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網絡環境給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發展的機遇,也帶來了無盡的挑戰。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用智慧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助力作用,防范網絡平臺給學生帶來不利的思想影響。本文闡析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環境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就其工作思路展開探討。
關鍵詞:網絡環境;思想政治教育;機遇;挑戰;工作思路
中共中央印發的16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高校應該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隨著網絡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高職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斷凸顯。網絡環境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無數的機遇和挑戰。因此,作為政治輔導員,不僅要深刻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還要時刻警惕問題和挑戰。
一、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
(一)豐富教育內容
網絡資源基本上涵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內容,學生可以自由地從網上搜索、下載學習內容,分享學習成果,教育資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傳播和共享,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網絡環境有助于高職院校師生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豐富精神生活和增強主體意識。
(二)豐富教育形式
互聯網條件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課堂上講授,可以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方式,比如微課、慕課、論壇、動畫、圖片等。教育的空間也不再局限于課室,可以選擇APP、微信群、微信公眾號、微博博文、QQ群等形式,學生可隨時查閱觀看。尤其是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增強教育時效性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課堂上的講授,受時間、空間等因素的控制,教學訊息的更新較滯后,受眾范圍也較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緊跟時展、緊密結合時事信息的學科。網絡平臺正好為師生提供了實時獲取最新消息的便利條件,極大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在網絡環境下,師生的互動也更為方便快捷,課上課下均可保持溝通交流,拉近了師生的交流距離。教師也可通過網絡數據知悉學生的興趣點和需求面,從而進行因材施教,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
(四)擴大教育覆蓋面
網絡條件極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傳播范圍,比如同一教學內容,不同年級的學生均能成為受眾,甚至校外人士也能成為受眾。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專業、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育專題,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解決實際問題。校內學生也可以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聆聽國內外專家學者的課程,或者加入網上論壇交流探討熱點問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
(一)網絡教育內容良莠不齊
復雜的網絡環境為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健康發展帶來巨大的挑戰和沖擊,尤其是網絡內容的質量良莠不齊。網絡時代信息的便捷性,信息傳播的快速性,讓人措手不及。自由、開放的網絡環境,約束力不強,人們的信息標準不統一,這就難免會造成網絡內容魚龍混雜。一方面,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取更多豐富的知識,拓寬視野,表達自己的思想,增進師生間、同學間的交流。另一方面,網絡上也不乏一些消極內容。再加上高職院校的學生自制力較弱,辨別是非的能力較低,受不良內容的腐蝕風險更大。首先,網絡虛擬世界對大學生健康成長帶來了挑戰。網上購物、網上交友、網上娛樂已成為大學生的潮流。在網絡上,可以掩蓋相貌、性別、年齡、身份等信息,使得網上交往更具有隱蔽性、神秘性、開放性、自由性。從而,辨別是非能力較弱的高職院校學生很容易掉進網絡騙局。另一方面,網絡新鮮事物包羅萬象,學生像打開了新奇的花花世界,尚無強大的抵制誘惑能力的青年學生極易沉迷于網絡世界,陶醉于網絡娛樂,甚至染上“網癮”,對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其次,網絡環境給青年學生原有的價值觀念、道德法律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帶來了挑戰。依托于網絡,國外思想文化可廣泛傳入中國,青年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快速發展期,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缺乏正確引導,極易誤入歧途,從而喪失主流價值取向。網絡的虛擬性和自由性,讓學生感覺網絡世界比現實世界更自由,更無約束力。這對學生保持用網自覺性和道德責任感形成巨大誘惑。稍有不慎,學生極有可能墮入淡化道德法律觀念的深淵。另外,網絡環境呈現了綜合性的體驗效果,用形象的圖文、聲音、影像等方式把外部世界的一切呈現給網民。這就使得足不出戶的學生也能獲得信息,助長了學生的惰性,從而使得他們輕實踐,總體上妨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網上的負面內容很容易影響到青年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這不但達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反而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二)缺乏專業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從事專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教師多數是資歷較深、年紀較大的教師,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工作,對于網絡技術方面知識的接收速度較慢。從事一線學生工作的輔導員隊伍較年輕化,他們對網絡技術的接收速度快一些,但是他們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與思想政治教育專任教師相比較弱些。因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性人才還遠遠不夠。
(三)網絡環境下的學生言論較難引導
當前網絡十分便捷,學生每時每刻都在接觸網絡,他們可在微信、微博、QQ、APP等各種軟件平臺上隨時隨地發表言論。若是不把控好言論風向,不乏一些問題學生在網絡上散布不良消息。“好事不出戶,壞事傳千里”,謠言的網絡傳播速度對思想引導提出新的挑戰。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權威性受到威脅
互聯網增加了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增加了信息內容的選擇性,青年學生接觸多元化的知識觀念的機會增多,他們能在網上更公開、坦白和毫無顧忌地發表意見,從而會對傳統的灌輸式的說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厭惡、抵觸。
(五)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運行機制尚不健全
目前,針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國家雖然出臺了一些相關規定,如《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等,但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還未作出具體的有針對性的規定。因此,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運行機制方面還存在漏洞,亟需健全。
三、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
(一)提升輔導員隊伍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專業水平
對高校輔導員而言,每天面對不同性格的學生,工作中時常與一些表現突出(包括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的學生深入接觸。然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重在抓住“關鍵少數”。因此,輔導員隊伍是實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首先,輔導員要自覺扭轉教育觀念,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和敏銳度,自覺學習網絡技術知識,以網絡為平臺為陣地,主動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創新教育方法,切實做到因材施教,把每一個學生當做教育的主體。其次,輔導員隊伍要加強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學習與研究,不斷學習前人經驗,積累經驗,研究新成果。在工作實際中及時總結,共同交流進步。只有不斷探究,積極提升專業理論水平,才能提高利用網絡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二)豐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建設
各高職院校除了有學校官網、教務系統外,還可以開通官方微博、微信和QQ,以及近幾年興起的官方抖音號、今日頭條公眾號等新興媒體,有了這些常用網絡軟件的運營,再結合互聯網展開深入的引導,創新教育觀念,改革引導方式,用全新的教育模式去帶動學校思政工作的步伐。目前,各高職院校比較普遍的現象是專題網站內容死板枯燥,形式單調,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如果投學生所好,加入他們喜歡的軟件平臺應用,如“抖音”“火山視頻”“微博”“今日頭條”等,并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傳授思想教育內容,即能較快地讓學生從心理上接受。
(三)以項目化帶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如今項目化教學是較為受歡迎的一種方式,那么項目化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失為一種新嘗試。“互聯網+”背景下打造各式各樣的項目,項目的核心內容是思想教育素材,項目的推廣方式是網絡推廣,項目的目標是達到思想引領作用。一個個項目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細分,并鉆研透徹,對學生施教具有針對性,學生也可以有多重選擇。項目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劃分成一個個更具象的小目標,更加有利于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四)強力打造“微思政”品牌
把思想政治教育打造成受歡迎的品牌,是一種時尚,是一種潮流。要巧妙借助“互聯網+”的創新教育路徑,打造本校或本專業的特色品牌,推動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開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開展系列特色網絡活動,用網絡去培養學生的價值觀,用互聯網去激活學生學習的氛圍,帶動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創建品牌教育,實現特色引領。比如開展“網絡教育名師”“校園好網民”“最美教師”“最受歡迎的學生會干部”等評選活動,或在官方公眾號開設“讀者”專刊、“朗讀者”專欄等,利用互聯網帶動廣大學生以主人翁身份參與到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中,為學校思政工作的全面開展獻一份光和熱,推動本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進展,也在一系列網絡活動的輔助教育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品牌,用“互聯網+”的特色教育模式呈現學校思政管理的最佳狀態,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端正學生的思想品行。
(五)網絡思政“內容為王”,始終堅持思想引領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教育實踐的依托,也是取得效果的基礎。即使是運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依然要奉行“內容為王”的建設規律,在教育內容上精挑細選、精耕細琢。一是要堅持問題導向和問題意識;二是要及時更新內容,開闊視野,讓學生接觸新知;三是要立足學生的特征,滿足學生的需要。
(六)建立有效的網絡信息管理機構和制度
學校要加強對計算機及其網絡的管理。鑒于學生自制力不強,學校要加強對信息網絡的監控和管理,防止危害思想健康的信息入侵校園。職業院校要專門設立網絡信息管理的職能部門,統一協調、規范校園網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如若發生網絡輿情失控,可以緊急啟用技術部門的有效禁止措施。當然,為了規范學生的網絡行為,校園內也必須建立完善的網絡管理規章制度。對在網絡上不良信息的行為要及時制止,對涉事人員要加強思想教育。
四、結語
網絡豐富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路徑,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因此,作為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研究,創新工作思路,開創新的工作方法,使教育工作更具有專業性、時效性,如此才能在“互聯網+”時代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讓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踏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陳俊輝.網絡對職業技術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戰[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9):84-85.
[2]徐克.提升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研究[J].才智,2019(14):194+197.
[3]傅義贛,郭君.增強高職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研究——以九江職業大學為例[J].理論導報,2011(2):55-56.
[4]周靜.“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路徑探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4):149.
[5]劉秀峰.新媒體助力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文教資料,2019(11):149-150.
[6]王輝.與時俱進,做好職業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62-64.
[7]曹坤.基于易班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7):89-91.
作者:林紅連 單位:江門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