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格培養大學語文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在勵志中陶冶情操
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對學生的人格培養,就是在教學中對滲透學生古今中外名人名事,讓學生在勵志中陶冶情操。大學語文教材中選編了大量經典名篇,如先秦諸子語錄、離騷、莊子、前赤壁賦等,教師要帶領學生學習古代語言知識,從而理解我國古代的文化和精神。儒、佛、道諸種思想影響了中國幾千年,形成了中國人的人格特征,特別是知識分子的人格,儒家的仁道尚德,厚德載物,剛正不阿,誠信仁愛。道家的順應自然,淡泊名利,真率曠達,虛懷若谷。佛家的寵辱不驚,進退從容,自然清靜,萬物隨緣。這是我國千百年來仁人志士的追求,也深刻影響著我們現代人的品格。通過對古代語言的學習,得到許多直接和間接的人生體驗和人生哲理,吸取寶貴的精神力量,培養健康向上、百折不撓的性格。
2在求知中感悟人生
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對尚顯稚嫩、一臉迷惑的大學生,教會他們怎樣做一個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當代教育亟待解決的既敏感又現實的緊迫問題。因此,我們要利用大學語文教學的優勢,在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的培養中完善學生的品格,使學生在求知中感悟人生。這都是古代仁人志士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展現出的頑強毅力,通過大學語文的教學,教學學生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也能以這樣的胸襟和毅力去面對困難,戰勝困難,增強心理素質,形成健全人格,樹立自尊、自強、達觀、進取的精神。
3在審美中豐富情感
中國的文學是極具美感的,大學生為新一代,有責任將中國古典文學傳承下去,審美能力是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要求。通過帶領學生們閱讀美妙的文章,帶給學生們美的感受,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
4在融合中完善人格
即使是理工科的院校也要重視大學語文的教育,文理融合才能完善學生的人格,讓理工科學生學習中國的歷史文化,具有很大的意義。從《詩經》到唐詩、宋詞、元曲,匯聚了古典詩歌的條條巨流,從先秦諸子散文到唐宋八大家之作,共同創造了我國巨大的歷史文化財富。讓理工科學生去學習歷史文學,對于理工科學生的性格發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在豐富了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對文學的興趣,擴大了視野,開闊了胸襟。在理工科學習開設大學語文課程,有利于完善大學生的知識架構,有利于人格的完善,培養素質全面的人才。
二大學語文教學進行人格培養的條件
1選擇名師
任教一門課程的教學效果與教師的自身素質密切相關,大學語文因為學科的特殊性,因此我們要進行選擇博學多識的教師,最好是具有很高文學修養的大師。同一篇課文,由文學修養高的教師講解就會變得旁征博引,妙語連珠,精彩紛呈。也可能因為平庸的教師而變得連篇累牘,如同嚼蠟。在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對大學語文這門課的教師要求很高。
2精選教學
內容對大學語文的課文的要求,既要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精華與國粹,有要求符合大學生的理解水平和認知能力,大學語文課時有限,因此要對課文內容作出取舍,選擇精華中的精華。要按照不同時代選擇最具有代表性的課文,使學生們領略到作品中豐富的文化和思維,學習高超的藝術和技巧,進而激發出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從學習語文中加強自身健康性格的塑造。
3改進教學方法
大學語文不同于高中語文,高中語文很多都是應試教育,教學模式陳舊,以考試為目的,常常把教學放在選文字、詞、句、段、文的一般性講解上,把一篇充滿靈氣與美感的選文活生生地肢解得支離破碎,淹沒了語文的光輝。
4改革考評
辦法很多高校的大學語文還采用閉卷的方法,對語文基本知識進行考核,甚至還有考前劃重點的現象。因此,我們必須改革考評辦法,讓學生能夠在考評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全面培養大學語文教學人文素質。大學語文教材,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閃爍著哲理與智慧的光芒。傳統文化非常注重修身養性,如儒家的仁道尚德,厚德載物,剛正不阿,誠信仁愛。道家的順應自然,淡泊名利,真率曠達,虛懷若谷。佛家的寵辱不驚,進退從容,自然清靜,萬物隨緣,都是值得判繼承的寶貴精神遺產,是當代大學生人格塑造的重要資源。
作者:劉佳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