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聲樂教學創新路徑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知識共享時代,人們對精神生活水平的追求不斷提高,藝術評價的標準也發生了重要變化。高校聲樂教育的創新是時展的必然要求,持續的經濟發展為中國高校的聲樂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聲樂教學水平與未來的聲樂發展方向密切相關,因此,聲樂教學創新路徑需要從新探討,并通過不斷創新教學方式,進一步提高高校聲樂課程的教學質量。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方法的局限和障礙,高校音樂教育創新改革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認為,有效促進高校聲樂教育的健康發展,培養高素質的聲樂人才,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促進高校聲樂教育的改革與創新。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聲樂;教學創新
在聲樂教學中對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以及提高學生聲樂訓練的整體素質,滿足社會對聲樂人才的需求。所以,加強聲樂教學的理念創新是十分必要的。[1]然而,目前的教學多元化模式在聲樂教學中不能得到有效的反饋,其教學內容和實際運用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音樂教師需要嘗試開展各種教學活動,以實現多元化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聲樂學習興趣。通過實踐創新教學模式和多元化的情感體驗,推動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創新發展。通過結合時代特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是多元化教學模式下聲樂教學創新路徑的重要指標。
一、現階段聲樂教學發展的瓶頸
(一)教學模式過于傳統
現今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并沒有完全滲入聲樂教學的各個方面,這使得傳統聲樂教學模式仍然有主導的可能性。所以,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多樣性也只停留在理論上,難以應用于實際的聲樂教學中。在通常情況下,許多院校的聲樂教學硬件設備并不完善,加上學校的聲樂教師的教學方法相對傳統,培養出來的單一型人才已經逐漸與社會需求脫節。[2]另外,聲樂教育的發展沒有結合新課程進行改革,缺少創新課程的方法和概念,傳統的教育模式仍然具有實際的有效性。一些學校的聲樂教育設計的過于單調,在課堂上教師采取主要傳授聲樂技能的立場,這種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自由的情感,沒有激發學生情感釋放和挖掘學生對音樂素材的深層次理解。所以,聲樂教學的創新必須是互動的教學,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情況下,用豐富的教學設計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用過于注重課程的進度,應注重優化課堂上互動交流。因此,我們要加大創新教學的投入力度,改善高校聲樂教師綜合素質和理解多元化創新的教學能力。并在高校的聲樂教師中,通過各種系統的培訓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以及科學地使用硬件設備,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并將各種教學模式應用于實踐教學實踐中。
(二)教學教材內容過于乏味
目前,高校使用的聲樂教材的內容顯得非常單調,聲樂音樂素材的內容限制加上教師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在有效性下降的同時,教師應該考慮以往的教學設計是否適合學生吸收以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學設計需要與時代的發展和創新的要求不斷變化。在課堂上缺乏情感的創新和藝術性的學習,使聲樂學生難以有效地練習發揮,學生提高聲樂學習水平相對困難。另外,單一的教學資料限制了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同時嚴重影響上述所說的采用多元化人聲互動教學模式。由于教師使用的聲樂教科書無法跟隨時間的發展而更新內容,同時創新的聲樂教學概念沒有及時表現出效果,因此對學生的互動教學沒有可執行性。所以,多元化的聲樂教育難以表現。單一的教學資料和曲目的選擇逐漸使學生感到無聊,并失去學習興趣,這樣無助于學生理解聲樂知識。教科書都是一體的,但聲樂教師的教學可以是靈活多變的,不要單單通過主唱的形式教授學生,因此教師在音樂的背景和感受方面應當提前傳授于學生。此外,在聲樂教材和歌曲選擇時,需要加強對古典歌曲的學習,并在教科書中添加適當的曲式分析,教師根據實際的課堂反饋,及時調整枯燥的教學過程,讓學生感受到教授各種有趣的教學風格,使學生們進行相關的多元化學習。在教學中可以加入關聯的課外實踐活動,這有利于在課堂上學生對聲樂的學習熱情。現有的教科書內容與有些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不符,由于學生的聲樂基礎水平有限,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盲目地教學歌曲和練習技巧造成學生的理解力越來越差。使基礎薄弱的學生對學習聲樂產生負面的思想,從而影響提高學生的聲樂學習興趣。
(三)因材施教受到局限
由于聲樂教學特殊性的制約,一些年齡大的教師喜歡教授學生相對老的革命歌曲,這與當今學生的審美特點脫節,使學生逐漸失去對聲樂學習的熱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聲樂教學的特殊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聲樂演唱能力添加或刪除一些章節,也可以提取曲目中的節選來授課。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選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曲目,然后通過學生的課堂反饋,了解學生的接受程度,并即時調整訓練方法和教學內容,給予學生可接受的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對學習聲樂的熱情,并幫助學生提高對知識的接受度并改善他們的學習習慣。另外,一些教師教授聲樂的理論知識的同時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部分學生缺乏基礎聲樂理論知識,對于聲樂背景的認知較少,這也限制了學生的藝術思想發展。[3]由于時間有限,學生很少參加課外交流活動,很難提高學生的舞臺表演技巧,限制聲樂技能和藝術思想的提高。
二、聲樂教學創新路徑的設計
(一)個性教學創新
當然,聲樂教學模式沒有絕對的規范,沒有哪一種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環境教育設備和教學目標不相同,所設計的教學模式可能出入很大。自聲樂教育多元化以來,各種新興聲樂教育模式陸續出現。聲樂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學習接受程度,并根據自己的能力教育學生。使用不同的多元化模式教育學生,可以幫助教師適應和創新教學路徑,以及提供更多的教學技能,這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并提高他們的聲樂技能水平。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演變,信息技術也在逐步發展。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因為計算機多媒體設備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它吸引了學生對多媒體課件的興趣,有效促進了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多媒體數字教學有其自身的優勢,多媒體網絡信息非常豐富,教師可以找到某些聲樂教育的示范和古典文化資源。在聲樂教育課程中,能夠有效地為學生提供各種類型的知識,在某種程度上,它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聲樂技能。
(二)學生文化教學模式的創新
在聲樂教學中,教師不僅教會學生學習教科書的內容和知識,同時還將教科書以外的相關知識與視頻和音頻聯系起來,讓學生正確理解作品風格和恰當的藝術表現,這也是表達作品內涵的重要途徑。文化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新的聲樂教學模式,這不僅限于教科書本身,教師不僅教授聲樂技能,同時還教授其他相關文化知識。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聲樂知識,而且極大地提高了他們學習聲樂文化知識的興趣,使學生深度理解聲樂文化,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舞臺表演技巧。
(三)情感體驗教學模式設計
在教學技巧時,教師應盡量找到學生的情感運作,激發學生的真實情感,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良好的情感體驗。這是一種通過間接方法實現情感體驗的教育模式,間接方法通過諸如小說、電影、戲劇、詩歌、繪畫等媒體的靈感展開自我聯想,并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知。教師利用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生活意識提高學生對所唱歌曲的感受,并將情感體驗融入歌唱環境中。為了在聲樂學習過程中獲得情感體驗,音樂教師可以深度闡釋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所描述音樂作品的背景和感受,以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和感受所學習的作品。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情感上加以表達,這樣可以讓學生對他們所學的歌曲有所印象,并讓他們牢記教師說的重點內容,可以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力,使學生理解樂曲中的情感,使其能夠唱出真實的情感,并在音樂表演中更精彩地唱歌。聲樂教學改革的多樣化,必須建立在一個新的想法上,推動多元化發展需要詳細的數據信息,教師需要結合當前的教育資源進行改革和創新。聲樂訓練的多樣性可以改變傳統聲樂教學的認知。進入音樂教育的新時代,我們要注重教育的藝術性,通過多元化教學模式進行各種教育改革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讓學生融入教學內容的實際活動。
三、結語
發展聲樂教育,需要加強管理教育模式的多樣化,在打破現有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同時掌握總體規劃,合理規劃現有聲樂教育內容,全面跟蹤和總結教學的成功與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通過協調教育管理的方法促進教育改革的順利發展。總之,在聲樂教學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能改善傳統教育的不足,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高自己的主觀意識。基于學生的基本學習內容,教師還可以結合時代特點和創新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基礎知識,增強聲樂練習技巧,促進更好地多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解本康.聲樂教學的理念創新路徑初探[J].當代音樂,2016(10):11-12.
[2]陳艷偉.高校聲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當代音樂,2018(8):42-43,45.
[3]唐禹.當前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有效途徑[J].當代音樂,2018(5):30-31,34.
[4]姚小蘭.因材施教理念指導下的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音樂,2019(1):21-22.
[5]孟卓.高師聲樂教學之我見[J].當代音樂,2015(1):26-27.
作者:李宏雄 單位:湘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