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債務風險控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外貸債務風險管理體系,是指借用外匯貸款企業為防范外匯市場風險所建立的債務風險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的總稱。它包括正確的債務風險管理理念,健全的避險措施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等。
隨著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接軌,企業的融資渠道和方式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借用外匯貸款正成為企業重要融資方式之一。因此,建立外貸債務風險管理體系,日漸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而目前我國、我市的企業在外貸債務風險管理方面尚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是:企業負責人對經營管理和風險管理之間的關系認識不足,比較注重經營管理和當前經營成果,而對債務的市場風險規避往往缺乏了解或不夠重視,對債務管理還停留在傳統的管理范疇中,管理理念、制度和配套措施嚴重滯后。其主要原因:一是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尚未建立Marj-to-Market(實時估值)制度,難以以最新的金融市場數據對本公司的股票市值、暴露在市場風險下的現金流動(資產與負債)進行價值評估,不能及時披露隱藏在市場中潛在的危機和虧損。決策者制定長期與中短期的經營目標時,債務風險的影響往往被忽略,重當前經營,輕風險規避的現象比較突出。二是企業沒有建立合理健全的債務風險管理制度以及責任激勵機制。當風險來臨,發生匯兌損失,管理人員可以輕易把責任推到市場變化的“不可預知”上。決策層和財務管理人員運用金融工具為企業固定風險的主動性不足,積極性不高。企業不重視債務風險管理,對外債風險不作為,導致的直接后果是,當金融市場發生較大風險時,企業辛苦經營的業績被無情地湮沒,造成整體效益的下滑。如:我國航空骨干企業南方航空公司,2002年上半年的經營收入實現利潤4.5億元人民幣,但由于該公司對借用的外債債務沒有進行必要的避險管理,外債負債在金融市場匯率波動的影響下增加了1.58億元人民幣,從而導致公司整體效益下降了30%之多。可見,舉債企業尤其是舉外債企業應正視外貸債務風險,盡早建立和完善企業的債務風險管理體系,防范于未然。
建立外貸債務風險管理體系,主要應掌握四個方面:
一、確定合理的“債務成本”。債務風險管理中的“債務成本”,是指企業在借入外貸(簽署貸款合約)時,根據其簽約的匯率和利率計算的企業可以承受的“債務成本”,為衡量債務風險的座標。例如,當市場匯率美元兌日元為1:110時,借入110億日元的債務,營業收入為美元的企業未來需要支付1億美元用于購買日元償債(不考慮利息的支付)。但未來實際需要支付多少美元會隨著匯率的波動而不同,多付了還是少付了,與1:110這個匯率比較即可,這個匯率就稱為“成本匯率”。同理,對于借入浮動利率的外貸而言,借貸時的市場利率亦為“成本利率”,據此來衡量未來利息支出的多少。
二、有了“債務成本”概念,企業就有了對債務風險進行管理及對債務風險進行避險操作的依據。據此,企業可以選擇不同的金融避險工具對債務進行保值避險,達到避免因匯率波動而造成債務成本上升的目的。敘做債務保值交易應以“債務成本”為依據,最佳的債務風險固定點是在預期市場將朝對自己不利的方向運動時,在債務成本或成本之下敘做保值交易。如上例中,企業可在簽署借款合同后于美元兌日元匯率1:110或1:110之下時鎖定匯率風險,這樣就可以確定未來以1億美元或少于1億美元的資金償還債務。企業在債務償還期間的經營規劃中,只需針對這個固定的債務額進行運作,其經營業績可不受金融市場匯率波動的影響。
在債務風險管理運作中要注意糾正一個錯誤觀念,即在敘做保值避險交易后,市場匯率或利率朝反方向運動,而產生“做了不如不做”“做了吃虧”的觀念。這種觀念是沒有完全認識風險及風險管理的概念所致。“風險既包括不希望發生的結果,也包括希望發生的結果。風險管理在規避了不希望發生的結果同時,也放棄了市場波動可能帶來的好處(機會收益)”。我們衡量保值避險運作的標準,必須是“債務成本”,而不是某一時期的市場匯率或市場利率。如上例:如果企業是在1:120敘做互換交易鎖定匯率風險,那么,原來需要1億美元支付的債務實際只需要9200萬美元。此時,債務管理者應坦然面對未來市場可能產生的上下變動,因為在實現保值的同時,企業已經實實在在地減少了800萬美元的債務成本。過多的尋求獲取最大機會收益,可能導致以規避風險為目的的行為變成一種投機行為,這是與債務風險管理目的不相符的。
三、有了正確的觀念,還必須建立風險管理機制。有外貸的企業應設置專門的債務風險管理小組,負責收集和監測金融市場的變化和走勢;根據金融市場的走勢,分析企業債務風險所在,擬定風險對沖策略;根據企業債務風險管理要求,選擇合適的避險產品,提出企業外貸債務保值避險方案,供領導決策。
四、由于對外貸進行保值避險有一個操作時機的選擇問題,而金融市場的行情變化又是稍縱即逝,因此,企業可由董事會(或總經理)制定一個保值策略和保值目標,授權債務管理人員在保值目標內具體運作。這樣更有利于抓住時機降低債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