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形勢下大學語文教育改革創新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我國高等院校的大學語文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包括教材內容的設計、教育與社會的聯系以及教學模式等。需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大學語文教育教學走出困境,包括改變教學模式、優化教學內容、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發揮情感教育、轉變教育觀念等。
關鍵詞:語文教育;教育改革;困境;出路
高等院校的大學語文教育的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語文的開設是匡亞明先生提出的,其初衷在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國家教委曾提出“在畢業時進行大學語文合格測試”,但時至今日我國大學語文教育并沒有測試標準。正因開設大學語文初衷的失誤以及后來的未形成語文測試標準,使大學語文一直處于尷尬地位。2006年我國正式明確提出“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的決定。大學語文教育發展至今,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包括教學內容設計不合理、教學模式落后、語文教育與社會脫節等問題。本研究基于高等教育管理視角,分析大學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應措施,旨在為我國高等教育管理下大學語文教育的出路探索提供參考。
(一)教材內容設計不合理
現有的大學語文教材內容設計偏重于人文內容,而缺少技能的培養,缺乏實際效用。表現在大學語文教材內容的設計中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等文學方面的內容所占比重最大,其中詩歌占有最大比例,詩歌蘊藏著文化、道德、情感、美學等,富有人文精神和審美情趣,散文、戲劇、小說等也融合了豐富的文化和審美,這些內容的設計旨在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陶冶高尚情操。然而該設計的目的明顯忽略了大學語文教育提高學生語文技能的教育目標。語文教育的目的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還要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近年來我國大學語文教育不夠重視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表現在學生寫作水平差、措辭不規范、語法不正確等,部分學生對于申請書、會議記錄、文案寫作、報告等類實用寫作沒有按規范寫作。
(二)大學語文教學和社會實踐脫節
大學語文教育應立足于社會實踐,才能實現大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目標。大學語文教學一直以來單純拘泥于課堂的教學,而學生的學習則側重于課本內容的學習,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缺乏社會的歷練以及生活感悟,以至常常難以深入感悟作者的文章深意,難以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大學教育多為全日制教育,大學生生活環境猶如象牙塔,往往不能深刻而廣泛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難以深刻感受時代的發展脈搏,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大學語文教育也和社會脫節,以至人們對大學語文產生“無用論”的觀念,學習目的性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抽象地開展語文教育,與社會生活脫節,往往使語文教育成為無源之水,使語文教育和社會生活漸行漸遠。
(三)教學模式落后
大學語文的教育教學依然沿用以往的陳舊的教學模式,以課堂授予知識為主的教學方法。表現在:一是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輕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和鍛煉;重文學素養的培養而輕實踐能力的提升;重遵循固有知識而輕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等,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受到束縛和限制,使學生逐漸缺乏對語文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與此同時逐漸缺乏語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二是大學語文教學時教師較為注重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固守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以教學大綱設置框架作為主,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沒有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創新榜樣,直接削弱學生的學習熱情。三是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僅對教學內容進行傳授,注重對教材的講解,缺乏課堂互動和課堂交流,也缺乏對學生潛能的挖掘,而學生則是被動接受知識,學習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二、新形勢下大學語文教育出路的思考
(一)提高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方法
1.加強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
語文基礎知識的是語文教育的基礎,也是其他課程學習的基礎。針對學生語文運用能力較差的情況,筆者認為語文內容的設計應增加相關內容,例如報告寫作、會議記錄等寫作方法和寫作標準格式等。文化素養培養和語文技能訓練并重,在提高學生文學素養和人文精神的同時,注重語文實用教學,提高學生表達能力。在授課時,對于部分知識的講解可一帶而過,對于學生存在的不足則作出針對性講解。課堂上可采用提問、講解、舉例等方法,提問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做到溫故知新;講解則傳授語文新的知識;舉例則起到鞏固學習內容的目的,促進學生學習和消化學習內容。
2.加強表達能力的培養
對于學生表達能力欠缺問題,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方法提高,一是課程中設置朗讀環節,朗讀是要大聲、有節奏地讀,帶有感情的朗誦,經過五官和大腦的相互調節作用,促進學生對文章的領悟,深刻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感情,從日常的朗讀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二是課堂要注重學生的即興發言,重視學生的自我表達,并預設一些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當即思考,即興回答,教師針對性的進行分析,并進行鼓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三是鼓勵學生參加辯論賽、演講比賽、朗誦比賽等各種有利于培養表達能力的課外活動,像辯論賽這類型的活動還可以提高學生臨床發揮和應急的能力。
(二)加強語文教育和社會實踐聯系的方法
1.充分發揮校園文化作用
每個大學都有獨特的校園文化內涵和氛圍,校園文化具有廣泛性、感召性、吸引性的特點。語文教育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作用,包括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例如朗誦會、創作比賽等,采用開展文體活動的方法將語文課堂延伸到課外教學,學生在參加活動時可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受到語文的美學思想熏陶,從而完善自身的情感意志,提高人文素養,培養高尚情操。又如可邀請文學作家來校舉辦講座,使學生有機會和文學界專家交流,開拓視野,同時可使學生自覺將語文課堂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聯系起來,并充分認識到語文在社會實踐中的重要地位,從而針對性地進行學習。交流使語文教育與社會實踐打開一個窗口,從而使語文教學與時俱進,與社會共同發展。
2.重視語文課堂教育和社會發展的聯系
鑒于學生的大學語文學習未與與社會實踐相互聯系,語文教育與社會實踐脫節的情況,筆者認為可通過縮小課堂和生活間的距離,使大學語文教育與社會實踐緊密相連,其一,可鼓勵學生利用放假實踐,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充分體驗社會生活,在社會實踐中,處處留意語文的身影,了解語文的社會實踐中的作用,并對自身語文學習情況進行反思,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學生在參加社會實踐的同時,可提高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培養。還可以在參加社會實踐后,將所見、所感、所悟寫成文章形式,相互交流,通過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完善人格品質。
(三)注重語文教學創新
1.充分發揮情感教育
健康的、積極的、正面的情感有利于學生學習主管能動性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語文教育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學生情感,注重對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教育。首先,將教學重心放在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上,注重觀察和把握學生的情感因素,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二是重視培養教師積極、正面的情感,樹立良好的精神面貌,以教師的積極情感去影響學生,創造明朗的、健康的、積極的教學氛圍。最后,利用比較貼切生活的文學,以人文關懷為出發點和學習的重點,以文學中的美學、人文精神等精神糧食激發學生對生命意義和生活意義的思考和感悟,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健康人格。
2.轉變傳統教育觀念
大學語文教育觀念對大學語文教育影響甚大,傳統的教育是教師傳授學生知識,是以填鴨式教育為主,教育觀念陳舊。筆者認為,大學教育觀念應從傳統的填鴨式教育轉變為啟發式教育,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不是降低了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而是促進教師、學生和課堂融為一體,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教師通過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以啟發、引導、提示等方式,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高等教育管理下的大學語文教育存在諸多問題,需采取有效策略為大學語文教育打通一條出路,突出大學語文教育的重要作用。首先要通過加強語文基礎知識的教育、采用模擬教學法、提高表達能力等方法增強學生語文技能的培養;其次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作用、加強課堂教育和社會實踐的聯系改變大學語文教育和社會脫節的情況;最后,通過充分發揮情感教育和改變教育觀念方法,使大學語文教育能夠圓滿完成教育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春宇.語文教育困境與高等教育社會責任探討[J].語文建設,2015,30:17-18.
[2]樊尚婧.淺談大學語文的困境與出路[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15,17(4):77-80.
[3]汪洪瀾.基于人文素質培養的大學語文教育思考[J].寧夏社會科學,2014,03:157-160
作者:盧建飛,賴浩明 單位: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