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物化學檢驗標本的質量控制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標本采集前和采集中以及標本因素是影響生物化學檢驗分析前質量因素。要獲得準確的生物化學檢驗結果,要求我們應構建分析前質量管理體系,做好患者準備、標本的采集保存和運送工作,與臨床建立密切的聯系,深入開展學術交流,有效提高標本采集的合格率和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關鍵詞:生物化學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
生物化學檢驗質量控制貫穿分析前中后的各個程序中。要提高生物化學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必須嚴格控制各個程序,進而為臨床有效診治疾病提供客觀的檢驗學依據。目前臨床實踐十分重視生物化學檢驗的分析中和分析后質量控制,室內和室間質量控制和質量評價可以很好地控制分析中質量,并使檢驗結果的準確度和精密度得到很好的保證。為此,筆者在分析生物化學檢驗分析前質量影響因素的同時,提出有針對性地分析前標本質量控制的具體措施。
1影響生物化學檢驗分析前質量因素
1.1標本因素
當在病人輸入葡萄糖溶液的同一側肢體、同一方向血管采集檢測標本時,所檢測的生物化學檢驗結果為局部血管內血液受到稀釋后的失真數據,由此致使送檢標本中K+、Na+、Cl-出現異常降低而血糖明顯增高的關鍵因素。維生素C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可以干擾氧化酶法測定血糖的過程,患者靜脈滴注能量合劑中大量維生素C可導致血糖濃度異常降低。能量合劑中含有的大量KCl可異常提高患者血液標本中的K+和Cl-的檢測含量;未及時送檢血液標本可異常提高其中K+的檢測含量;采集并檢測靜脈滴注5%NaHCO3患者輸液末端回抽血的血液標本可異常提高CO2結合力的檢測值。標本本身因素。在標本采集前,患者的生理狀態、病理變化及其程度和不同的用藥治療和非藥物治療等均可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其中生理因素可使標本檢驗正常值出現異常波動,如餐后檢測無機磷可出現異常增高,檢測早晨空腹和夜間血液樣本血清鐵分別會出現增高和降低現象。
標本檢驗結果與飲食因素和藥物因素也有關系,如酗酒會提高7-谷氨酰轉移酶、尿酸、乳酸的檢測值,會降低血糖檢測值。輸液。采集正在輸液患者標本,檢驗結果往往不符合患者的臨床表現,不能確定正確的治療方案,因此,應在輸液前或輸液后1~2h采集患者的血液標本。如采集輸入脂肪乳過程中患者的血液標本,會異常提高患者的血脂檢測值水平。采集標本的時間。早晨空腹采集的血液標本,可以獲得較為準確的化驗結果,但空腹時間超過24h后所采集的血液標本可使某些檢測指標出現異常變化,不能反映真實情況。如空腹時間過久采集的血液標本可使血糖、血清膽紅素和甘油三酯出現較顯著的異常變化。因此,采集標本時應合理掌握空腹時間,保證獲得準確客觀的檢測結果。送檢和處理標本。采集血液標本后的送檢時間與其檢驗結果之間密切相關。兩者間隔的時間越短,越可獲得較為準確的檢驗結果。反之,間隔(放置)時間越長,有的檢測項目越容易發生程度不同的變異而出現檢驗誤差,嚴重影響臨床診療。如采血后標本放置時間較長,會提高血清鉀離子降低血糖檢測值,誤導臨床實踐。因此,采集標本后室溫保存時間應在2h內及時送檢。
1.2標本采集前因素
患者生理狀態。患者的性別、年齡、情緒、生理狀況、生活習性等都有可能對生化檢驗結果造成影響。如新生兒的血氧濃度升高會破壞大量的紅細胞,從而增加血中間接膽紅素,而由于新生兒自身肝缺少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會增加總膽紅素與非結合膽紅素,造成新生兒出現黃疸。為此應在取樣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生理狀態。飲食。告知患者在取樣前禁食,排除溶血與脂血等影響。這是由于食物成分可能對檢驗結果造成直接影響,如甘油三脂會使血清變得渾濁,對采取比濁法進行檢驗所得的結果造成干擾。藥物。藥物的影響在于其化學反應。醫務人員應在患者取樣前囑咐其正確合理用藥。運動。運動會影響某些檢測結果。在取樣的前晚,患者一定要禁止劇烈運動或長時運動,且在取樣前要讓患者保持10min以上的休息時間。
1.3標本采集過程中因素
采集信息。醫務人員在采集取樣的過程中應仔細核對患者的性別、年齡、姓名等基本信息,杜絕出錯,以免影響醫療質量。采集部位。按規定對患者進行采血取樣。如在靜脈采血時,應在正中靜脈或肘前靜脈進行,特殊情況可在踝部靜脈或手臂靜脈進行,但應避開皮膚病部位;小兒則可選擇頸靜脈采血取樣。應注意的是,不宜在患者輸血或輸液側采血,以免對檢測結果造成影響。采集體位。患者體位的改變也可能造成檢測結果不一。分析原因是,從臥位到立位的過程中,水分進入組織造成血漿量的減少,進而使生化指標不斷升高,此乃生理變異,醫務人員應在抽血取樣的過程中給予重視,并將采集體位統一成坐位,避免體位改變造成的誤差。
2檢驗分析前標本質量控制措施
2.1構建分析前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提高標本的檢驗結果準確率
根據醫院實際和相關規范要求,建立和完善從病人準備、標本采集、標本送檢、標本處理等分析前質量管理體系和監督監管機制,不斷提高分析前質量控制水平。不斷提高生物化學檢驗各相關部門采集標本合格率,為疾病臨床診治提供高質量服務。
2.2患者準備
患者積極準確配合生化檢驗是保證檢驗準確的重要前提。患者進行生化檢驗前的飲食情況、用藥情況、心理狀態都會在不同程度影響檢驗結果。這要求醫護人員在患者進行生化檢驗前,要做好與患者的溝通工作,要詳細向患者囑咐清楚注意事項,采集檢驗標本時盡量要在患者處于平靜的休息狀態下進行。采血最佳時間是空腹后12h,空腹時間不足飲食會影響血液成分,但并不是空腹時間越久越好。為避免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干擾盡可能在檢驗前停止服用藥物,如果不能停用,則在檢驗結果出來時需要考慮到藥物的影響作用對結果造成的偏差。
2.3標本的采集、保存和運送
標本的采集、保存和運送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檢驗結果。首先標本采集是生化檢驗實際開始進行的第一步,標本采集原則上都應該在早晨空腹的情況下進行,對于一些特殊情況要進行特殊的處理,例如對于患有急性心臟病的患者,發病后的4~6h是診斷價值最高的時間,這類患者在這一時間段采集標本對檢驗效果有利。不要在輸血同時采集標本,應在輸血完成一段時間以后再對患者進行采血。標本保存和送檢應遵循及時原則。在采集標本后,要正確保存標本并盡快送檢。長時間將標本放置于室溫條件下易使標本產生變異,影響檢驗結果。在標本保存和運送中要做好防污染防高溫工作,對不符合標準的標本要重新采集。
2.4與臨床建立密切的聯系,深入開展學術交流
加強檢驗科室與臨床其他科室之間的交流聯系,更多地與臨床進行深入的學術交流,以此來提供準確的及時的實驗檢測數據。通過規范化的操作示范、專家講座、學習資料等方式大力開展培訓或考核,使臨床工作者認識到分析前質量控制的重要性。這樣不僅能加強科室之間的交流學習,使醫護工作者達成共識,臨床醫學緊密地結合檢驗醫學,提升檢驗醫學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曾洪偉,梁又佳,劉玲,等.臨床生化檢驗的質量控制—標本的采集[J].現代預防醫學,2005,32(5):499-501.
[2]劉隆劍.臨床生化檢驗前及檢驗后質量控制效果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10):1372-1373.
[3]肖君.臨床生化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研究[J].醫學信息,2015,36(39):250
作者:孫瑩 單位: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