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村級經濟股份制改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提要: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經濟的發展關系到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大局。為了提高農民收入的水平,江浙等地進行了一系列的有益嘗試。村級經濟的股份制改革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詳細的介紹了村級經濟股份制改革這一制度創新,結合實際,在理論上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經濟的發展關系到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大局。如何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也是當今中國經濟研究的一個熱點。
發展農村經濟最關鍵的還是要依靠體制創新,也就是要依靠農村所有制結構的調整,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從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變就充分的證明了這一點。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農村正在呼喚新一輪的體制創新。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能否突破原有體制的束縛決定著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為此,江浙、廣東等省已經開始了新的嘗試,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江浙等省的嘗試主要是以村級經濟股份制改革為主。村級經濟股份制改革有多種形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將集體資產的所有權和分配權分離,在集體資產產權明晰的基礎上成立股份合作社,讓全體社員或股東享有決策權、監督權和分配權,并承擔相應的義務。在集體資產折股到戶的過程中主要有兩種做法,一種叫存量折股,享有分配權。就是將現有村級凈資產在一定范圍內量化折股到農戶社員,社員享有分配權;另一種叫做存量折股,現金參股,就是按比例折股給社員后,社員拿出一定量的現金參股。如每配一股存量資產,出幾百或幾千元的現金,社員現金參股后成為股份合作社的股東。其中,第一種方法是被廣泛使用的,因為其操作比較簡單,不容易產生矛盾。但是在我所接觸的村級組織中也有使用第二種方法的。其參股的主體一般不是村民而是在職干部。這就使村干部有了一定的風險意識,可以激勵村干部努力工作使集體資產增值,從而也使自己的股權可以增值。但是這種方法要求比較高,一般要集體資產比較雄厚的村級組織才能適用。
從理論上說,村級經濟的股份制改革符合商品經濟階段所有權的四種基本權能相分離的這一原則。在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階段,所有權的四種基本權能即占有、使用、處置和收益始終處于分離狀態。一個所有權人往往只掌握最終的財產收益權,而將其他三種權能作出讓渡,前提是他仍然是財產所有權的權利人。因此收益權是所有權中最能體現其支配、控制本質的權能。根據這一理論,村級經濟實行股份制以后,村集體資產的使用權的主體發生了轉移,村集體作為集體資產的代表人又重新獲得了統一的經營權,同時又保證了農民獲得股份的分紅權益。而且根據這一理論,村級經濟股份制改革不僅承認土地等經營性資產在用做農用時農民的收益權,也承認持有股權的農民可以享有土地等經營性資產在非農用是獲得的級差增值收益。從而有利于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
村級經濟股份制改革也正是以這一理論為基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中農民分到的土地是分散的,難以形成規模,這與一些發達地區的郊區,投資者需要大片土地廠房來擴大規模的需求產生了矛盾。如何將分散的資產統一經營管理,獲得更大收益成了一個迫切的問題,股份合作社也就應運而生了。以蘇州市吳中區為例,由于經濟的發展,大量土地被征用,農田越來越少,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已經不是耕作了,而是靠發展二、三產業。以木瀆鎮金星村為例,它緊靠木瀆旅游風景區,區位優勢明顯,沿街沿路店鋪林立,工業小區內有30多家改制企業,這些都支撐了村級經濟的發展。但是由于缺乏統一的經營和管理,造成征地用地隨意性加大,土地資源低效配置,市政建設混亂。廠房店鋪夾雜,豪宅陋室并存,有新屋無新區,建了新房不拆舊房。舊屋區成了“移民村”,有的舊屋甚至成了“藏污納垢”之地,給人口、計生、消防、治安等社會管理帶來諸多不便。因此將集體資產統一經營管理,成立農村股份合作社就成為必然的選擇。
從對金星村的論述中,也可以初步看出實行股份制改革是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作為條件的。原因就在于股份制改革的理論基礎,所有權和分配權的分離。村集體與村民之所以能在集體資產股份分紅權置換原來的土地等資產的分戶承包權上達成交易,其中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土地等經營性資產在集體使用后的經濟價值要高于分戶經營時的經濟價值,從而保證集體組織與農民的雙贏。也就是說,要成立股份合作社,村級體必須要有足夠的,良好的可經營可增值的資產。否則,股份合作社就是無本之木,建了也是白建。所以,村級經濟股份制改革目前還只適合與發達城市的郊區農村,那里的土地級差收益高,有利于發揮股份合作社的長處。
成立股份合作社一般要經歷清產核資、核實人口、定員設股、草擬章程、召開社員代表大會張榜公布股民名單及股份數等幾個階段。在這些階段中,清產核資、核實人口、定員設股是最為復雜的,也是成立股份合作社的基礎。
清產核資一般是先設立一個截止日期,然后對截止日村賬面的資產、債權、債務進行清理核實,調整賬面。并對賬外資產保守估價,補記入賬。對村辦改制企業經營性資產以及關、停、并企業資產進行全面清理核實。這一過程一般要聘請專業的會計事務所來完成,并作出最后的資產評估。
核實人口,定員設股一般是以村戶籍為基礎按截止日的在冊人員進行摸底排隊,通過摸底分析,商定社員的基本對象和因歷史原因須照顧的人員,并以次設定基本股和享受股。這一階段最為復雜,也可能產生很多矛盾。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以及傳統的戶籍管理制度的改革都對這一過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各村人口復雜,回遷人員,在外就讀的大中專學生,以及外嫁女問題都得充分合理的考慮,以此避免因設股不公而在村民中產生矛盾。在設置股權方面,各村都規定將其股本分為集體股和個人分配股,各占一定的比例。以金星村為例,集體股占8%,主要用于村集體的公益事業。個人分配股占92%這種分配方法體現了將集體資產量化到個人,以明晰產權。同時也在堅持集體資產的集體所有權的情況下,將分配權給予個人所有。從而體現了所有權和分配權分離的理論基礎。
每一個農村股份合作社都有自己明確的章程。章程一般分為總則,社員與股權等八章。詳細規定了股份合作社的管理和經營方式,體現了股份合作社的性質。關于股份合作社的性質,其總則上指出,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社區性合作經濟組織。從這一規定上看,并不能完全明確其性質和法律地位,其到底是企業法人呢,還是非企業法人。這點如果搞不清楚勢必會影響其發展,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據我所知,有的村級組織對內稱為股份合作社,對外仍以村經濟合作社為名。在我看來,股份合作社是一個不完全的企業法人,也就是說,股份合作社的發展目標應該是完全意義上的企業法人。說得更具體點,公司制應該是股份合作社的發展目標。
股份合作社的管理機構一般分為社員代表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社員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有選取和罷免董事會,監事會的權力。這種管理模式類似于有限責任公司。社員代表大會相當于股東會,只是規模比有限責任公司大,股東人數要比有限責任公司50人的上限高出許多。股份合作社的董事會也可聘請經理對其資產進行管理。股份合作社的章程中規定,社員的股權不得轉讓、買賣、繼承、抵押。這要比有限責任公司對出資人出資的規定更為嚴格。有限責任公司規定股東之間可以轉讓其全部或部分出資,但要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時則要經過半數以上的股東同意。因而,從各方面看,股份合作社更接近于有限責任公司,規范的公司制應該成為其發展的方向。
對于章程中規定股權不得繼承,不得轉讓、贈送、抵押、不得抽走這一規定,我認為不合理。它制約了股份合作社向公司制的發展,同時也使股份的分配具有極強的福利和再分配的性質,而相對較弱地作為資產經營的功能。這主要體現在封閉性上。從集體資產評估到確認股東資格,再到股權分配,最后到收益分配,都嚴格限制在社區范圍內,社區之外的個人和法人資本不能進入,社區內的股權不能流出。這種格局,使社區股權凝固,不具有流動性,弱化了股權的資本性功能,造成了產業布局的分散和資本規模狹小,影響了人口與資本的流動和產業的集中與升級。
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進一步改革,進一步創新。從目前的情況看,農村人口的變動很容易引發股權矛盾,所以應該逐步放開社區內的產權交易,允許股權的合理流動。可以先規定股權在社區范圍內繼承、轉讓、買賣,待時機成熟時再擴大到社區范圍之外。例如,對社區內的新生兒,婚嫁遷入的人,通過出資認購股權;對人口遷出和死亡的人,可以繼承股權。這樣就可以有效的解決農村股份合作社因人口變動而引發股權糾紛和分配不公的問題,可以化解農村的矛盾,有利于農村大局的穩定。同時也可以進一步的明晰產權,使股份合作社向規范的公司制邁進。
綜上所述,村級經濟的股份制改革是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的,也有著堅實的理論基礎。雖然目前該制度改革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它為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為農民增加收入提供了一條新的道路。相信隨著制度的進一步創新,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必將有其光明的前途。
參考文獻
1,王賓容〈〈經濟法教程〉〉經濟管理出版社
1,陳吉元〈〈21世紀中國農業與農村經濟〉〉河南人民出版社
2,〈〈股份合作社資料匯編〉〉蘇州市吳中區委農村工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