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美術教學對青少年情緒狀態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青少年的認知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他們不僅面臨升學的壓力,還要面對成長的煩惱,情緒波動較大,若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容易誤入歧途。文章分析美術教學活動對青少年情緒狀態的影響,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積極應對生活中的困難。
關鍵詞:青少年;情緒;影響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美術教育轉變了固有的教學觀念,從以往的注重學生技能的提升,逐漸轉變為激發學生的創作天賦,增強學生對自然的熱愛之情。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在學習過程中與他人合作,在創作中激發自己的靈感,成為樂觀、向上的好少年。近年來,國家對音樂、美術等學科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一些地區的中小學組建了專業化的師資團隊,為藝術課堂注入了新鮮的活力。美術教育可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可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美術教學可有效培養學生的情感
美術教學可有效培養學生的情感。首先,美術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一方面,它能讓學生在創作中增強自身的審美意識;另一方面,它能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通過欣賞一些佳作,學生可了解異國風情,增強對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其次,在學習繪畫的過程中,學生可自由地欣賞美、創造美。如,在中國畫教學中,教師可向學生講解中國畫的發展史,讓學生對中國畫有全面的認識,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學習民間工藝美術的過程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展示不同地區的民俗文化,如剪紙藝術、戲劇等,讓學生真切感受不同文化的差異,領悟藝術的真諦。
二、美術教學對學生情感的影響
學生通過欣賞美術作品與親身實踐,加深了對藝術的理解,感受到了創作的樂趣,體會到藝術無處不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陶冶了自身的情操。筆者通過隨機調查某中學初中部、高中部的部分學生,了解他們對美術學習的理解能力與認知情況。
1.學生對美術學科的看法
調查結果顯示,80.5%的受訪學生認為美術教育能使他們身心愉悅,約38.5%的受訪學生認為美術教育能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由此可見,開展美術教育很重要,對學生情感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美術教育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美術活動使學生的身心得以放松,這對其后期的發展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中,保持愉快的心境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學中,若教師在課堂上激情澎湃,課堂富有感染力,學生也會深受啟發,長此以往,學生的心態也會變得更加樂觀,能夠積極應對挫折。人的審美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后天的學習與陶冶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只有保持愉悅、輕松的課堂氛圍,才能促使學生的認知發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美術課堂中,教師要轉變固有的教學方式,通過創設情境、激趣導入等途徑,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樣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得到顯著的提高。藝術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如果一件作品能讓觀眾看后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那么這件作品就是佳作。因此,美術對學生良好情感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影響。
2.美術課的興趣
調查對初中各個年級學生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隨著年級段的增加,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逐漸下降。究其原因,部分學生認為美術課價值不高,將美術課當作放松、消遣的方式,加之學生面臨升學壓力,他們將大量的時間用在考試科目上。此外,一些美術教師不是專業教師,在課堂上仍然采用固有的教學方式,沒有正確地引導學生。有的學校雖然聘請了專業的美術教師,但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不關注學生的情感,一些學生覺得課堂枯燥無味,學習興趣較低,課堂效果大打折扣。為了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潛力,美術教師應全面改革美術課堂,優化課堂環節,采取激趣導入、多媒體教學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美術知識與實踐技能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藝術的真諦,從而使其心靈得到釋放,提高其審美能力,使其對生活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結語
繪畫活動有獨特之處,能夠有效吸引青少年的眼球。特別是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美術教師可采取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讓他們在緊張學習之余得到心靈的釋放,緩解青少年的情緒,使其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參考文獻:
[1]高波.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策略.學周刊,2016(18).
[2]王鈺,王文娜.美術館公共藝術教育:讓藝術真正走進公眾的心里.藝術教育,2016(3).
作者:董曉芳 單位:唐山市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