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文關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實現高職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對人的教育,其對象是特定的人群———高職學生。高職學生由于社會、家庭和個人的原因,表現出強烈的自尊,但由于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不夠,努力奮斗的結果往往與自己和家長的期望相去甚遠,與普通本科院校學生相比又覺矮人一截,往往表現出自信不足,自卑有余,承受能力較差,容易自我否定,自暴自棄,甚至走極端。正是由于高職生的這些特點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要融入人文關懷,通過對學生的真切關懷,幫助他們樹立起自信、樂觀、堅強等積極健康的人格。這不僅是受教育者的人性對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呼喚,也是實現高職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取向的實踐
訴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人,理應體現人文關懷。然而事實上,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忽略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忽視對學生的現實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滿足,使思想政治教育偏離了“現實的人”這一主題,脫離了每個具體的個人對自身發展的追求,從而消減了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不斷自我完善中融入人文關懷,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才能煥發出具有靈性而鮮明的生命活力和強勁的發展勢頭。
(三)構建和諧人際關系的現實需求
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創造團結、民主、平等、互助的工作環境,能促進成員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協調、相互激勵的良好心理氛圍,能使人走出孤獨和自卑,讓人平衡心態,自信、自立、自強地生活,找到心靈的歸依和慰藉。然而當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尚不盡人意,存在疏遠與冷漠等不良傾向。這主要是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沒有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不愿主動接近學生,不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交流,對學生的一些正當合理的需要以及一些實際問題缺乏必要的關愛和幫助,對學生理解、尊重不夠,往往出現管理多服務少、命令多引導少、灌輸多啟發少的現象,這些無不拉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學生的距離,嚴重影響了雙方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因此,高職院校應在嚴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關懷來溫暖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受到平等與尊重,構建起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關懷的思路
(一)理順工作思路,把握人文關懷內涵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有普通高校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高職院校要把握人文關懷的實質和內涵,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困惑,進一步理順工作思路,做到重點突出,求真務實,解決好學生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這樣才能使人文關懷深入學生心靈。
1.注重人文關懷基本點———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
高職院校對學生指導的內容較多,但對高職生學習方面的指導卻是首當其沖的,也是最基本的。學習是學生的第一要務,學生進入高職院校的目的是通過學習獲得知識和技能。而事實上很多高職生學習基礎薄弱,加之高職院校學習氣氛不濃,使高職生失去了學習動力和學習目標,甚至有的學生認為學好學壞一個樣,混個文憑罷了,產生了“讀書無用”的思想。因此,高職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來指導學生學習,這對于大學生自身成長與發展來說十分必要,也更加彰顯學校的人文關懷。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著手:首先,高職院校要狠抓學風建設,加強教學各項管理制度的建立與落實,嚴格把好人才培養的出口關,做到人才培養寬進嚴出。其次,要重視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的育人作用,加強對高職生學習認知方面的幫助和指導;也可定期邀請一些著名專家、學者、知名企業家來校開展學習專題講座,指導學生解決學習方面的困惑。第三,要發揮優異學生的榜樣示范和帶頭作用,用先進典型去感染、激勵和帶動全體學生,從而營造出競爭、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2.把握人文關懷切入點———做好對學生的心理疏導與普通
高等院校大學生相比,高職生承受著更多的壓力,更容易出現各種心理障礙及心理疾病。因此,以此作為切入點做好高職生的心理疏導,不僅是加強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將人文關懷理念落到實處的有效方法。要做好高職生的心理疏導,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要對高職生的心理變化有充分的了解和清醒的認識,探索建立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預警機制。其次,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來進行心理疏導。比方說定期對高職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行為訓練,或者通過設立熱線電話、網絡咨詢等多種形式,向高職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務。再次,要建立長效心理疏導機制,把心理健康列為學校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做到常抓不懈。
3.緊扣人文關懷關注點——注重對學生的就業
引導就業是高職院校學生普遍關注的現實問題。而高職生由于對自身定位不清,對就業形勢認識不到位,造成了就業的極大盲目性和隨意性。因此,高職院校要積極引導學生就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實現學生順利就業、滿意就業,這是高職院校最深切的人文關懷體現。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就業工作,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知識、信息、心理和實踐等就業方面的指導。要通過座談、討論、板報、櫥窗、專題廣播、網絡宣傳、模擬洽談會、社會調查、參觀訪問、就業指導課、成功人士專題講座等各種形式對高職大學生宣傳就業方針、政策,介紹求職知識、技巧,培養高職大學生的求職能力;要提高高職大學生自我認識能力、自我激勵能力和自我決策能力,加強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能力訓練和職業行為的養成,幫助學生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跨越。
(二)鞏固教育載體,創新人文關懷方式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通過一定的載體進行。載體承載和傳遞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的的中介和手段。因此,高職院校要不斷鞏固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等方面的教育載體,并在其融入人文關懷,從而最終達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1.在課堂教學中滲透人文關懷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方式,也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但當前許多高職院校在課堂教學中“重教書,輕育人”、在教學方式上“重教師灌輸,輕師生對話”,忽視了教育的對象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忽略了教育的價值是完善個人的發展。高職院校管理者和教師有必要對此進行反思,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去加以改善和創新,讓課堂充滿“人情味”和人文關懷。筆者認為,第一、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讓課堂充滿人文關懷的前提。教師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和交流。“以平等的身份、平和的口氣、平常的心態,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視為自己的朋友、伙伴和親人,尊重他們,理解他們,交心知心,以誠相待,以達到思想上的相互信任,感情上的相互理解,認識上的共同提升。”第二、要以學生為本,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這是讓課堂充滿人文關懷的關鍵。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啟發式教學,創設平等、寬松的教學氛圍,使每一位學生和諧、有個性地發展。
2.在校園文化中體現人文關懷
校園文化是高等院校辦學理念和院校精神以及管理水平的集中體現,被視為大學的風骨,能以潛移默化的方式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而高職教育由于發展起步晚、底子薄,校園文化建設存在著底蘊不足、影響不夠等狀況,無法讓學生感受到濃烈的人文情懷。因此,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中的作用。一是要完善校內基礎設施,為師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工作環境。好的學習工作環境會使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將有助于陶冶師生的情操、塑造美好心靈、激發開拓進取精神。二是要營造以學術科技活動為主導、以文化娛樂活動為基礎的校園文化活動。學術科技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工作載體,也是提高學校的教學和育人水平的重要手段。而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娛樂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組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還可以張揚其個性、促進學生自由而全面地發展。三是要綜合運用電影、電視、廣播、報紙、櫥窗、網絡等文化傳媒,形成一個形式多樣、體系健全的文化載體網絡。
3.在社會實踐中貫徹人文關懷
社會實踐是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做好社會實踐,培養合格的高職人才,是高職院校傾注人文關懷的應有之義。高職院校要堅持以人為本,把社會實踐與專業實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形成課堂內外、學校內外、假期內外相結合的實踐育人體系。同時高職院要重視社會實踐基地建設,不斷豐富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提高社會實踐的質量和效果,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增強社會責任感。總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關懷,就是把以人為本作為一切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入手,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創造良好的環境促其實現個人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實現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作者:劉秀芳劉小文單位:廣東培正學院湖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