,但對深刻內涵的挖掘不夠,每一部電影、每一首歌曲、每一部劇目產生的前因后果、思想表達沒能深刻闡述,實際教育效果不理想。
(三)VR技術未能廣泛應用
VR技術能夠將視聽體驗帶到一個新高度,更加直觀、感性地體驗到歷史事件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具有其他教育手段難以比及的優勢。但由于這項技術的應用既有硬件設備所帶來的價格門檻,也有VR課程內容編輯所需的技術壁壘,需要大量的資金保障、人才資源的支持,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還未能得到廣泛應用。
(四)紅色教育大環境仍顯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簡單的說教,更需要環境因素的配合。在多數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紅色元素仍有缺失不足;在學校的實踐活動中,缺少紅色元素的融入;在學校的非思政課程講授中,缺少紅色元素的嵌入。需要從上到下,從領導到基層,都要高度引起重視,為師生做好紅色教育保障,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營造一個良好的紅色教育環境。
三、紅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
紅色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之一,需要通過合適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來實現教學目的。
(一)打造高校紅色教育大課堂,全方位灌輸教育
紅色教育的深刻內涵不是靠幾次參觀、聽幾次報告、看幾場演出就能夠深入人心的,只有將紅色教育的內容貫穿到高校教育各環節當中,將紅色元素的文化涵育融入宣傳陣地的全時空,將弘揚紅色傳統的品德修養融入校園生活的全方位,進行持久性灌輸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把紅色基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紅色基因成為優良品質和健康人格的重要文化標識,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教育效果。
(二)鍛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過硬的思政課教師隊伍
近一段時期曝光大學教師等發表不當言論,三觀不正,喪失了為人師者的責任感和職業道德。大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思政課教師不僅有就過硬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更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人格魅力。高校要在思政課教師隊伍培養上下功夫,對標提出的“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六項要求,多方位培養思政課教師隊伍,并將思想不過硬的人員從思政課教師隊伍中剔除出去。
(三)挖掘紅色元素內涵,重視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利用紅色資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好轉化環節。不論是參觀紅色教育基地,還是觀看紅色影視,要先將歷史事件或影視作品的背景向學生進行詳細的說明,弄清楚來龍去脈,再結合教學目標,對重點問題進行深刻分析和講解,有利于消除學生認知上的錯誤,起到糾偏的作用。很多高校歷史都蘊含了豐富紅色文化基因,要善于挖掘并活用校史資源,找到與紅色教育的契合點,可以增強師生歷史感染力和歸屬感。著力開發整合本地及周邊的歷史資源,推進紅色文化本地化進程,協同推進紅色文化教育落地生根。
(四)充分利用當今新技術成果,重視視聽實景體驗教學
VR技術優勢在于拓展學習的多維度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所缺乏的。我們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VR等現代信息技術,直觀展示歷史事件發生發展的全過程,親身遨游在歷史事件當中,與歷史偉人對話,歷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上的認知,而是沉浸式的直觀體驗,更能激發起學習者的學習興趣。積極拓展校外實踐,培養愛國之情,最終目的在于實踐報國之行。要結合社會實踐、公益服務等活動,走進社區、農村,引導大學生參加志愿者服務,組織科技扶貧,在社會實踐和服務中培養愛國情懷,以實際行動踐行報國之志。總之,紅色資源蘊涵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具有培育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功能,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鮮活教材。高校應充分利用這一優質教育資源,助推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姜波.紅色影片進課堂讓思政課燃起來[N].光明日報2019-02-27.
[2]李方祥.革命文化為思政課建設提供深厚力量[N].中國教育報,2019-03-29.
作者:張學華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