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適合民族高校生物化學實驗的教學方法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生物化學實驗是培養生物學相關專業學生動手能力及思維能力的重要課程,內容多,更新快。民族高校學生基礎差異大,實踐教學存在針對性不強、教學方式單一等問題,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該文就如何提高民族高校生物化學實驗課的教學效果進行探討,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
民族高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
生物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是生物學相關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的內容。生物化學實驗依附于生物化學理論教學,同時具有相對獨立性,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及科研綜合能力的有效手段[1]。民族高校,承擔了培養少數民族大學生的主要任務,就筆者學校而言,少數民族學生占學生總數的60%左右,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如何真正做到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有所收獲,提高教學質量,是任課教師的責任。長期以來,生物化學實驗教學,遵循著教師按部就班講解實驗講義,學生按照講義驗證實驗內容的教學模式,并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滿足具有較好基礎同學對知識的獲取[2]。根據幾輪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講授以及學生的反饋,針對目前筆者學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現狀,就如何提高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質量,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進行探討。
1修訂教學大綱,編寫適宜民族院校的教材
教學大綱是根據學科內容及其體系和教學計劃的要求編寫的教學指導文件。筆者學校現行的大綱主要側重于生物化學知識的再現,及重要生物活性物質的分離、分析和測定。沒有將具體的操作技能編寫入大綱。事實上,民族院校學生群體中有一部分學生,直到大學課堂,才接觸實驗內容,基本的實驗儀器認知、操作規程及思維模式都需要培養。此外,生物化學是迅速發展的實驗學科,新技術新方法層出不窮,教師有責任將學科前沿的新知識、新進展在教學大綱中動態地反映出來,將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的要求與學科的發展現狀與趨勢緊密聯系。針對已經具有基本的實驗能力的學生,應該鼓勵其學習新的技術和研究成果,以拓寬視野,提高能力。生物化學實驗教材應該緊扣教學大綱,基礎生物活性物質的分離、分析和測定不能缺少,但需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實驗中除了與實驗原理相對應的實驗外,加入與該實驗有關的具體實驗技能的學習。例如,進行緩沖溶液的配置及性質測定相關實驗,可將有關的計算、玻璃器皿洗滌、移液器及天平的使用等具體操作過程單獨羅列出來,首先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實驗技能后,再進行后續具體實驗的操作。同時,補充加入拓展知識,最先進的pH測定儀器。再如,進行酶活動力學測定實驗中,重點強調儀器分光光度計的使用及操作技能,擴展知識中可加入多功能酶標儀的使用介紹。每一個實驗,囊括具體的實驗、與實驗緊密相關的技術和儀器設備使用,同時還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基礎差的同學通過一個實驗能夠扎實掌握一種儀器的使用、一個與實驗相關的理論;基礎好的同學,在此基礎上還能夠學到與實驗相關的較為先進的設備與理論。這樣,通過實驗橫向與縱向延伸,滿足不同基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多元化評價體系,提高教學效果
長期以來,在民族高校生物化學實驗課程教學中,教師一般都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教師按照講義備課、授課,學生按照講義操作,實驗過程中不注重細節,導致結束實驗課程后,收獲不大。最終成績評定,也僅僅是靠教師對學生平時動手能力評估的平時成績和一張實驗報告而定。這樣的結果往往導致實驗報告千篇一律,抄襲嚴重,學生不能真正認真思考實驗及分析總結結果。教師、學生時間耗了不少,但收獲甚微。針對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找到一個更為合理的授課模式及評價體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1)預習報告展示。預習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環節,通過預習不僅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查閱相關資料,在動手實驗前思考問題,還可以提高實驗效率加深對實驗的理解和認識。每次提前一周安排2組同學(2人/小組)準備預習報告幻燈片,并在實驗開始前講解給全班同學,老師及每一位同學作為聽眾對預習報告講授環節進行評價打分。預習報告展示作為平時成績計入總成績,針對預習報告提出問題的同學酌情加分,計入平時成績,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學生與學生之間溝通,氣氛更輕松,在已經進行的一輪生物化學實驗課程中發現,學生講解預習報告后,提問踴躍,難易問題都存在,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實驗內容的理解。(2)實驗隨堂測驗。學習3~4個實驗后,安排一次小測驗,既有理論題也有實踐操作題,以10道為宜,30min時間為限。檢測學生對基本原理及技能的掌握情況,敦促學生認真學習的同時,教師也能夠得到反饋,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3)實驗報告逐項評分。一份完整的實驗報告包括實驗目的、原理、試劑及儀器、步驟及結果分析。除了要求格式正確之外,鼓勵學生多思考,通過實驗結果提高分析的能力。學生往往只注重文字性內容的重復抄寫,不善于分析問題。針對教學中遇到的此現象,可將實驗報告內容逐項設定分值,最后一項結果分析與討論占到實驗報告總成績的50%。鼓勵學生在實驗報告中突出創造性的見解和認識,重點培養和發展以邏輯思維為核心的各種能力。(4)討論與交流。實驗結束后,預留10min左右時間,給學生反思實驗的時間。在教師引導下回顧實驗過程,并把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集體點評,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并對實驗結果進行交流和討論,逐漸提高學生分析及總結實驗的能力。針對實驗課前、課中及課后三個階段設定不同的學習及考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效率,真正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3結語
民族類高校,大部分生源理科基礎相對薄弱。通過合理調整生物化學實驗大綱及教材內容,融合多元化的授課及評價體系,使不同基礎狀況的同學真正做到學所收獲,對提高其他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也具有啟發意義。
參考文獻
[1]孔繁華,徐來祥,燕艷.生物化學“3+1”實驗課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10):126-129.
[2]趙云濤,劉海,任鵬康,等.生物化學實驗課程化的改革與實踐[J].生物學雜志,2011,28(4):99-101.
作者:王靜 李敏 尚潔 單位:北方民族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