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地理教學解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初中地理是學生首次接觸地理概念的開始,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喜歡上地理這門學科,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結合其他學科知識和生活實踐進行初中地理教學,培養學生的地理知識素養和道德素養。
關鍵詞:初中地理;實際生活;環境保護
地理是初中各學科中學習難度較大的一門,針對地理教學中的難點、重點,教師要利用地理知識和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來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地理又是和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大到地球運動、小到天氣變化,因此地理教學要加強學生結合實際的能力,通過與實際的結合,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將更加深刻。同時針對自然環境遭到破壞的現實,教師還應該教導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筆者經過多年的教育實踐,就以上幾方面進行探討。
一、加強地理知識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
地理是內容涵蓋自然、社會、人口、經濟等各方面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結合其他學科的內容進行講解,通過知識之間的互通性,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在講解世界范圍內的國家和地區時可以和歷史的有關知識結合。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時,要學會舉一反三,聯系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來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學生要學會聯想,在學習地理知識時,可以從其他方面進行考慮,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1]。
二、結合實際生活進行地理教學
(一)結合現實生活學習地理
地理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在實際的生活中學習地理知識,感悟地理魅力。地理知識簡單來說就是人類生活環境的概括,學生對自身生活環境理解越深學習地理知識的效果就越好;反過來良好的地理學知識可以加深學生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教師在講解“國家和地區”時,可以讓學生結合實際情況來概括自己家鄉的地理信息。下面是一個同學對自己家鄉的了解:地區:華北平原。地形:平原。主要農作物:玉米、小麥。看過這位同學的筆記,然后對比教材的知識,可以知道兩者的相同之處,學生通過現實生活的了解就可以學習到地理知識;同時學生學習過知識后對實際生活理解將更加清晰。此外,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地球的自傳和公轉時,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來理解其含義。比如:白天和黑夜的產生是因為地球自轉的結果,春、夏、秋、冬則是地球公轉的結果。學生可以通過聯系實際生活,加深對地球自傳和公轉知識的理解[2]。
(二)要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教師要充分的利用工具來教學,比如在教室放置地球儀,懸掛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在學生學習相關知識時可以用工具來指導其學習。地理教學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考察學生對于地圖的了解,教師在教學時要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識圖意識。教師可以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學會畫圖,比如畫出地球的經緯線、洋流的運動、國家的區域地圖等等,通過這些鍛煉可以有效地增加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拼圖工具來幫助學生理解中國省份的分布情況,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拼裝,增強了動手能力、鍛煉了思維能力,加深了對知識的把握。
三、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地理教學中有關于世界自然環境和中國自然環境的部分,進入工業化時代以來,自然環境迅速的惡化,帶來了非常惡劣的影響。中國改革開放后,自然資源得到很大的破壞,近些年政府強調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可持續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導學生保護自然環境、合理利用自然環境[3]。例如:教師在教學《黃土高原》中,通過介紹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黃土高原環境惡化的現實,以及政府采取的措施,來教導學生保護生態環境重要性。筆者為此對學生布置以下任務,自己家鄉有哪些環境問題?應該采取哪些措施?用簡單的文字寫下來。下面是一個同學筆記:問題:水資源匱乏;大氣污染嚴重。措施:政府開展環境保護專項行動,通過南水北調等工程保證水資源供給。個人要樹立綠色發展觀念,樹立節能環保意識。環境污染與學生密切相關,教師應該通過挖掘地理教材,結合學生現實生活,幫助學生樹立環境保護意識。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素質的發展,努力實現教育現代化目標。總之,教師應該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初中地理教學,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地理知識素養。地理教學時初中的教學的重要部分,教師要轉變觀念并幫助學生樹立最正確的學習態度,通過互相努力來推動初中地理教學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大朋.初中地理課堂對學生德育的滲透[J].地理教育,2017,(s1):102
[2]王金釗.淺析遷移與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03,(3):77-78
[3]田宏虎.初中地理教學新法[J].讀與寫,2013,(12):119.
作者:安瓊 單位: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