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我國高中語文教學任務是整個中學教育任務的重要部分,高中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人文內涵的培養、意識形態的塑造都有賴于高中語文課堂及課外延伸的文化熏陶。在教學體制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傳統文化因其厚重的人文內涵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高中語文教學任務中融入更多比重的傳統古典名篇,無疑是眾望所歸的。本文就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任務中的融入問題進行了較為淺顯的探討研究,權作拋磚引玉。
關鍵詞:文化;高中;傳統;語文
0引言
傳統文化與流行文化不同,它經過歷史的大浪淘沙,凝聚了一個民族的精粹,作為前人的智慧結晶,它必然是厚重而不會流于媚俗的。盡管由于時代變遷,傳統文化難免會帶有時代的局限性,然而瑕不掩瑜,這無損于傳統文化的燦爛光輝。而高中生正處于心智塑造的關鍵時期,在此時有意識地為其增添重視修身養性的傳統文化的學習內容,無疑是極有必要的。
1傳統文化的教學現狀
由于古代經典多為文言文,先秦典籍更是聱牙詰屈,時代的懸隔使得傳統文化的學習不甚容易,而當今高中生的文言水平也著實令人搖頭———過度依賴參考書和老師給出的所謂標準解釋,且理解僅僅浮于表層。傳統文化的教育現狀不容樂觀。然而這種教育現狀并不能完全歸咎于學生,歷史遺留問題及高中語文教師以及當前社會風氣導向均有責任。在歷史的發展中我國傳統文化經歷了太多次的極“左”的政治批判和意識形態的強力結構,被擠壓,以致邊緣化了。而從近代以來的西風東漸,更是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造成了極大沖擊,國人百年累計的文化自卑導致了對傳統文化學習的漠視,這些因素造成了某種意義上的“文化斷層”,使得源自于先祖精粹的傳統文化傳到這一代竟產生了難以回避的陌生感。這種陌生感于青年學生尤甚。而教師教授方式的僵化刻板又使本就薄弱的傳統文化教學更為雪上加霜。在高中語文的教學實際中,教師往往舍本逐末,過于注重瑣碎的知識點式的教授,卻漠視傳統文化人文內涵熏陶,學生在課堂體會不到古人的風骨雅趣,僅僅記住了繁雜的應考知識點識記。
現代教學體制要求,高中語文教學要充分利用自身特點和優勢,將弘揚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美好情感和健康人格作為根本目標。筆者針對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提出了幾點具體做法。
2.1重視人文內涵的熏陶:
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具有文人氣質和學者風范,言傳身教才是最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語文教學中,知識的積累固然重要,但是引導學生去感悟古人的那份風骨雅趣才是關系到其日后文化人格建構的頭等大事,教師萬萬不可因所謂的“教學評估”而忽視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高中語文教材所選取的古詩文都是名篇,其中既囊括了學生應掌握的文言識詞及語法,有全面展現了傳統文化不同層面的風采,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倫理、民俗、審美、價值取向及優秀精神品質。教師必須學會引導學生透過那些或含蓄內斂或放浪形骸的文字去觸摸、去感知古人的愁與樂,深度,挖掘其身后的文化底蘊,讓語文課堂多一些文化氣息,少一些功利心。
2.2加強課堂趣味性:
高中生仍舊處于青春期,好奇心強,刻板僵化的教學模式只會令學生厭煩,而說教氣息濃厚的老式腳法會磨掉學生的求知欲。傳統文化需要更有生命力、更靈活的教學方式來培養。現在的多媒體等手段正好為當今的高中教師提供了理想的輔助手段。在課堂用傳統文化相關的音樂、繪畫、影視作品來導入教學內容,創造一個人文氣息濃厚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獲得一個對傳統文化直觀的感受,潛移默化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比如,教師可以額外拓展一些歷史趣聞,講些名人趣事,激發學生探索感悟古人的興趣,讓學生結交古人,真正體味偉大人格的魅力,而不是只關注教材上冷冰冰的、一本正經的人物介紹。另外,教師也應該充分利用當地的文化遺產,如歷史遺跡、古典建筑、書法碑帖、戲曲說唱等,讓學生直面傳統,深刻體會其魅力。
2.3拓展名著閱讀:
學習古典文學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多看多背,這一點古今皆同,無論是古代的私塾還是當今的現代化教育,都不能否認博覽群書是傳統文化素養培育的重要任務。所以僅憑高中語文那一點點的文學選讀是遠遠不夠的,而大多數學生的古詩文閱讀量也是差強人意,學生對古典文學作品知之甚少,甚至連最起碼的文化常識都不達標。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拓展課外閱讀了。教師應當在普及經典、弘揚傳統文化之美和契合當下、照顧學生心智水平注意度的把控,讓學生既能受到深厚的傳統文化熏陶,又不至于脫離實際,與時代脫節,得得到健康全面的文化滋養,從而健全人格,奠定素養基礎。
3融入傳統時應注意的事項
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注入不應當是嵌入式的,而應是融入教學任務,這需要各學科教學任務的互相配合,使之成為一項系統性的工作,構建一個“大語文”的教學觀念。而同時語文教師還要擔任社會風氣矯正者的工作,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傳統文化,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其間有諸多注意事項。
3.1強化漢語在教學任務中的地位:
作為母語,漢語是中華傳統傳承的根基,其教學質量影響著國民的文化素質。然而社會并未給予漢語足夠的尊重,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做出矯正,適當地強化母語的學習,抑制外來文化對傳統造成的沖擊,讓學生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喪失獨立的文化人格。強化母語的學習,是傳統文化融入課堂的重要保障。
3.2提高教師自身修養:
作為傳統文化教育的工作者,教師首先就應當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這要求教師具備相當的傳統文化的修養與認知水平。因此教師必須注重自我傳統文化素養的提高,不斷提升自己的傳統文化水平,成為一名合格的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4結束語
為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為了弘揚傳統文化目標的實現,教師必須具備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借助科學的輔助手段,在加強自身文化素養的同時,引導學生積極自主的學習傳統文化。作為珍貴歷史文化遺產的傳統文化,即便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仍舊具有不可掩蓋的價值意義,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義務承擔其傳承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陳黎明,王明建.我國大陸與臺灣高中語文課程文件比較研究[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6:114-119.
[2]童志斌.關于普通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課文編排與教學的思考———7種版本高中語文新課標必修教材比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17:17-19.
[3]陳玉茜.高中語文新教材文言文改革探究[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2:158-159+161.
作者:曹娟 單位:山東省泰安新泰市新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