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理論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理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理論

摘要:內部資金轉移運營的動因主要在于依據資金資源內部轉移定價機制所制定的內部資金價格及其產生的調控效應,對各子系統的資金資源配置行為起著強有力的引導作用和集聚作用,從而實現全行資金資源配置的整體效益最大化和整體質量最優化有機統一。目前工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的可行模式,是以負債成本與資產收益兼顧為基礎的轉讓定價。內部資金轉移基準價格的形成機理,內部資金轉移基準價格和浮動價格的計量模型系統。內部資金轉移價格的有效性評價制度。

關鍵詞: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定價模式;基準價格;浮動價格

實現安全性約束前提下的整體盈利最大化是每一個股份制商業銀行從事經營管理活動的永恒主題。這就需要對直接影響分權商業銀行的整體資產質量和經營效益的內部資金流通進行必要的約束管理與激勵管理,而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則是一種有效的調控工具。資金資源內部轉移定價機制作為商業銀行系統內部確定與調整內部資金價格的載體,其優劣程度直接影響著內部資金轉移價格的合理性,較大程度上影響著對下級行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經營績效考評結果的合理性、準確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對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和經營效益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應作用。資金資源內部轉移定價機制優良,有利于確保內部資金轉移價格的合理性,進而引導資金資源向資產回報率更高和安全性更強的區域、單位和部門轉移,增強對支行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經營績效考評結果的合理性、準確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從而對業務發展和經營效益產生應有的正效應作用;否則,就有可能對業務發展和經營效益產生一定的負效應作用。

近幾年來,工商銀行積極改革和正確運用這一調控工具,有效地促進了系統內部資金流向和流量結構的優化,但內部資金轉移配置有效性不高的局面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觀。誠然,內部資金轉移配置有效性不高問題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內部資金轉移運營及其定價的方法論失當也許是一大重要因素。本文試從工商銀行經營管理體制的特殊性出發,以全行資金資源配置的整體效益最大化和整體質量最優化有機統一為導向,在分析比較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模式及其適用性的基礎上,深入探討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方法。

1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模式及其適用性比較

1.1工行內部資金轉移運營的動因

工行內部資金轉移運營的動因主要在于依據資金資源內部轉移定價機制所制定的內部資金價格及其產生的調控效應,對各子系統的資金資源配置行為起著強有力的引導作用和集聚作用,主動控制貸款低效高險區域(部門)的貸款投入,使其集中力量經營好有效存款和中間業務,努力增加凈上存資金或減少借用資金;支持貸款高效低險區域(部門)增加凈借用資金或減少上存資金,使其集中力量經營好有效貸款和中間業務,從而實現全行資金資源配置的整體效益最大化和整體質量最優化有機統一。

1.2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模式

依其劃分的依據差異性而具有不同的定價模式。按照定價基礎的差異性,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模式有以下3種:

1.2.1以市場為基礎的轉讓定價

在存在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下,一般采用市場價格。采用市場定價法可以解決各區域(部門)之間可能產生的沖突,資金供給區域(部門)有權選擇其資金是內部轉移還是賣給外部市場,而資金需求區域(部門)也有權選擇其資金是向內部購買還是向外部市場購買。市場價格比較客觀,能夠體現責任會計的基本要求,但資金市場價格波動頻率很高,且資金轉出區域(部門)具有資金受讓對象的完全選擇權,既可以將資金在本行內部的部門之間進行轉移,也有權決定是否將資金通過上級讓渡給本系統的其他區域,更有權決定是否將資金通過上級讓渡給其他商業銀行。

1.2.2以成本為基礎的轉讓定價

它包括完全成本法、成本加成法、變動成本加固定費用等方法。這里的成本,不是采取實際成本而是標準成本,以避免把轉出資金區域(部門)經營管理中的低效率和浪費轉嫁給轉入資金區域(部門)。這種方法應用簡單,以現成的數據為基礎,但標準成本的制定會有偏差,不能促進企業控制資金籌集成本,容易忽視競爭性的供需關系。

1.2.3以協商為基礎的轉讓價格

協商價格是以外部市場價格為起點,參考獨立企業之間或企業與無關聯的第三方之間發生類似交易時的價格,共同協商確定一個雙方都愿意接受的價格作為內部轉移價格。協商價格在各區域(部門)獨立自主制定價格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了企業的整體利益和供需雙方的利益。這種方法運用恰當,將會發揮較大的積極作用。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存在數量、期限的差別使得與市場價格直接對比較困難;業績指標可能由于各區域(部門)經理的協商談判技巧差異而發生較大扭曲。

1.3工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模式選擇的現實環境分析

上述3種定價模式各有利弊,具有不同的環境適應性?,F階段工行應當選擇何種定價模式?我們以為,定價模式是內部資金轉移價格確定的方法論,選擇定價模式是內部資金轉移價格管理中的核心基礎,因而需要基于工行所處的國情、行情以及股改后一個較長時期的經營戰略分析來進行考察論證。

現階段工行所處的國情、行情以及股改后一個較長時期的經營戰略如何呢?

1.3.1與工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相關的國情分析

1.3.1.1中國資金市場處于初級階段,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中絕大部分是存款。商業銀行的資產總量中通過債券和拆借籌集的資金所占比重很小。通過債券和拆借籌集的資金的價格并不能反映和體現我們籌資的主渠道——存款資金的成本以及與之相應的盈利企求水平,將債券和拆借資金市場的加權平均價格作為內部資金轉移價格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

1.3.1.2中國目前正處于高利差時期。經濟高速發展,全社會投資較熱,當前存貸款利差很大,浙江全省高達5個百分點,麗水市分行為5.1個百分點。

1.3.2與工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相關的行情分析

1.3.2.1工行是一個具有成千上萬營業機構的龐大金融系統。營業機構多、經管客戶多、管理層級多是工商銀行的顯著特征,可喜的是工行已對這“三多”問題進行全面整治,但應當清醒認識到這“三多”問題是長期累積形成起來的,需要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才能得以根本改觀。

1.3.2.2中國企業的經營管理依然處于行政手段和經濟杠桿并舉時期,內部資金利率的敏感性還比較低。

1.3.2.3工行資金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取向是全額集中,二級分行和支行不得參與外部資金市場交易、不得進行同業拆借、不得在系統內進行橫向拆借。

1.3.2.4在中國現階段,存款負債是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的支柱性渠道,信貸資產是商業銀行的資金運用的最重要形式,從理論上將資產與負債應當保持期限的匹配性,但是,中國活期存款的高度定期化和定期存款的高度活期化,且短期貸款的長期占用化,使得存款與貸款之間的期限匹配在操作決策上顯得關系更復雜、難度更大,而且在目前機械地講求期限匹配性,其現實意義不大。

1.3.3與工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相關的經營戰略分析

內部資金轉移運營的基本目的,通過對低效高險區域(部門)的控制貸款投入,使其集中力量經營好有效存款和中間業務,努力增加凈上存資金或減少借用資金;支持貸款高效低險區域(部門)增加凈借用資金或減少上存資金,使其集中力量經營好有效貸款和中間業務,從而實現全行資金資源配置的整體效益最大化和整體質量最優化有機統一。工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必須首先服從于內部資金轉移運營的基本目的,而至于業績評價、產品評價、客戶評價則應放在其次。

同時,內部資金轉移價格體系的制定,應當能夠較好地體現效率和安全的第一性原則,必須盡量避免以損失巨大的內部人力物力和外部經營效率來換取所謂的提高內部個體效益(實際上是內部效益此長彼消而總量沒變)。因此,內部資金轉移價格的期限檔次不宜太多,不同期限之間的利率水準差異不宜過大,否則,下級行要天天分析研究上存或拆借資金的期限結構,哪來這么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即使有,其結果也往往是對工行整體的績效造成更大的負面效應。

1.4工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的可行模式

如果前述觀點能夠成立的話,那么,我們認為目前工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的可行模式,應當是以負債成本與資產收益兼顧為基礎的轉讓定價。

2工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模式的基本設計

2.1工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的資金管理體制改革取向

資金管理體制是制定工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模式的前提基礎,不同的資金管理體制,需要有不同的且與之相適應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模式。差額集中配置與全額集中配置相比,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模式應當有所差異甚至較大差異,并且全額集中配置在利益調整關系和操作技術關系上比差額集中配置要復雜得多。根據工行系統內部資金經營管理體制改革的“資金借貸制”取向,應當按照“全額集中、按效分配、合理計價”的原則改造工行系統內部資金配置機制的實現形式和內容結構,以及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模式。

2.1.1資金資源全額集中

總行(分行)把分行(支行)的所有資金資源(包括各項存款、同業存放、匯出匯款、各項應付款、所有者權益等)實行全額集中管理。通過以分行(支行)為單位設立“全額集中資金”、“定期上存資金”帳戶進行核算,確定合理的資金資源上存價格水平。

2.1.2資金資源的擇優配置

以總行(分行)為系統資金資源配置的主體單位,分行(支行)為系統資金資源配置的對象單位,按照資金資源運用性質,將支行進行經營管理活動所需的借用資金分成備付資金限額借款(包括人民銀行往來備付、系統內往來備付、現金備付借款)、各類準備金借款、信貸資金平衡借款、內部資金占用借款、信貸資金缺口借款5大項目,根據“效益優先,擇優配置”的原則確定資金資源配置的項目結構和區域結構,分別確定合理的資金資源借用價格水平。

2.2內部資金轉移基準價格的形成機理

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從大的層面上可以劃分為兩種,一是內部資金轉移理論價格,二是內部資金轉移實際價格。內部資金轉移理論價格是制定內部資金轉移實際價格的基本依據,內部資金轉移實際價格圍繞理論價格上下浮動。內部資金轉移實際價格又可劃分為基準價格和浮動價格,基準價格根據理論價格確定,

2.2.1內部資金基準價格的形成機理

2.2.1.1全額集中資金基準價格的形成機理。總行(分行)整體的分行(支行)通過全部負債資金成本率生成,并隨著全部分行(支行)負債資金成本率的變動而相應變化。

2.2.1.2備付資金限額借款基準利率和內部資金占用限額借款基準利率的形成機理。備付資金限額借款基準利率和內部資金占用限額借款基準利率,通過分行(支行)全額集中資金基準利率生成,并隨著分行(支行)全額集中資金基準利率的變動而相應變化。備付資金限額借款、內部資金限額借款在利率上應當與相應數額的全額集中資金保持“零利差”,因而備付資金限額借款、內部資金限額借款應當執行全額集中資金基準利率。

2.2.1.3定期上存資金借款基準價格的形成機理。由于定期上存資金借款的前提條件是該分支行必須有剩余的信貸資金,定期上存資金是由其組織起來的外部存款資金,因此定期上存資金借款基準價格應當通過分行(支行)全額集中資金基準利率生成,并隨著分行(支行)全額集中資金基準利率的變動而相應變化。定期上存資金借款在利率上應當與相應數額的全額集中資金保持“零利差”,因而定期上存資金借款應當執行全額集中資金基準利率。

2.2.1.4定期上存資金基準價格的形成機理。總行(分行)整體的分行(支行)全部負債資金成本率加上分行(支行)單位上存資金目標利潤形成上存資金基準價格,而分行(支行)單位上存資金目標利潤是總行(分行)整體的信貸資產收益率減去信貸資產費用率(含稅金)、信貸資產損失率后的利潤中所分享到的份額。

2.2.1.5信貸資金平衡借款基準價格的形成機理。所謂信貸資金平衡借款,是指分行(支行)能夠用自身吸收進來的存款資金進行信貸資金自求平衡的借款。由于這類借款的原因是分行(支行)吸收了足額的存款資金但被總行(分行)實行全額集中配置,因此信貸資金平衡借款基準價格應當通過分行(支行)全額集中資金基準利率生成,并隨著分行(支行)全額集中資金基準利率的變動而相應變化。信貸資金平衡借款在利率上應當與相應數額的全額集中資金保持“零利差”,信貸資金平衡借款應當執行全額集中資金基準利率。

2.3內部資金轉移基準價格的計量模型系統

2.3.1全額集中資金基準價格的計量模型

全額集中資金基準價格=(全部負債資金利息支出+經營負債資金費用)/全部負債資金×100%。

2.3.2定期上存資金基準價格的計量模型

定期上存資金基準價格=定期上存資金借款基準價格+定期上存資金目標基本利潤率。

其中,定期上存資金借款基準價格=全額集中資金基準價格。

定期上存資金目標基本利潤率=[貸款目標收益率×(1—稅費率—貸款收益損失率)—全額集中資金基準價格]/2。

稅費率=稅率+費率。

費率=經營貸款費用支出/(貸款總量×貸款目標收益率)×100%。

貸款收益損失率=(貸款本息總額×貸款本息損失控制率)/(貸款總量×貸款目標收益率)×100%。

定期上存資金目標基本利潤率和貸款目標基本收益率是指在全行資金供求平衡情況下的經營戰略安排。上述定期上存資金目標基本利潤率的確定公式,是以全行信貸資金供求基本平衡、經營存款負債業務與經營貸款資產業務同等重要、轉出信貸資金與轉入信貸資金的目標基本利潤率相同為主要條件性依據的。

2.3.3信貸資金平衡借款基準價格的計量模型

信貸資金平衡借款基準價格=全額集中資金基準價格。

2.3.4信貸資金缺口借款基準價格的計量模型

在總行(分行)整體資金自求平衡且上級行組織內部資金轉移“零利差”的條件下,則有

信貸資金缺口借款基準價格=定期上存資金基準價格。

2.4內部資金轉移浮動價格的計量模型系統

2.4.1定期上存資金浮動價格的計量模型

定期上存資金浮動價格=定期上存資金基準價格×(1+定期上存資金價格浮動幅度)。

其中,定期上存資金價格浮動幅度根據全行資金供求狀況測算制定。當內部資金轉移供不應求時,定期上存資金價格浮動幅度大于零;當內部資金轉移供過于求時,定期上存資金價格浮動幅度小于零。其定量測量方法為:

定期上存資金價格浮動幅度=(定期上存資金目標基本利潤率—貸款目標基本收益率)/定期上存資金借款基準價格。

2.4.2信貸資金平衡借款浮動價格的計量模型

信貸資金平衡借款浮動價格=信貸資金平衡借款基準價格×(1+信貸資金平衡借款價格浮動幅度)。

其中,信貸資金平衡借款價格浮動幅度根據全行資金供求狀況和信貸經營戰略取向確定。當內部資金轉移供不應求或信貸增長偏快時,信貸資金平衡借款價格浮動幅度大于零;當內部資金轉移供過于求或信貸增長偏慢時,信貸資金平衡借款價格浮動幅度小于零。

2.4.3信貸資金缺口借款浮動價格的計量模型

信貸資金缺口借款浮動價格=信貸資金缺口借款基準價格×(1+信貸資金缺口借款價格浮動幅度)。

其中,信貸資金缺口借款價格浮動幅度根據全行資金供求狀況、外部資金拆借市場利率和債券籌資利率走勢以及信貸經營戰略取向確定。

3工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運作的若干政策建議

3.1科學合理地確定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的主要目標參數

3.1.1關于負債資金綜合成本率的確定問題

如果選用全部分行(支行)加權平均水平,由于深受相對特大分行(支行)因素的影響,通常情況下,相對特大分行(支行)的存款資金成本率明顯較低,較大地拉低總體存款資金成本率的水平,因而,大多數分行(支行)都會因存款資金成本率水平因素而要虧損一塊效益,不利于調動全部貸款高險低效分行(支行)努力增加上存資金而籌集存款資金的積極性。如果選用轄屬分行(支行)中處于中位數水平的分行(支行)的存款資金綜合成本率,則更有效地調動全部貸款高險低效分行(支行)努力增加上存資金而努力擴大籌集存款的積極性。

3.1.2關于貸款綜合收益率的確定問題

如果選用全部分行(支行)加權平均水平,由于深受相對特大分行(支行)因素的影響,若特大分行(支行)的貸款綜合收益率與其他支行存在明顯差距,則會較大地拉低或拉高總體貸款綜合收益率的水平,因而,不利于調動或激發貸款低效高險支行增加凈上存資金和貸款高效低險支行適當擴大借用信貸資金的積極性。如果選用轄屬支行中處于中位數水平的分行(支行)的貸款綜合收益率,則更有效地調動或激發低效高險分行(支行)增加凈上存資金和貸款高效低險支行適當擴大借用信貸資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2科學合理地劃分分行(支行)類別

劃分貸款資產高效低險、低效高險分行(支行),需要具有合理的操作標準和方法支持。拙以為,可以選取貸款收益率和不良貸款率指標進行加權計算貸款質量效益綜合指數(兩個指標需進行歸一化處理),其計算方法為:某分行(支行)的貸款質量效益綜合指數=0.6×[該分行(支行)貸款收益率/總行(分行)全轄平均貸款收益率)]+0.4×{1/[該分行(支行)不良貸款率/總行(分行)全轄平均不良貸款率]}。貸款質量效益綜合指數大于1的分行(支行)劃為貸款資產高效低險分行(支行),小于1的分行(支行)劃為貸款資產低效高險分行(支行)。

3.3建立內部資金轉移價格有效性評價制度

內部資金轉移價格調整的效率高低,在形式合理性上決定于調整行為的規范性和有序性,因之需要比較完善的內部資金轉移價格調整工作的機制與規程;在內容合理性上決定于內部資金轉移價格調整方向的決策依據,從而需要建立內部資金轉移價格有效性評價制度。

內部資金轉移價格有效性的評價指標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3.3.1全行各區域資產占比與資產性收益(收入扣除稅費和風險撥備)占比之間所構成的剪刀差之標準差??s小為有效性提高,擴大為有效性降低。

3.3.2全行各區域貸款占比與貸款性收益(收入扣除稅費和風險撥備)占比之間所構成的剪刀差之標準差??s小為有效性提高,擴大為有效性降低。

3.3.3全行各資產占比與各資產的收益(收入扣除稅費和風險撥備)占比之間所構成的剪刀差之標準差。

通過上述3個指標的綜合分析評價,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揭示和反映全行資產配置有效性的運行之勢,進而表明與之具有高度關系的全行資產配置有效性運行的重要推動力的內部資金轉移價格調整的方向是否正確、是否有效,為下一步內部資金轉移價格調整的方向性決策提供新的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朱子云:《論二級分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模型與調整機制》,2002年第10期《金融論壇》.

[2]蔣東明:《現代商業銀行資金內部轉移計價機制初探》,2002年第4期《金融論壇》.

[3]工行江西省分行:《關于完善工商銀行內部資金價格機制的建議》,2001年第10期《中國城市金融》.

[4]王柯:《商業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體系淺析》,1999年第11期《外國經濟與管理》.

[5]鄭木清:《論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戰略抉擇》(上),2002年第1期《世界經濟研究》.

[6]巴曙松:《論商業銀行內部資金轉移體系及其運轉》,和訊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平县| 吉隆县| 怀来县| 双峰县| 通州区| 黄浦区| 福泉市| 墨竹工卡县| 葵青区| 香河县| 磐石市| 武夷山市| 宁南县| 望江县| 会同县| 耒阳市| 桂阳县| 平远县| 湛江市| 开远市| 乌拉特后旗| 新巴尔虎右旗| 黎城县| 金寨县| 平邑县| 文登市| 芜湖市| 多伦县| 务川| 长顺县| 济阳县| 吕梁市| 桃园市| 罗甸县| 湖州市| 综艺| 日喀则市| 齐河县| 神木县| 云梦县| 多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