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多媒體技術教學探討(4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我是一名農村初中的生物學教師,最初接觸多媒體教學技術,是1997年在縣里舉辦的一次市級名師送課下鄉活動中,市里的老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形象地展現了水螅的形態結構、捕食和生殖過程,在當時給了我相當大的震撼,原來多媒體教學技術具有掛圖、模型等教學工具所無法替代的優勢。從此以后我也迷戀上了多媒體教學技術。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技術;心理
多媒體教學技術在教學中有著掛圖、模型等教學工具無法替代的優勢。通過十幾年的學習應用,我有了以下體會。
首先,作為一名生物學教師,自己并沒有掌握多少多媒體制作應用技術,并且自己能用到這上面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只要掌握一兩種簡單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就行,而不能求多、求精、求華麗。其次,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因此我應該千方百計借鑒別人現成的成果。當然這其中應根據自己的教學思想、教學特點、學生情況等進行改造。
再次,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應做到揚長避短。這就需要教師首先明白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利弊。它的優勢有:
1.方便教師更好的整合教材
(1)它能使微觀的教材內容“放大”,宏觀的教材內容“縮小”。如細胞的結構、遺傳物質的結構、細菌、病毒等內容很多微觀內容,學生平常不易觀察,較難理解;生態系統、生物之間的關系等宏觀內容,學生往往不能從整體上觀察,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利用多媒體技術就能夠真實、生動、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種生理活動和結構,顯示生物的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
(2)它能使抽象的教材內容變形象。如講述抗原抗體之間的關系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幫助我們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3)它能做到展現動態的生命過程。如細胞的分裂、血液循環的過程、尿的生成等,這些均是教學中的難點、重點,教材中雖然圖文并茂,但圖是死的,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采用多媒體技術表達教學內容,難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2.方便教師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能更好地吸引學生參與教學
(1)多媒體教學技術形象生動的特點,能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多媒體教學技術能更好的創設各種教學情景,激發學生思維;
(3)多媒體中的互動技術,使學生更方便的參與到教學互動過程中,加深了學生的體驗。
3.能較好地增大課堂容量
以多媒體技術構建知識網絡圖,既節省了板書時間,又幫助學生直觀的構建起自己的知識架構。
4.利用多媒體的人機交互技術實現個別化教學,做到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5.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充分利用多種感官,實現多渠道的信息傳遞,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
課本中的有些內容如科學家故事、滅絕的某些生物等,無法給學生帶來切實的感觸。有了多媒體技術,就可以將大量的發生在遙遠地方的事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受到一次真正能讓記住的教育,從而實現新課標中的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任何一種技術手段都有局限性,它們都是教學的輔助,多媒體技術也不例外。它的缺點有:
(1)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多媒體技術不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決不能因為使用多媒體技術“演示”實驗,而忽略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2)多媒體技術呈現的圖片、視頻等,一般經過處理,和原生物體的大小、顏色等有了變化,再者生物世界豐富多彩,每一個生物個體都各具特點,因此,多媒體技術不能替代實際生物體和生物標本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多媒體技術大大增強了生物課堂的直觀形象性,這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卻不利于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
總之,我眼中的多媒體教學技術是一項新興起的教學輔助手段,作為教師應與時俱進,努力把握,更應該站在心理學、教育學的高度,去批判的運用,為自己的教學特色增磚添瓦。畢竟,任何高技術手段都離不開人的把握,都是為我們的教學服務的。
[參考文獻]
[1]黃業鋒.淺析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A].第三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6.
[2]任貴映.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轉變角色[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下)[C].2007.
[3]楊德民.淺談物理課堂教學的優化[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論文精選(上卷一)[C].2004.
[4]孫月英.如何優化初中物理課堂教學[A].2015年8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5.
作者:鄒項光 單位:淄博市高青縣第五中學
第二篇:多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探討
摘要: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普及推廣,在帶給我們便利、直觀、提高課堂效率等優點的同時,也反映出了一些問題。文章通過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分析了多媒體技術利用的利弊。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多媒體技術;體會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和推廣,多媒體教學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并運用于自己教學實踐中。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是迎接時代挑戰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為未來社會培養掌握新技術和具有創新能力、積極迎接競爭和挑戰的人才的需要。也是使教師從繁重而復雜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使學生從大量課業負擔中擺脫出來的一種有效手段。因而從根本上說,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客觀要求。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優點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增加課堂的容量,加大課堂密度
隨著當今社會向知識經濟時代的邁進和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學生對知識量的需求越來越大。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師在課堂的45分鐘里,要增加課堂容量,加快授課速度,力爭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傳統的教學手段是不能實現這一教學要求的。而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文字、聲音、動畫等功能,多層次、多角度地探究學生接受知識的途徑,使抽象的理論更加具體化、形象化,最終達到讓學生理解記憶的目的。這樣,既節省了課堂板書的時間,又融入了眾多信息,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密度。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增強了直觀性、生動性,提高了授課的藝術性
現行思想政治課教材雖說在材料性、可讀性方面有所加強,但還是偏重理論和說教,抽象性較強。現代中學生大多很少參加社會活動和社會實踐,對許多問題難以理解和接受,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強形象性和藝術性。例如,通過對國際國內重大事件的背景材料播放,可以加深學生對事件的深刻感受,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理解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可時刻凝聚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要記憶的東西攝入腦海中,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夠縮短知識反饋的的時間,提高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
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提問的形式實現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無疑是一種知識反饋的好形式。但這種一問一答的方式,時間一長,就流于形式,缺乏新穎性和吸引力,不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而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還能縮短知識反饋的時間。例如,教師講完一個知識點,馬上布置相關題目讓全體學生動手去做,在規定的時間內,教師收取部分學生的練習在多媒體平臺上展示,并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糾正,這樣不但縮短了知識反饋的時間,還能對學生進行書寫規范化的教育。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提高教師授課的邏輯性及駕馭教材的能力
使用多媒體教學需要教師課前精心備課。因為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不僅受教學目標的制約,還要受教學課件本身及課堂教學時間的制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選擇最優化的教學形式,精心設計教學步驟,制作教學課件,準確理解教材、把握教材。這樣,自然就能夠提高教師授課的邏輯性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因為制作一個課件,只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才能達到其完整性,這就避免了平日教學中“講到哪里算哪里,留下尾巴后處理”的不良教學風氣。
二、使用多媒體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多媒體是現代教學的有效手段,它對教師授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如果使用不當,不僅收不到應有的效果,還會適得其反。因此,使用多媒體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多媒體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且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
教學過程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活動。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不可替代教師的主導地位。因此,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不可以想當然地把教師要講的錄下來,所要寫的放出來,從而代替教師的講和寫。因為,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同的班級、不同類型的學生,決定了教師傳授知識的方法和深度也不應該相同。所以,單靠放映課件是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的。當然,教師的適當講解和個別輔導還是有必要的,它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人認為,多媒體是個筐,什么東西都可以往里裝。這個觀點是不對的。特別是文科的一些學科,應該分清哪一些需要用多媒體展示,哪一些是需要教師講述的;哪一些是該錄音的,哪一些是不該錄音的等等。這些都要求授課教師認真思考,且不可把所有的東西全用多媒體包下來,那樣只能適得其反。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一定要處理好學生聽與記的關系
剛開始使用多媒體教學時,由于課堂教學的大密度及講課速度的加快,往往忽視了學生的課堂記錄。通過課后調查得知,學生在聽課的同時往往難于作筆記,影響了學生課后復習。對此,要求教師必須把握好以下兩點:一要深刻領會把握教材內容,對于應該讓學生記錄的東西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授課過程中,放慢速度,讓學生認真記錄和思考。二要配合使用好教案,力求對所講事件內容爛熟于胸。多媒體教學由于受屏幕大小和聽課人數的限制,會出現部分學生看不清楚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組織,使用好教案,密切注意學生聽講的情緒變化,師生雙方及時溝通,彌補教學不足。
(三)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一定要切合教學實際,切不可過分渲染和夸大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最起碼的要求,利用多媒體教學一定要注意課件制作的科學性,從教學工作的實際出發,切不可過多或過于夸張,否則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抓不住中心。
作者:馬宗蘭
第三篇:汽車底盤教學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研究
[摘要]隨著多媒體技術在現代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其涉及的學科領域也在不斷擴大。多媒體改革了傳統課堂教學教師板書的缺陷,使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升,且多媒體技術利用視頻、聲音、圖像的教學資源,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分析多媒體在現代汽車教學中的優勢,繼而探討了汽車底盤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對提升教學效率的重要作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汽車底盤教學;多媒體技術;教學目標
一、汽車底盤教學任務要求與教學目標
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中,汽車底盤教學是核心課程,該課程的任務要求為:
(1)使學生基本掌握汽車底盤的構造與維修相關的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具備基本的底盤故障檢測與故障排除能力;
(2)該課程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因為后期很多專業知識都涉及底盤等知識內容;
(3)底盤教學知識點眾多,內容復雜,學習該課程能夠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精神,繼而培養出一批專業能力過硬與操作應用能力較高的專業性汽修人才。
該課程的教學目標為:向學生全面講解底盤的基本構造,使學生對汽車底盤有充分的了解,對各個汽車構建的位置能夠得出深刻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與一絲不茍的責任意識。在教學目標具體設計上,該課程又被分為基礎知識教學目標與操作實踐能力目標,基礎知識教學目標主要是要求學生掌握汽車底盤的整體構成、各個零件的作用、位置分布、結構以及零件的工作原理,掌握汽車底盤常見的技術故障及故障的檢查辦法,能夠準確分析故障發生的原因。
能力目標主要是要求學生掌握汽車底盤各個基礎零件的檢修方法,掌握汽車底盤故障的分類與故障排除方法,掌握常用底盤電控監測系統與檢測系統的使用方法。從教學任務要求與教學目標上來看,該項課程對學生的理論水平與實踐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學生能夠掌握汽車整個底盤的具體構造,并且能夠根據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對底盤零件故障進行維修。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地提高學生理論方面的知識,以期更好地為實踐操作服務。
二、多媒體在汽車教學中的優勢所在
(一)多媒體的表現力豐富
多媒體教學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能夠輔助教師完成板書教學中不能完成的教學設計,模擬各種教學場景,能夠重現課本中的知識。多媒體教學技術利用圖像、視頻、聲音等資源融入課程當中,使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學生能夠直觀地觀察圖像,從而加深理解,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汽車底盤教學中,教師通過計算機找好底盤零件構成的三維圖像,在課堂中,就可以利用鼠標將汽車底盤進行三維圖像展示,甚至還可以將零件進行拆分,將單個零件拆解出來,以便學生獲得更深刻的認識,學生通過直觀的圖像,能夠加深理解。又比如,在對現代汽車的制動系統構造以及工作原理進行講解時,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通常采取實物講解的方式,然而事實上有些構造隱藏在汽車內部,視線難以到達,所以,學生往往對零件的構造一知半解,實物的尺寸大大限制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但是利用多媒體技術卻能夠有效改善這種情況,通過圖表分析與三維虛擬模型的展示,可以使學生有深刻的認識。
(二)多媒體技術開闊學生的視野
多媒體技術依托現代互聯網,互聯網龐大的資源使課堂教學內容得以豐富,不僅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還有利于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開闊學生的視野。以發動機教學為例,傳統課程教學往往要花費幾個課時講解發動機的基本概念與故障維修知識,然而利用多媒體課件只需1~2個課時就能完成,利用多媒體動態展示與視頻講解,能夠使學生對發動機的基本構造有充分的認識,了解發動機各個構造過程與工作原理。而且多媒體教學通過資源擴展還能進一步深化發動機的理論學習。
(三)多媒體技術擁有更好的交互性
多媒體是計算機技術的一個分支,交互性是計算機最基本的屬性。在現代汽車教學中,“人機交互”的教學模式也被廣泛應用,這種技術基于現代計算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多媒體技術通過利用交互技術實現了計算機與用戶的溝通,使教師更好地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從而對教學效果進行有效控制。在汽車教學中,利用多媒體交互性強的優勢,可以使學生不但能夠聽,還可以看,甚至能夠與多媒體系統進行互動,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接受外界信息,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學習效率。
(四)多媒體教學能緩解學習疲勞
汽車學習課程教學內容是比較繁重的,每節課的任務量較重,長時間的知識吸收會給學生帶來強烈的疲憊感,而且疲憊可能使學生大腦處于短暫休息狀態,對各種知識的吸收處于抵御狀態。此時,如果使用多媒體放映一些與汽車相關的視頻,不僅能夠大大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并且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能夠不斷鞏固學習內容,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三、正確運用多媒體技術于汽車底盤教學中
在汽車教學中,多媒體強大的優勢與教學效果毋庸置疑,但是在實際使用中要控制好使用尺度,方式教學中過于依賴多媒體會導致教學效果不升反降。對此,筆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提出在汽車底盤教學中多媒體的正確運用方法。
(一)利用多媒體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相結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個觀念適用于任何教學培訓工作。在汽車底盤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多媒體構建課本知識與現實的連接點,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轉變為豐富的知識吸收過程。比如,底盤教學中,在降低汽車變速器的適用與運行原理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變速器的構成情況,通過播放相應的教學視頻,使學生通過視頻中駕駛員的操作了解變速器的基礎知識。比如,手動擋汽車,駕駛員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將變速器擋位分別撥到1~5擋,汽車的速度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撥到倒退擋,汽車后退,撥到空擋,汽車靜止不動,在視頻結束后,教師通過具體的評析,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產生立體效應,激起學生感官的參與。
(二)抽象的理論知識
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表達汽車底盤是一個系統復雜的體系,想要通過語言表達顯然不是容易的事情,且講解質量不能保證,學生記憶起來比較麻煩。此時,就可以使用多媒體對這方面的知識進行描述,具體在一些難以理解的理論上,教師可以利用直觀的圖片對知識點進行講解,將重點用圓圈圈出來,進行深入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主動進行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同樣,在講離合器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在發送機后面做一個標志,學生就能夠了解離合器的工作原理及動力來源,然后使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對汽車動力傳輸等問題獲得更加深刻的了解。
(三)強調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的主導性地位
多媒體技術雖然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教學手段,有利于改革傳統課堂教師板書困難與教學效率低下的情況,但是在使用多媒體過程中,教師必須明確自己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只有明確了這層觀念,才能正確地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日常教學。在實際教學中,多媒體作為一個輔助工具,教師在使用過程中要明確傳統教學手段和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所在,即對比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在同一知識點上的教學效果,如果傳統教學手段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此時應考慮使用常規教學手段,對于一些傳統教學不能實現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補充,使學生對知識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多媒體的應用應與傳統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不能因為多媒體的應用而完全拋棄傳統教學手段,一切教學設計應以教學效果的高低為主。
(四)提高汽車教學教師的計算機素質
在多媒體教學中,為了實現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要求教師掌握基礎的計算機操作手段,靈活使用各種操作課件,提高課程教學進度。如果教師對計算機應用不熟練,往往會在操作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比如,文件格式錯誤、圖文不符、操作過程緩慢等,這將嚴重影響教學進度。因此,這就要求學校加強教師的計算機能力,使教師具備基本的課件操作水平,能夠根據課程內容調整課件,并充分利用互聯網龐大的資源優勢,將相應的知識整合,使學生接受系統的知識灌輸,全面提升汽車教學質量。
(五)合理開發多媒體課件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教學目標
著眼于實際,因此,要求課件的設計與現實相符合,并且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汽車底盤教學,將傳統的書本理論轉變為靈活程度較高的多媒體資源,需要教師合理地分析課程內容,對于適合開發的課程,應當思考如何使用多媒體課件去表現,對于不適合使用多媒體開發的內容,不應盲目地開發,應確保最終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教學。總之,多媒體技術作為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興趣的輔助工具,在汽車底盤教學設計中,我們應明確教學任務要求及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優勢,將其正確應用到汽車底盤教學中,并實現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有效結合,進行優勢互補,最大限度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娟.論多媒體技術.在汽車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科技展望,2015(28):201.
[2]劉鋒.《汽車底盤電控技術》項目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電子制作,2015(8):196-197.
[3]杜波,廖文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汽車底盤構造》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10):6-7.
[4]余國聯.汽車底盤項目化教學的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10(1):30-31.
[5]馮志榮.汽車檢測維修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以高職《汽車底盤構造與檢修》課程教學為例[J].輕工科技,2014(7):212-214.
[6]莫樹懂.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一體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風,2013(10):217-223.
[7]陳飛平.職校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教學方案研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1(3):65-66.
作者:黃紹凡 單位:廣西南寧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
第四篇:近現代史綱以多媒體技術為教學手段
摘要:近現代史綱要是一門政治理論課,其在開課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當前如果難以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則不利于廣大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進一步提高。因此在近現代史綱要這門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合理地運用圖片資料、視頻剪輯資料等多媒體技術手段來進行輔助教學,幫助教師解決其在近現代史綱要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切實提高廣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當前預期的教學目標。多媒體技術在近現代史綱要教學活動中所達成的教學效果是傳統教學模式所無法比擬的。本文以多媒體技術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現狀為切入點,系統地闡述了多媒體在近現代史綱要中的應用路徑,旨在進一步提高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多媒體;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運用
一、多媒體技術在近現代史綱要中的應用現狀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對國內各院校的師生來說是一門新增設的課程,2007年春季,國內各院校陸陸續續開設了這門課程,筆者通過長期地研究以及深入地調查,對現階段多媒體技術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現狀進行了了解。首先,過度追求高科技,課件制作質量低。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度地依賴高科技,甚至將高科技課件作為科技的展覽和簡單地堆砌,與實際教學情況相脫離,這種做法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導致了一些負面問題。其次,過于依賴教學課件。教師在教學中過度依賴教學課件,導致教師教學業務水平難以得到進一步提升。[1]教師所制作的教學課件甚至有部分內容是簡單重復的,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教師在以往備課方面缺乏必要的重視力度。最后,交互性較差。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而增加教學的信息量,教師往往以多媒體課件為手段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這種做法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
二、多媒體技術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創新
第一,圖片資料的創新應用。各院校的教師應當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歷史性和政治性有機結合在一起,在課程準備階段多搜集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歷史事件照片,并在教學過程中展示給廣大學生,從而進一步提高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以鴉片戰爭為例,在講述鴉片戰爭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應用ppt播放一組中國老百姓吸食鴉片的照片,從而給廣大學生以心靈的震撼,使學生深入地認識到鴉片戰爭給國內公民身心造成的巨大損害。
第二,Flash動畫的運用。動畫片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課程的技術含量,實現教學效果的增強,從而培養學生對近現代史綱要學習的興趣。在講述鴉片戰爭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應用Flash動畫生動活潑地將鴉片戰爭前后中國進出口貿易額表現出來,生動形象地展示出鴉片貿易對國內經濟的影響。這種做法生動形象,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好。
第三,視頻文件的運用。在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運用視頻則能夠給學生以強大的視覺沖擊力。筆者認為,教師應當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自身的特點出發,多方搜集精心制作相應的課程內容視頻文件,并在課堂上展示給廣大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述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播放紀錄片的方式,將圓明園的現狀展示給大家,使學生了解在乾隆皇帝時期圓明園建筑的輝煌,并在學生對圓明園的美輪美奐、巧奪天工的藝術成就發出感嘆的時候,再向學生展示出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之后圓明園的慘狀,前后的鮮明對比能夠給廣大學生以鮮明的視覺感受,使其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屈辱。
第四,超鏈接的合理應用。在多媒體教學中超鏈接屬于一種特殊的中介手段,如果能夠做到科學合理地利用超鏈接。則可以將視頻文件照片以網站等形式,充分展現給廣大學生。因此,在進行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大量運用超鏈接。例如,在講授鴉片貿易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美麗的罌粟花果實變成罪惡的鴉片的制作過程的圖片,通過超鏈接的形式展現給大家。不僅如此,還可以在播放視頻文件的時候采用超鏈接手段。這種做法簡單易行,效果非常好。
三、多媒體技術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過度地依賴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僅僅是近現代史綱要教學過程中的一種輔助手段。一定不要讓多媒體技術在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喧賓奪主,將歷史的教學以及政治的教學淪為高科技的簡單堆砌,只有這樣,當前才能夠將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更多的學生喜歡上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這門課程。進而幫助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其今后的就業成長成才奠定基礎。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多媒體技術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因此當前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其應用到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課程當中,更好地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崔艷紅.多媒體技術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9,07:186-188.
[2]齊衛平.提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師素養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08,23:53-57.
[3]梁志平,曹開云.理工科院校“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方法探析[J].學理論,2012,15:232-233+269.
[4]程素卿.淺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方法的創新[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04:105-106.
作者:朱遠來 單位:新疆伊犁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