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學生物化學教學改革2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第一篇 一加強學生綜合研究素質培養,開展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
在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中,執教老師進行示范操作,學生按照所列步驟完成實驗,學生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教研室研討進行實驗教學改革,將生物化學實驗的開展以綜合性實驗為主,并擬定一個設計性實驗的實驗課,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提高學生的實驗基本技能。我們根據實驗室現有條件,設立多項綜合性實驗項目,如開設的“過氧化物酶提取、分離、純化以及鑒定”,將原有的幾個實驗,通過整合并增加一些新內容,形成一個全面完整的實驗內容。該內容包括蛋白質的提取、分離、純化、蛋白質含量測定、酶活力測定,要求學生計算酶的比活率,掌握同工酶電泳的內容。本實驗內容難度中等,涉及多個知識點,要求學生查閱資料、細化實驗方案,從而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中加大綜合性實驗的開設,提高綜合性實驗的比例,使用與科研密切相關的綜合性實驗來替代驗證性實驗,從總體上提升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水平,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態度,顯著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科研素質。在實施設計性實驗時,提前一個月向學生布置實驗項目,要求學生查閱文獻,并設計實驗方案。實驗實施前一周由教研室教師集體審閱學生的實驗方案,檢查其中的錯誤并予以糾正。實驗從頭到尾由學生按照自己的設計獨立完成,從溶液的配制到具體的各項操作,教師在旁指導協助,培養學生獨立操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完成后,要求學生如實記錄實驗結果,對實驗所涉及的理論、操作方法和學生在實驗當中出現的錯誤進行討論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思維積極性,通過設計性實驗,有利于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嚴謹的科學作風,激發學生對科研的興趣。
二考核方式的改革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還要綜合評價學生成績。對生物化學實驗成績的評定,采用平時實驗成績和實驗考試成績相結合的辦法,各占50%。平時實驗成績根據學生的實驗態度、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實驗結果、實驗報告完成情況等內容綜合評定給出。實驗考試成績包括實驗筆試成績和綜合性實驗操作考試成績兩部分。筆試考查學生對生物化學實驗理論、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的掌握情況以及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解釋等,占實驗考試成績的30%;綜合性實驗操作考試考查學生獨立進行綜合性實驗的能力,要求學生寫出實驗方案,正確選擇實驗儀器和化學試劑,通過實驗操作,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實驗完畢后當堂寫出實驗報告。老師根據實驗方案設計是否合理,儀器和試劑的選擇是否正確,實驗操作是否規范,實驗是否成功,實驗報告是否完整并真實地反映實驗情況,實驗現象的解釋是否正確等方面進行評定并給出成績,該成績占實驗考試成績的70%。此考核方式能較全面、客觀、公正地反映出學生學習生物化學實驗的情況,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質量。通過加大生物化學實驗中心的建設和投入,改善實驗條件,重視實驗教學,建立科學的實驗教學體系,改革實驗內容,改革考核評價體系,既抓好基礎實驗技能訓練,又充分利用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對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十分有益。
作者:劉美玲黃春霞湯婷單位:長沙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
第二篇 1教學內容的改革
1.1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
以生物化學規劃教材(查錫良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7版)為母本,刪減一些理論性太強、與后續課程聯系較少且不具有專業特色的內容,從而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同時,關注該領域學術發展的前沿與動態,并及時補充一些新的元素,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于能引起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例如,在講授酶的有關知識時,筆者結合自己所從事的課題,作一些相關的專題講座,介紹酶分子理性改造與應用的國內外研究進展,尤其是與醫學相關的一些酶;講解細胞信息轉導的有關知識時,可引入腫瘤細胞的多藥耐藥性以及腫瘤細胞的靶向治療等當前的熱點問題。
1.2課程體系的邏輯性
合理的課程體系及章節結構更符合人的思維習慣,更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筆者根據學生的邏輯思維習慣,調整了原有教材章節的先后順序,對授課內容進行了重新整合,形成了一套邏輯性強且適合廣大學生的課程體系,具體布局如表1所示。在優化后的課程體系中,將所有論述生物體化學分子的內容歸為靜態生物化學;而將論述這些分子的化學反應規律的內容歸為動態生物化學;結合臨床醫學和護理學的專業特點,分別開設幾個相關的專題。這種以靜態生物化學的內容做鋪墊,利用動態的思維去學習各個物質之間的代謝關系,再引入專題教學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鞏固。教學實踐證明,改革后的課程體系更能被學生所接受,收到了較好的成效。
1.3實驗內容的項目化
將生物化學實驗教材中多個驗證性的、基本單元操作的實驗整合成一個具體的科研項目,讓學生自己查閱相關資料并設計實驗方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培養學生基本單元操作的能力。以糖苷水解酶基因的克隆與表達為例,從目的基因的克隆至電泳純重組酶的獲取,這一過程覆蓋了PCR擴增、核酸電泳、質粒提取、酶切、連接、轉化、誘導表達、分離純化、蛋白質電泳和酶活性測定等操作,使學生在掌握基本實驗技能的同時,還能培養系統學習和自主創新的能力。
2教學方法的改革
設疑教學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動力最大的源泉便是興趣。由于學生對生物化學普遍存在恐懼心理,因此緒論的講解尤為重要,怎么講、講什么將會對后面的教學產生很大的影響。在講解完緒論的基本概念后,引出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能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激起他們對后續內容的興趣。例如,有些人喝牛奶為什么會腹瀉?吃菠蘿為什么需要用鹽水浸泡?喝酒時為什么有的人紅臉有的人不紅臉?面對這一串串的疑問,學生往往都會露出充滿迷惑和好奇的眼神。隨后一句“若想解開這些謎團,請跟我一起走進生物化學這神奇的微觀世界”。讓學生帶著一系列感興趣的疑問,進入生物化學的學習。繪圖歸納教學法。歸納總結是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能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所學內容。在動態生物化學的內容中,各大分子之間的代謝、轉化關系錯綜復雜,學習起來比較枯燥,記憶起來又容易混淆。課后讓學生基于課堂所學的知識及課后搜集的資料,自己繪制各個大分子的代謝圖譜及分子之間的轉化關系,下次上課時再與學生一起對他們繪制的圖譜進行總結完善,經過這樣一個訓練的過程,學生會對所學的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的生物化學基礎知識,對一些臨床疾病的發病機理和臨床表現進行合理的推測。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能讓學生意識到基礎知識在臨床醫學中的重要性,同時還能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邏輯推理的能力。動畫與在線教學法。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網絡上與生物化學教學相關的音頻、視頻文件越來越多。將那些經典的動畫與現代多媒體技術結合,可以使教學更為直觀、生動,便于學生的理解。例如,基因信息傳遞這部分課程內容,基因的復制、轉錄和翻譯的過程本來就比較復雜、抽象,若僅憑老師在講臺上手舞足滔的講解,哪怕是教師講到口干舌燥,學生還是難以理解,而引入相關的動畫以后,教學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老師講解起來變得輕松,學生學起來也不會費事。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發網絡在線學習和測試平臺,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地進行在線的自我學習與自我評估。病例教學法。將生物化學的基礎知識與臨床病例相結合,可以消除學生心目中“生物化學不重要,與臨床沒關系”的錯誤觀念,引起學生對該課程的重視。由于維生素與無機物章節的內容直接涉及藥理、營養學和內科學,與臨床醫學聯系緊密,學生興趣比較濃,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可以采用病例結合法講解各種維生素及無機物的性質和功能。以夜盲癥為例,可以講述維生素A的功能及缺乏的臨床癥狀;以佝僂病和骨質疏松癥為例,可以講述鈣對人體骨骼發育及更新的重要作用等。通過對這些臨床病例的講解與分析,可以充分拉近生物化學與醫學的距離,使學生深切體會到這些生物化學基礎知識對學習其它醫學相關課程的重要性。近年來迅猛發展的生物化學學科,研究成果累累,促進了相關和交叉學科,尤其是醫學的發展。這不僅需要教師通過不斷學習以提高自身的素質,而且還需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作者:鄔敏辰唐存多單位:江南大學無錫醫學院基礎醫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