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方文化場館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地方文化場館資源是傳承相關文化產品中的文化精神的物態載體、建設社會主義文化軟實力的思想基礎,是世界認識中國特有的文化品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更是增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有利條件。綿陽文化發展百花齊放,科技創新日新月異,擁有淵源厚重的歷史文化、愛國名人文化、平實厚重、敢為人先的川蜀傳統文化等。本文旨在深入挖掘利用地方性文化資源,探討思想政治教育與地方性文化場館相融合的必要性。
關鍵詞:地方性文化;資源;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一、地方性文化場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現存問題
(一)文化軟實力處于“中國境遇”
中與外、古與今、一與多、大與小、強與弱諸種矛盾關系的相交錯雜,構成了當代中國文化長河飛濺的浪花。在此境遇中,當下的國人不能不感到面對復雜文化的焦慮。面對中與外文化的碰撞中,國人的思想變得“不中不西”;面對古與今的糾纏,我們更多地期待創造力卻忽視了歷史的價值;面對一與多的矛盾,我們會“亂花漸欲迷人眼”不知該如何選擇文化;面對大與小的失衡,有些人會更多地消費快餐文化,忘了追問自己的精神家園;面對強與弱的對抗,我們會反思自己是否會真的“弱不禁風”“有劍無鋒”:這便是中國文化軟實力所處的復雜且急速發展的變化的境遇,文化軟實力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化、創新化的文化的大背景和大環境,正是在這種環境中,地方性文化場館便成為十分容易被人忽略的要素和途徑。
(二)高校學生缺少對地方性資源利用的認識
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教育的主要內容,而當今時代日益多元化的發展,很少有學生能夠為了提高思想覺悟而進行社會實踐和研究地方性文化場館,學生認真談論學術內容和道德便成為另類少數,大多學生把學校組織的社會調研當作是旅游消遣。因此如何讓學生養成對地方性文化認識和學習的激情,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化氛圍是重中之重,將本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努力做到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杜威倡導的“從做中學”,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1]。
二、地方性文化場館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地方性文化場館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主體條件
隨著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信息化的不斷加快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化、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的碰撞和互相影響,西方文化中的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消極的價值觀都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不可忽視的不良影響。[2]優秀地方性資源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和思想藍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地方優秀文化教育的指向標,其二者能夠融會貫通,高校學生可通過對文化場館的考察學習到地方文化資源的精髓,深入了解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教育意義,引導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使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融入學生的思想觀念并指導他們實踐。這樣,既能促進地方性文化的弘揚與建設,又能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理想作用。
(二)地方性文化場館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擔著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傳播給大學生,使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多年來,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方法保守死板、形式單一,仍然是以教師為主體的灌輸式教育,師生之間缺乏交流,課堂表現不夠積極,因此教學效果不佳。[3]因此,組織高校學生到地方性文化場館進行參觀、教育與學習,集中有效地利用和整合當地文化資源,如西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充分利用綿陽本土紅色文化資源,將地震紀念館建為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基地,每年定期組織學生赴“兩彈一星”科技國防基地,還帶領參觀王佑木紀念館、中物院科技館、南山烈士陵園等,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課外實踐教學與綿陽地方文化場館相應整合、集中有效課外實踐教學資源,建設成相對可控的課外實踐教學基地。
三、地方性文化場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決方法
(一)建立高校與文化場館的合作模式
制度建設體系。在建立完善的融合體系中,充分本著提升綿陽地方性文化場館的綜合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為目標,加強場館的各項規章制度的建設,明確各員工職責及分工,完善考核制度,實行激勵機制和末位淘汰制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以合作共贏為目標,加強場館與各級地方性高校及單位的合作,探索和建立長期有效的機制;以有效實現對大眾的愛國主義教育,把愛國主義文化傳播到基層,加強評價和反饋機制建設,注重教育研究和觀眾研究。思想建設體系。提升文化場館員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加強理論武裝頭腦、實踐武裝思想的方法。堅持集體學習與個人學習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進一步加強干部與職工的黨性錘煉,增強黨性修養與思想素質。根據綿陽文化場館的不同特色,有針對性地對職工與干部進行專業性訓練,把對場館工作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納入長期的規劃中,保證場館運行管理隊伍思想政治方向堅定、思想素質過硬。文化建設體系。加大課題研究力度,深化與高校的合作模式,深入挖掘文化場館和文化資源所蘊含的新時代的精神文化內涵;使宣傳途徑多樣化,通過新時代自媒體的網絡平臺進行多方位文化場館的宣傳,開設與場館相關的官方微博和微信,整合網絡信息資源,建設數字計劃基地,提升文化場館宣傳的服務質量;拓展宣傳渠道和展示方式,從傳統的講解、視頻、展覽逐步擴展到電影、音樂、舞蹈等多方面展示形式。
(二)推進地方文化資源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
高校應該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形成一支有著較高專業素養的師資文化隊伍。社會在飛速發展,教師也得經常出去學習與交流才能不斷開闊視野,增強感性認識,并通過與其他學校的同行進行經驗交流,取長補短。另外,實踐教學本身也需要資金,比如社會服務、參觀考察、調查研究等社會實踐活動都必須有一定的經費保證。因此,要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真正順利、有效地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就必須要設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專項經費。[4]利用地方性文化場館資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就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資源的可利用性,提高對其的認識和理解,讓思想政治教育與地方文化資源相融合變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基本途徑。[5]以此方式帶領學生“走出去,走進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有力的推動劑。高校應當通過建立多樣化的德育教育基地,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紀念紅色文化的儀式和活動[6],讓廣大學生在親身參與和實踐體驗中感悟崇高汲取精神力量,從而實現地方性文化場館資源增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索。
參考文獻:
[1]蔡文婷.在構建紅色場館大宣教格中實現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
[2]肖影玲.挖掘地方文化資源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J].當代研究論叢,2015(2).
[3]王家芳,齊久恒.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途徑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5(8).
[4]付曉春.關于高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2014(1).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Z].2006.
[6]熊淑媛.挖掘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增進高職思政課教學有效性———以廣州為例[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6(2).
作者:諶丹陽 單位:西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