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課堂教學生物化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講好第一堂課
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過程的化學變化規律和生命本質的學科。我們特別重視第一堂課的教學,使學生在第一堂中了解此課程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意義,特別要在第一堂課中激發學生對該門課程的興趣。在講授生物化學發展的歷史時,我們把歷代與生物化學有關的諾貝爾獲獎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開動腦筋,放開思維,回味獲獎的輝煌;讓學生有信心在生物化學領域能做出成就。但是又不失時機地拋出“我能做什么?“”能做的、好做的前面的科學家都做了,我們接下來該做什么?”等問題,然后再把近年來出現的未解開的生命科學謎題講給大家,讓大家有信心:只要我努力,我也有希望是諾貝爾得主。例如1997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的獲得者美國生物學家斯垣利•普魯辛納就是由于研究瘋牛病的病原朊病毒作出卓越貢獻而獲此殊榮的。但是至今朊病毒具體的活動和復制機制還不是很清楚。或者把20歲的女孩面容還似一歲多的娃娃的照片和20歲女子面容已衰老成老太太的照片放在一起,啟發學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導致發育停滯不前?又是什么原因導致早衰?如果找到“罪魁禍首”,是不是就解決了“青春永駐”的問題?愛美的女士也不用再去打肉毒素來防止皺紋的產生了。繼而告訴學生生命科學未知的領域還很多,科技發展到今天,研究清楚透徹的領域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領域等待著大家去發現,去開發,增加學生探索生命奧秘的信心和積極性。
二、設計好每一節課,以學生為主體,創建自由輕松平等的教學環境
設計好每一節課,要求教師:一要認真備課,吃透教材,將所要傳授的知識點,進行分析歸納,并且對教學中會涉及的各個環節進行考慮;二要了解學生的特點及本節課的知識中哪些知識學生了解一點,哪些知識一點都不了解,哪些知識學生易理解和接受,哪些知識難以理解和吸收,做到“知己知彼”,這樣,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實施啟發式教學法,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導,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結合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引導學生進入“憤悱”狀態。所謂憤悱就是很想弄懂但又無法弄懂,很想說清但又無法說清。教學過程中寓教于樂,讓學生身心放松,在自由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到知識。例如糖酵解的講授,如果學生預習的話,他會發現在糖酵解中有很多反應、酶、產物。雖然反應是有條不紊地進行的,但是在他的思維中是紊亂的,搞不清誰前誰后,能量又是怎樣產生的,在課堂上就有畏難情緒。我們在本節課引入時這樣設計:首先問大家,平時不愛運動的人,在操場跑兩圈后,第二天大腿會有什么感覺?(又酸又疼)為什么?(這樣的問題對最討厭學習的學生也有誘惑力———他也有類似的經歷)很容易引入肌糖元的酵解產生乳酸;肌糖元又從哪來,又是怎樣酵解的?男生愛喝啤酒,女生愛喝葡萄酒,酒釀制的原材料是大米、高粱富含淀粉的糧食,淀粉是葡萄糖通過糖苷鍵形成的分枝狀的大分子物質,淀粉的降解可形成葡萄糖,葡萄糖又是怎樣變成乙醇的?糖酵解的學習,為大家提供這方面的知識,如果你課下DIY葡萄酒或酸奶,老師絕不反對。這樣既和學生的關系拉近,又引起了他們的興趣。在講授糖酵解過程中,告訴學生一共10步反應,不難記,首先記住反應的起始物和終止物,然后搞清糖酵解中的“三、二、一”,即搞清“三”指的是什么,“二”指的是什么,“一”指的是什么,糖酵解就學通了。在講課時強調“第一次不可逆反應,催化的酶是......”,“第二次不可逆反應,催化的酶是......”,“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催化的酶是......”“,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催化的酶是......”,在糖酵解中有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然后問糖酵解中的“二”指的是什么,學生很容易就答出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唯一的一次脫氫反應,催化的酶是......”,接著加上糖酵解中的“一”指的是什么?學生也很容易就答出一次脫氫反應;“第三次不可逆反應,催化的酶是......”,糖酵解中的“三”指的是什么,學生很容易就答出三次不可逆反應。糖酵解過程講完,再總結一下糖酵解中的“三、二、一”。這樣學生在愉悅中基本把酵解過程理解了,并記住了關鍵內容。
三、利用天盤記好課堂筆記,啟發學生做好歸納和總結
生物化學內容較多,每節課的知識容量很大,有的同學采用傳統的記筆記方法,忽視老師著重強調的內容;有的同學聽懂老師當時在講什么,但是來不及記筆記,一下課又忘了。簡潔高效地記筆記也是學好生物化學的關鍵。近年來,我們推廣天盤的方法記筆記,學生普遍反映效果不錯。天盤是起源于中國的奇門遁甲,用于梳理知識體系,效果極佳。上課時,學生以天盤的形式記筆記,簡單易學易記。圖1為糖酵解的天盤:十步反應,三個不可逆反應,二次底物水平的磷酸化,一次脫氫。每一步反應如天上的一個星球,每步反應的要點如星球上的衛星,圍繞星球轉,要點的解釋猶如衛星的衛星,圍繞著衛星轉,通俗易懂,易學易記。一般的,上課時畫一次天盤,下課時再重復畫一次,本節內容基本上就掌握了。
總之,雖然生物化學理論抽象、代謝繁雜、內容枯燥,但是教學過程中采用啟發性教學,聯系日常生活的案例,結合當代科學前沿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熱情,并引導學生采用天盤等有效的記筆記及學習方法,將生物化學的教與學完美結合在一起,教學效果良好。
作者:陶愛麗黃思良王坦張彩瑩陳吉寶單位:南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