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美術教學探析(4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高職美術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審美理念為主,注重學生的美術素養對于其工作的指導作用。而在當下的高職美術教學中,教學目標缺失,教學內容枯燥,使得美術教學的創新成為必然。文章結合其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其創新及實踐過程。
高職教育在多年的發展和改革中,逐漸開始重視教學對于實踐的指導意義。美術與其它專業教學不同,不僅要強調能力,還要強調思維,尤其是創新思維。為此,高職要了解教學需求,將教學進行調整,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以促進美術教學效率的提高。
高職美術教學中創新與實踐的意義
1.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是其創新能力提高的前提條件,而在實踐證明,只有不斷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且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才能確保其審美能力的提高。現代學生過于關注理論學習,忽視了發現美,審美敏銳性差。在教學中學生對于作品的理解就是一個不斷升級的過程教師要善于把握這一階段,滲透審美能力與藝術修養的培養,以引導學生增強自身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
2.有助于啟發學生思維和培養
其創新能力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形成自己的風格,表達自己的個性思想。這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了解后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針對基礎差的學生,要注重思維的培養,從素描的基本動作開始,要求學生捕捉畫面,還要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發揮其創新能力。注重實踐過程的獨立完成,通過教學創新,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使其想法能夠逐漸的轉化為實踐,因此我們說美術教學中的創新對于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意義,有助于啟發和活躍學生的藝術思維。
3.有助于激發學生潛力,增強拓展延伸的能力
很多學生學習美術是源于興趣,而當今的教學中,若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采取教學創新的方式,則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美術創新的本質不在表面,而在于對學生的真實需求的挖掘,在教學內容上、教學方法上都要結合學生的美術基礎進行調整,培養學生不斷的感受美、創造美的精神。
高職美術教學中創新與實踐的策略
1.教學內容的創新
創新人才的培養是現代社會和企業的需求,高職美術教學也應以這一目標為基礎進行教學改革。美術教學具體特殊性,其創新要從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和提高入手,教學要遵循審美育人的基本原則,在教學中,強調對學生思維創新、感知能力、審美理念以及想象空間的培養。美術教學要服務于學生的審美需求,才能確保其創新思維的形成。對于美術這一學科來書,創新更是其邁向深層次的重要手段,現代社會倡導人才的一技多能,提示高職在教學中也應強調綜合性培養。在在講授繪畫技巧時,還要指導學生注重畫面上的題識、落數以及用印的格式等,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不同之處,并鼓勵其表現出來。并通過對實際作品的講解加深學生的印象。
2.教學方法的創新
教學方法的創新是實現美術創新的核心內容,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學理念的要求,也不符合人才的基本需求,對于學生的思維培養和技能提升都具有制約作用,不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為此要對美術教學方法進行改革,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在美術教學中,實施創造性的教學過程,包括對以往的知識結構進行調整,注重趣味性、實用性作用的發揮。在色彩的講解中,要發現美術的規律,并指導學生欣賞更多名家的作品,鼓勵學生對作品進行描述甚至是批評,采用多種方式結合來激發學生的欲望。教師還要及時與學生溝通,不斷的開導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將學生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教師角色的創新
現代教育要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思想已經形成。而在新時期,這一思想明顯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教師轉換角色,真正發揮其在課堂中的指導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美術教師的基本功扎實并不能夠使其完全駕馭教學,還需要一定的教學技巧,如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指導,善于激發學生的審美理念等。教師要在這一過程中實現角色的創新,利用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教師只有不斷地豐富自身的綜合能力,提高自身的全面性,才能促進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當然,我們要注意美術的創新并不代表著完全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在了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適當的改革,確保美術教學的專業性和創新性,注重學生的基礎繪畫能力培養,也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模式。在我國美術發展過程中,教學效率低下已經成為其重要特征,如何發揮美術教學對于實踐的指導意義應成為未來高職院校重點思考的問題。
4.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高職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單單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美術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實踐。因此,教授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支持學生繼續學習的關鍵,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在學習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創作過程中積極創新。教師要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不要束縛學生的思想,鼓勵學生要自由發揮,將思想發散,以免學生只是局限在固定的框架內。教師要鼓勵學生將自身的感受融入美術作品,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美術實踐的內容較為豐富,素描、裝飾畫、國畫等都是很好的實踐形式。高職院校也可以舉辦美術比賽、組織社團活動、開辦選修課等,為學生的創作提供良好的平臺和空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踐練習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具有自身特色的思維習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5.采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
傳統的美術教學評價比較單一,評價標準比較固定,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評價對于學生淶水具有重要意義,教師的鼓勵和肯定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措施。教師要發揮教學評價的激勵作用,從多角度評價學生的作品,發現學生作品中的獨特視角,給予積極的肯定和鼓勵,避免一個答案的評價模式。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模式,注重作品中的個性評價,而不是共性評價。學生作品中的不足也存在差異,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作品內容,給予多元化的指導,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鼓勵學生積極創新,將自身的感受積極表現,培養學生具有自身特色的審美能力。多元化的教學評價能夠激勵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學生能夠清晰的發現自身的優勢和不足,進而保持自身的優勢,強化自身的弱點。
6.鼓勵學生之間積極交流
高職美術教學要注重課堂的開放性,教師要將課堂的主體還給學生,以免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學生過程缺乏主動性。教師要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和成果分享給其他人,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相互評價,以發現自身的優勢和缺點。同學之間的交流相比于和教師的交流更加順暢,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較高,容易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綜合性把握一下學生的交流方向即可。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容易產生靈感和火花,學生相互鼓勵,創作的熱情高漲。通過交流和對比,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通過相互鼓勵,學生的進步空間更加明顯。
總結
美術是一門傳統的學科,這門學科強調思維能力的發揮。實踐證明,設計者的思維是其長久性發展和技術發揮的關鍵。作為高職解決的重點專業之一,美術教學還要實現以學生為主體,不斷的進行創新。文章對于傳統美術教學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當下的美術教學提出了新的意見。以便于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其能夠真正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在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將當下美術忽視創新這一問題以實踐的方式進行解決。總之,教師要敢于創新,并鼓勵學生創新,鼓勵學生形成獨立的思維,融入自己思考后的元素,從而在校內期間設計出自己滿意和民眾滿意的作品,注重人才的實踐能力的培養。
作者:鄭豪 單位:九江職業大學
第二篇:高師美術教學創造性思維培養
摘要:在當今高師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已成為學校的教學重點之一。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如何在提高學生專業美術技能的同時,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成為了當前高師院校的重要課題。為此,本文將從創造性思維培養在高師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結合自身近幾年工筆花鳥美術教學經驗,對在高師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策略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希望能為提高高師美術工筆花鳥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關鍵詞:高師美術教學;創造性思維;培養
一、創造性思維培養在高師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性
高師美術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出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美術人才。如果培養出來的學生只具有美術基本功,而缺乏創造性思維以及創新能力,則將難以與現代化社會的需求相符。所以,在進行高師美術教學時,教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美術技能的培養,而且還要重視學生美術創造性思維與能力的培養。而美術的創造性主要體現在創造性的使用構圖語言、線條語言以及色彩語言等內容上。而美術的創作是由人作為主體來完成的,但是由于學生在天賦、性格、情感以及氣質方面各有不同,加上其所處生活環境的差異,導致了不同學生之間對藝術的審美觀點以及感悟能力都存在著諸多差異。因此,美術教學就需要通過培養學生的意識與習慣來開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與方位對所要描繪的物象進行觀察與分析,從而使其能夠正確認識藝術對象,進而創造性的生產出藝術對象。
二、高師美術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策略
1、通過大量工筆花鳥畫臨摹培養創造性思維結合
本人近幾年高等師范院校美術教學實踐來看,工筆花鳥畫中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通過大量臨摹優秀美術作品是較為有效的方法之一。這主要是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首先,相比于其他美術作品類型,工筆花鳥畫擁有較為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和豐富的理論成就以及筆墨運用技巧,這對首次接觸該類型美術作品的學生來說,直接讓他們畫出較好的畫作無疑存在著極大的困難,創造性思維更無從談起。其次,正如前文所述,工筆花鳥畫在技法、色彩技巧等方面有著較高的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大量臨摹適宜的臨本,此舉不但有助于他們學習掌握工筆花鳥畫勾線技巧、設色技法以及構圖規律等知識,同時也能夠掌握一定的色彩運用技法等,進而使得學生可以在累積這些知識的基礎上,為后期他們運用與創作工筆花鳥畫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教師采取的臨摹法在教學中應當循序漸進地開展。首先,教師選擇一些技法與內容相對簡單的繪畫作品,比如先按折枝花卉、小品構圖的形式進行勾勒設色并完成畫作。教師在認可學生該環節畫作水平后再進行下一環節。其次,教師提供一些寫生畫稿并要求學生結合自身認知與感受,臨摹的同時又可以融入自身情感。該環節中教師應重點考察學生臨摹的工筆花鳥畫作品中是如何進行自我表現的,并對他們的畫作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以此引導學生創造思維的形成。最后,在學生通過前兩個環節后,教師要求學生進行自選內容、表現手法以及形式開展工筆花鳥畫創作工作,并且要求他們在完成作品后進行自我點評,準確表述出畫作中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采用循序漸進的臨摹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在充分掌握工筆花鳥畫相關繪畫技巧情況下,逐步引導他們進行創作,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教學目的。
2、加強寫生訓練,提高學生創造性形象
思維良好的觀察能力是美術專業學生所必須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培訓學生創造性思維與能力的必備素質。學生平時學會用心觀察,在美術創作時就容易進入一個創造與創作相結合的狀態當中。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必須得教會學生如何去觀察。工筆花鳥畫的創作題材通常是禽鳥、花卉及其生存環境。要想將其生動的描寫與刻畫出來就需要學生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其形象及其生活習性。因此,寫生是學生創作的開始,也是工筆花鳥畫的重點所在。再者,應當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開展創造性形象思維。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與具體的形象密不可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創造性形象思維的培養,讓學生將其藝術個性體現在美術創作當中。最后,要重視美術制作工藝以及技能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工藝制作與繪畫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自主選擇材料的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美術技能訓練以及創造力培養相統一的教學目標。
3、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藝術個性結合
實踐來看,創新能力與藝術個性是創造性思維中極其重要的部分,因而這就要求教師在工筆花鳥畫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藝術個性。首先,教師在工筆花鳥畫教學中應當以相關理論知識作為指導,使得學生能夠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隨后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傳統和現當代優秀的工筆畫作品進行比較分析,以此使得他們能夠進一步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其次,在加強學生對優秀工筆花鳥畫作品比較分析后,教師應鼓勵他們大膽的借鑒并運用一些優秀作品的藝術風格來創作自己的畫作,長此以往有助于培養學生工筆花鳥畫創新能力。最后,教師根據學生工筆花鳥畫水平,通過深入挖掘和培養他們的藝術潛能,多嘗試自由命題形式的創作,通過鼓勵他們大膽進行藝術創作來培養藝術個性。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美術教學是一門藝術,高師美術人才的培養要與時展與社會需求相適應。在高師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站在發展的角度來教授學生扎實的專業技能,而且還要鼓勵與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讓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思想個性以及創新意識,讓其能夠從自身角度出發,在自然與生活中收集素材,并通過自身的審美需求進行美術創作。
參考文獻
[1]韓瑩瑩.論高師美術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美術教育研究,2015(3):140-141.
[2]駱浩.對高師美術教育如何培養創造性人才的思考[D].河北師范大學,2010.
[3]李寧寧.高師工筆花鳥畫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美術教育研究,2014(7):157-157.
[4]沈袁達.高師美術設計教學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9(15):125-126.
作者:李寧寧 單位:運河高等師范學校
第三篇:高中美術教學有效探究性學習思考
摘要:新課程標準才大力倡導“探究性學習”等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探究的方法,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一種學習方法,是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引導學生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真正達到高中美術鑒賞的教學目標。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關鍵詞:探究學習;個性;氣氛
傳統的“授受式”學習方式過于強調接受學習,而教科書要求掌握的知識又大多以定論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以至出現了師生一代代更換,唯獨教科書上的分析和結論永遠不變這樣一種怪現象。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使學生成為有藝術頭腦,能獨立進行藝術思維的人。正是基于對傳統的學習方式的反思,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主動、自由地學習,是當下美術教育一個很重要的理念。為了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教師需要在平時的美術課堂教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的研究,總結一些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和途徑。那么,如何發揮探究性學習在美術教學中的作用呢?
1通過探究式欣賞,在課堂上促成探究
情境的形成怎樣才能讓欣賞活動變得有趣,怎樣在美術欣賞課中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是高中美術教育中必須深思的問題。在平時教學中我發現,教師要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策略來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這樣教師不僅可以獲得較大的思考操作空間,而且會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在欣賞畢加索的油畫作品《格爾尼卡》時,我在引導學生欣賞作品的藝術特點之后,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畢加索藝術創作歷程的有關資料,然后在我的點撥下理解作品的文化情境。學生明白了畢加索為什么會創立立體畫派,繪畫風格為什么會由寫實走向抽象。經過這樣的學習,學生能全方位把握畢加索的繪畫風格。顯然,上面的例子是成功的美術課范例,通過探究學習取得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2在探究學習中,引導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高中美術
藝術創作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美隨處可見。教學中可以把課題內容和豐富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與學生具體的生活經驗相聯系。比如在《春天的暢想》一課的教學設計時,我首先讓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切身感受一下春天的氣息,然后結合春天的各種植物,小組合作說說春天的色彩特點及春天給我們帶來的獨特美感,讓學生以多種形式感受春天的特點。他們在接下來的創作中就能很好地把握春天的特點,創作出富有美感的繪畫作品。在教師的啟發和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設計問題、質疑問題的機會,將學生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通過這種探究學習,學生的視野擴展了、感性認識增強了,作品更有個性和創意了。
3利用探究學習,激發學生學習高中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原動力,是學習高中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設想:在高中美術課中教師干巴巴地說教,學生聽課垂頭喪氣。極具情趣、表現自由的美術教學變成了一次次老八股式的重復。這樣的教學,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而且只能使學生更加厭學。因此,我們應當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境和認知特征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和主動意識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高中美術課的學習應發揮藝術學科的特點,要把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年齡認知特征相結合,以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去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并把這種探究欲望轉化成持久的興趣,使學生發自內心的想學、樂學。比如在中國畫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把中國畫的繪畫工具和西方油畫的繪畫工具進行對比,從中國畫特有的筆墨紙硯講起,必要時讓學生嘗試著用墨在宣紙上畫一畫,讓學生體驗感受用水、用墨的特點和韻味,然后再講中國畫詩、書、畫、印相結合的特點,強調中國畫區別于西方繪畫的獨特表現形式。如此這般的教學設計,就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在課堂中關注學生真正的參與
大力改進高中美術課堂教學,變封閉為開放,加強與課外、與生活的聯系和溝通,讓豐富多彩的高中美術實踐活動充盈課堂:討論、游戲、表演、創作、展示、欣賞、評價……,使實踐活動貫穿于學習探究的全過程,促使每個學生真正的動腦、動口、動手,參加到學習探究、創意構思廣自由創作中去。通過親身感知、直接體驗、主動觀察、動手動口等方式,重新認識外部世界,重新認識自我,在“有意無意之間”潛移默化中實現認識、技能、情感、態度、道德的變化和發現。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體會到,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主動完成學習過程,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在思維和行動上常常進發出令教師意料不到的充滿童趣的智慧火花。高中美術教師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可以和教師平等交流的學習環境,始終把學生的興趣放在首位,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美妙的學習樂園。探究式教學模式特別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
作者:王海虹 單位:山東濟寧高新區高級中學
第四篇:高校美術教學探究式學習探析
摘要:為了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學習與理解能力,現在不少高校開設了美術欣賞課,通過采用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在美術學習中需要通過自己的感知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與體驗,因此,為了更好地理解美術作品的內涵,學生要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在美術學習中進一步升華自己。文章主要探討探究式學習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高校美術教學應用
現在高校的美術課程,不僅需要培養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還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是學生全面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采用探究式學習模式,主要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不斷豐富自身的美術能力,幫助學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一、高校美術課程教學存在的不足
1.美術教師素質不高
美術教師的教學素質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品德修養和知識掌握情況。目前,我國一些高校美術課程的整體教學質量未能得到切實提升和改善,其主要原因在于美術教師自身素質不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教學理念較為落后。一些美術教師認為美術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提高學生的繪畫技巧,對于美術理論知識的教學過程不太重視,美術教學觀念落后,對于全新發展背景下新課程標準的各種目標也無法完成。其二,美術課程的相關常識較為薄弱。一些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認為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促進學生對于美術理論知識和繪畫技巧的學習鑒賞,不注重改善具體的教學方法,導致整體教學效果較差,這就會導致課程教學出現枯燥和乏味的情況,降低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
2.學生對美術課程缺乏重視
學生對于美術課程的重視程度是這門課程整體教學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學生對于美術課程不重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一些美術教師沒有對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認知程度進行詳細的了解,雖然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勇于發表見解,但是由于其缺乏美術基本常識,因而能夠獲取的內在理論知識較少,進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降低。其二,學生家長對于美術的認知較為匱乏。由于一些家長對于美術課程缺乏長遠見解,而將美術課程當作一項“課后娛樂”活動,因此從來不過問學生的美術學習情況,如果發現學生將學習精力放在美術課程方面,家長甚至會加以阻攔,這將會直接抑制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興趣。其三,一些學校的不良學習環境也會導致學生對于美術課程的學習失去興趣。
二、探究式學習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具有一種神奇的推動功能,能夠使學生的潛在智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開闊學生的認知眼界。為了切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在學生接觸美術課程的初始階段,美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較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取《百老匯爵士樂》這幅油畫作品,其以簡單的顏色勾勒出較為活潑的畫面,通過采用黃色、藍色和紅色相互搭配的方式,呈現出一種有規律的節奏感。學生被簡單大氣的顏色搭配吸引,在此認知背景下,美術教師可以較為容易地對學生開展進一步的教學。教師可以在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拓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理念。另外,教師可以結合探究式的教學內容選擇相似的作品進行鑒賞和學習,鞏固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內容。
2.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以往的美術課堂教學是以粉筆、黑板等為教學載體,學生只是通過看書和聽講來獲取美術知識,形式單一、內容枯燥,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厭學等情況。因此,教師需要變換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在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下,豐富的網絡資源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在美術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欣賞著名作者的美術作品提高自身的審美鑒賞能力,通過在線瀏覽中外藝術作品感受世界藝術的發展歷程。教師可以運用計算機設備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運用網絡資源對傳統的美術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在具體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生動的圖片和影像,為學生設置特定的教學情境,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引發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興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除了改進教學方法,美術教師還應該摒棄填鴨式教學方法,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此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育人要求,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的關注,讓學生學好美術課程是有效進行美育的關鍵手段。在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進行探究式學習,需要教師在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同時,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學習條件,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羅斯.探究式學習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廣東醫學院學報,2010(1).
[2]劉明輝.探究式學習在高校化學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及加強對策.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1).
作者:鄭躍麗 單位:鄭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