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語文教學多媒體技術論文2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第一篇
一、科學地應用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教學技術只是我們教學手段的豐富和有益的補充,目的是方便我們教師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科教學,但并不是意味著我們就要完全地拋棄舊有的教學模式,完全應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僅會使我們的教學流程死板化、教條化,同時也失去了我們應用多媒體的本質意義,因此,科學地應用多媒體課件在教學過程中就非常重要了。首先,我們應該做到把握原則,合理應用。從本質上來說,語文教學的現代化,不是媒體運用的現代化,不是教育手段的現代化,而是教學思想、教育理念的現代化。我們不要一味地追求表面的華麗,而忽視了內涵。不需要課件時就實實在在地放下它,需要時,也要注意變通———不是每個教學環節都要體現在課件里面,真正做到“按需分配”。其次,適度應用。任何一種東西用的時間太長都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多媒體應用也是如此。我們應用的很多課件都參照了別人的設計,而每個課件都融進了制作人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思路,充滿著個性色彩。教學是一門藝術,見仁見智。尤其是語文教學,更能體現教師對文本的獨到見解。所以,盲目地套用他人課件,不僅喪失了自己的教學特色,還會因為操作上的失誤導致整堂課的教學失敗。
二、制作適合語文教學的多媒體資源
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無疑會大大地提升語文學科教學的效果,但是如何更好地來制作適合語文教學的課件資源來有效地輔助語文教學呢?那就是要結合新時期語文教學的實際需求來進行針對性的設計。首先,要注重培養思維,創設交流情境。當前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及素養,創設良好的交流情境,是教師組織一節成功語文課的關鍵。“交流”包括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生生交流時自主合作探究的實質,師生交流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反饋。課件制作不圖多,而要圖精。如前文說到,教師不必要把自己備課的所有內容都做成課件,更不能把固定的思維流程或引導性信息展示出來,這樣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延展。實際上在日常教學上,這類問題也很常見:教師急于得到答案而代替學生思考,或是直接給出答案讓學生判斷。課件的內容要按需分配,這個“度”要好好把握。設計課件的時候要注意留給學生必要的思考時間和交流時間,課件隨著教學走,而不是教學跟著課件走。比如,參考答案只陳列要點,不要解釋得過于細致,甚至有些討論題干脆不要陳列答案;課件上應該展示一些指示性信息,提示交流討論要注意的相應問題等。其次,要選擇適合學生需求的學科信息。制作課件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工作,不能貪圖花哨,完全順著自己的偏好來。尤其在選擇圖片或背景的時候更要慎重。首先,要尊重必要性原則,沒必要的就刪去。有的教師為了吸引學生關注課件,選用了一些流行的卡通人像,結果很多學生在下面開起了小會,討論的話題一下子轉移到課外了。其次,就語文課而言盡量選用靜態圖案。很多背景和圖標都是動態的,由于它們的閃動,學生時不時地就會看上一眼,這樣極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總之,教育本身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時代的發展給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語文教育的工作者要緊跟時代潮流,掌握先進的技能、技巧,這樣才能把語文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馬偉單位:滄州廣播電視大學黃驊分校
第二篇
一、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課采取多樣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就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通過現在網絡的超時空性,下載適合的聲音和圖像,利用多媒體鏈接,會令意境全出。這樣,課本中沒有的許多相關知識會得到有機串聯,藝術、地理、歷史、哲學、品德等等知識都在語文課堂中登臺亮相,學生在美的氛圍中更能體味文本的內涵和美韻,這是一種愜意的、賞心悅目的教學境界,一種教學藝術化和教學科學化完美結合的體驗。在這種境界中,學生的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就自然會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會大增,教學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在教學《采薇》一文,首先是要求學生預習全文,部分學生預習后仍會感到文字很生疏。讀不通暢全詩,就更不能感受其美。針對這樣情況,我在上課時播放網上配樂朗誦(難字注有拼音),再讓學生跟讀,然后結合課文注釋理解全詩。同時多媒體課件還展示許多相關的歷史背景、人文內容,學生很輕松地就理清了詩里飽含的思鄉、厭戰、仇敵的情緒,最后一節以樂襯哀的手法,進而理解戰爭的頻繁、危險。為提振學生的興趣,我還借助網上的“采薇舞曲”,讓學生們唱最后一節,結果學生十分愉快地將第六節和第二節唱完,當然也輕輕松松地就背誦下來了。試想如若沒有前面情景的鋪設,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就不一定這樣迅速而且快樂了。所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學生會產生很大的興趣繼而產生審美的興奮,獲得審美的愉悅。
二、運用多媒體,增大語文課堂的容量
多媒體技術教學的容量大,同時具有形象性、生動性,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各種感官感知理解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學生的理解。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在短時內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大大地降低了教學的難度、縮短了教學的時間,增加了教學容量,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教學效率。筆者在講授高中語文必修一《鴻門宴》時,運用投影的內容:
(一)秦始皇出巡時劉邦、項羽各說了一句話項羽: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劉邦:高祖常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二)歷代文人評價項羽的詩1.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胡曾《烏江》)2.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王安石《烏江亭》)3.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杜牧《題烏江亭》)4.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詠項羽》)5.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三)評價項羽的言論1.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劉邦2.太史公曰:(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悟,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之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司馬遷這樣知識量的展現,既加大了課文本身的容量,拓寬學生的視野;也使學生更直觀、多角度對項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試想,如若不采用多媒體投影,豐富更多的內容,學生對項羽這一人物的理解就不會這樣深刻、直觀、全面,更何況此篇文章本身就比較長,對象又是初涉文言文的高一學生。
三、運用多媒體,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高中語文特別是文言文,做必要的文言知識歸納顯得尤為重要。文言知識分類多,大體可分為五部分: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文言句式。每個部分涉及的內容多,如若僅靠傳統的黑板書寫或是口頭表達,費時不說,而且效果不一定好。還有就是印成卷子作業,但學生的尋找互動就少了,檢測不到學生上課聽講的效果,如若采用多媒體則大為改觀。筆者在講授高中語文必修一《荊軻刺秦王》一課時,將課堂時間一分為二,先給學生一半時間歸納文言知識,后一半時間利用多媒體展示提問,師生互動起來,由學生查漏補缺,學生為此發現了更多知識點,并以此為出發點,延展課后自學的深度,拓展學生的眼界。這樣既達到了知識的歸納,又達到了檢測目的,同時也啟發學生的智慧,豐富學生的文言知識和人文思想,使學生及時在課堂上和老師互動交流,課下主動延伸教學內容,增強了學生成功的信心,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改變了學生文言文學習的索然無味,改變了高中學生學習語文三怕現象之一: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積累文言基礎知識由被動變主動,為以后學生閱讀課外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張明學單位:重慶市萬盛49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