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聲樂教學中采茶音樂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采茶音樂是中國茶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對當代茶文化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而在采茶音樂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聲樂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借助采茶音樂的的教育價值,豐富和完善聲樂教學的內容,通過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選擇教學手段,設計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全面促進當代聲樂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采茶音樂;聲樂教學;運用
在聲樂教學中融入采茶音樂,不僅能夠促進當代聲樂教學的創新與改革,而且還能夠促進茶文化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從目前我國聲樂教學的情況來看,文化教學情況還是非常普遍,將聲樂教學與才茶文化進行有機整合,對我國聲樂教學體系的完善與發展,也是一種促進。本文對采茶音樂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具體分析,希望文本的研究能夠為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1采茶音樂的基木概念及其特征
我國茶文化具有一定的藝術表現形式,隨著在不同地區發現了多樣的茶文化,讓人們對采茶音樂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認識。茶葉主要產自于南方,茶農在勞作過程中,為了緩解工作的勞累,多半會哼唱一些民間小調、小曲,經過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傳承和演化,逐漸形成了一種獨有的音樂演唱形式。經過一傳十、十傳百的進行傳唱,或者由一人獨唱或者由眾人合唱的采茶音樂,豐富了人們的業余生活,為茶農的生活帶來樂趣。采茶音樂與伐木歌、川江號子等藝術形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同為緩解壓力而形成的“勞動歌”,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弘揚中國茶文化的功能,也可以體現出不同地區的演唱風格和演唱特色。隨著人們對茶文化的逐漸重視,對于采茶音樂、生活和藝術具有的價值也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通過茶文化的視角去觀看世界,利用采茶音樂的獨特演奏形式去欣賞音樂藝術之美,才能體現“無茶不成戲”、“無茶不成曲”這兩句民間俗語的真正意義。不同音樂在創作過程中都有一定的社會實際意義和價值,針對這些內容給出以下介紹:
1.1通過歌頌茶文化與茶生活填充采茶音樂的內容
為了收集大量的采茶音樂,考察人員只能通過茶農口頭傳唱,自發的、即興的按照節奏和旋律進行演唱,并根據自由發揮與個人創作來完成這種藝術形式的展現,并配合考察人員進行記錄。江西贛南的采茶音樂類型較為豐富,由于需要體現勞動的細節或利用肢體語言來展現地方特色,并進行采茶音樂的演唱,因此整體的音樂形式和音樂風格具有地方化、特色化。人們歡快地演唱采茶音樂,不僅體現了人們對茶文化的尊重和喜愛,也間接地呈現了當地人對于采茶、制茶這一勞動過程的認可,也正是他們的審美價值的改變,才使得采茶音樂有了不同的演唱形式。茶葉的出現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為人們帶來經濟收益的同時,也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1.2粗獷豪放的演唱特點
隨著對古代數千年茶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人們根據地域特點對采茶音樂進行了適當的改編和傳播,這就使得采茶音樂的數量更為廣泛。贛南采茶音樂的普及和流行,是由于人們借助地域化、地方化的演奏形式和演奏風格來演奏采茶音樂所形成的,讓贛南地區獨有的民間小調被其他領域所認可,這種小調的演唱方式,是集合各種單一演唱風格而形成的整體演唱節奏,就拿贛南地區的采茶音樂為例:在這里,將不同的小調清晰的劃分成四種類別,即:“茶腔”、“燈腔”、“路強”和“雜調”,通過這些腔調的互相穿插和演唱,讓整體的采茶音樂有了更好的藝術風格。民間小調和戲曲小調的出現,讓采茶音樂有了全新的演奏形式,并配合其他地區的采茶音樂,讓更多的演奏風格通過互相搭配,然后呈現給觀眾。
1.3利用對稱句式形成獨特的唱詞結構
采茶音樂屬于人們勞作時哼唱的音樂,因此,在整體的創作結構和創作風格上,要有一定的對稱韻律,人們哼唱得朗朗上口,才容易被記住和傳唱,比如:“三月鶴鴿滿山油,四月江水到處流,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飛上白石頭”,這種歌詞讀起來讓人一眼就看出茶農的辛苦,勞作的同時進行歌唱也可以展現茶農的堅韌品格和氣質。采茶姐妹在偌大的茶園中奔波忙碌,只為在恰當的時候采取鮮嫩的茶葉供人們品嘗,真應了那句“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由于的歌詞內容朗朗上口,且通俗易懂,因此在傳承的過程中更容易被人們記住,符合大眾的演唱風格。
2采茶音樂對于當前音樂教學的借鑒價值
對于大量采茶音樂的調查發現,這些音樂中有許多旋律和創作形式都符合現代音樂教學的教學內容,所以,為了將這種口頭傳唱的文化形式進行傳承,教師需要將這種傳統茶文化以教案的方式在聲樂課上進行教學。由于采茶音樂源于生活,因此可以更好地服務于生活,學生通過學習這種藝術形式,能夠提高個人的藝術修養,也讓音樂的創作風格更加生活化。創作理念和創作形式更有親和力和可信度的同時,讓人們能夠接受這種以茶文化為基礎的采茶音樂創作內容,由此可見,采茶音樂對于音樂教學有極大的幫助作用。
2.1為音樂教育提供現實的生活素材
正因為藝術來源于生活,所以在進行表達的同時,可以更好地為生活服務。采茶音樂室調查人員通過搜集各種音樂形式和音樂符號,來總結音樂內容,因此在進行教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保證每位學生都有一定的審美基礎和審美能力的前提下,開展相關音樂教學課程。為了增強學生的藝術審美價值和審美能力,適當的進行藝術作品陳列,讓學生通過參觀和老師的講解,更好地理解藝術的存在形式。茶文化內容豐富,學生需要“慢嚼細咽”才能真正地理解茶文化的內容,也才能通過茶文化了解采茶音樂這一獨有的藝術形式。采茶音樂具有一定的活力和群眾基礎,在展現其獨有的素材風格和素材內容選取以后,學生需要調動起對藝術的興趣,才能學習到更完整的聲樂教學知識內容。
2.2為音樂教育提供具有“原生態”性質的審美意境
采茶音樂之所以被大眾所認可,正是由于這種音樂形式并不局限于教室,而是可以被社會上更多的人所認可和接受。教師在進行藝術傳承的過程中,需要懂得尊重采茶音樂具有的藝術價值,讓采茶音樂可以以不同文體的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對這種原生態的采茶音樂進行審美的同時,通過這種藝術形式進行舞蹈和表演,讓采茶音樂走進現代表演舞臺,才能被更多的觀眾認可。
2.3為音樂教育塑造民族性、民俗性的審美情趣
各國的語言具有國際之分,但是音樂沒有國際之分。不同國家的人們可以通過音樂的節奏,進行情感的交流,這就使得不同的藝術形式可以通過音樂的渠道進行表達。上文提到采茶音樂是利用茶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演奏風格和演奏形式進行傳承,人們在了解豐富茶文化的同時,也讓采茶音樂有了更多的演奏風格。為了更好的記錄茶農在勞作時的快樂,采茶音樂可以緩解茶農勞作辛苦的同時,讓茶農的身心得到放松,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聲樂教學采取這種藝術形式開展教學課程,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藝術文化特點和我國豐富多樣的茶文化。
3在音樂教學中實施“采茶音樂”思路的基木策略
針對于聲樂的教學過程,在秉承教條化、抽象化、理論化的同時,需要按照實際的教學對象和教學課程分配教學任務。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對教學內容表示質疑,提出自身對音樂的理解和看法,讓教學更貼近人們的生活,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為了方便開展聲樂教學課程,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辦法:
3.1把握好“采茶音樂”唱腔與音樂教學的關聯
采茶音樂具有一定的演唱風格,這就使得聲樂教學課程的開展可以以此為基礎,直觀、明顯的展現風格的同時,利用不同的唱腔形式,演唱出不同風格的采茶音樂。聲樂教學具有一定的流派特點,通過對高低音的練習和掌握,讓采茶音樂以熏陶的形式被學生認可。各地的采茶音樂都有獨有的地方演唱風格和演唱特點,在展現采茶音樂古雅淳樸或者激情高亢節奏的同時,讓人們對不同的唱腔產生更多的興趣。學生通過對不同音樂的理解和認識,對節奏感、音樂美有了更好的把握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習到完整的聲樂教學內容。
3.2把握好“采茶音樂”的表演互動,使學生開展藝術互評
采茶音樂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它與生活實際相關聯,通過人們對茶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讓茶文化為生活實際服務。采茶音樂與茶藝表演的獨特演奏形式,在被現代音樂大師指導以后形成了一種現代的文化形式。學生可以通過學習茶藝表演,讓師生之間按照教學內容,來學習基礎的茶文化知識。只有掌握了茶文化的內容,才能學習到采茶音樂和采茶戲的真正藝術內涵。課堂上學生可以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唱多種風格的采茶音樂,讓聲樂教學課堂更有學習氛圍。學生通過自由發揮和互相點評,對藝術有全新的理解和認識,提高自身音樂素養的同時,讓采茶音樂被更好地繼承。
3.3把握好“采茶音樂”的民族性教育特色采茶音樂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地域性的特點,北方的采茶音樂較為高亢、豪放,而南方的較為婉轉、嫵媚、優美,這與當地人們的生活習慣有直接的關聯,通過對不同地域的采茶音樂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多種演奏風格和演唱形式,從而更好的學習采茶音樂。
4結束語
采茶歌與聲樂的結合,是茶文化在各個領域影響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聲樂教學的發展,采茶歌在當代聲樂教學中的融合,也顯得更加重要,采茶歌源于民間,集中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意志,以及勞動精神和風貌,因此,將采茶歌與聲樂教學的融合,提升了民族、民間音樂的影響力,豐富了現代聲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現代聲樂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推動采茶音樂與聲樂教學進行整合,深入研究現代聲樂教學的目的以及采茶歌的特色,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促進當代聲樂教學的發展與創新。
參考文獻
[1]琚軍紅.“跨界唱法”對現代聲樂教學的啟示[J].中國音樂,2012(3):172-175.
[2]柏林林.論民族聲樂教學中唱法與風格的掌控能力———馬秋華教授聲樂教學多樣性現象思考[J].音樂創作,2011(1):107-109.
[3]季豐來.聲樂教學中鋼琴伴奏的技巧[J].麗水師范??茖W校學報,2014(1):91-93.
[4]桑瀟.多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性[J].黃河之聲,2014(9):82-83.
[5]桑瀟.探析詠嘆調中的演唱技巧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4(5):21-26.
[6]姚建華,畢海燕.民歌在幼師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學刊,2010(1):71-73.
作者:虎翼 單位:河南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