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反季節蔬菜發展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畹町不斷探索建立口岸服務型生態農業,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把蔬菜作為“十二五”期間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采用“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經營模式,積極發展訂單農業,拓寬蔬菜銷售渠道,成功實現一年三熟制(2季蔬菜、1季玉米),提高了土地單位面積的產量和經濟效益,促進了農民增收,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2009年畹町冬季農業開發蔬菜種植面積56.7hm2.總產量l068.3t,總產值160.25萬元;2010年畹町冬季農業開發蔬菜種植面積123.9hm,總產量l833.9t,總產值550.17萬元;2011年畹町冬季農業開發蔬菜種植面積138.7hm,總產量2185t,總產值655.5萬元。
2經驗措施
2.1做好產業發展定位
雖然畹町耕地面積少,農業產業的總體規模較小,但畹町地理位置特殊,屬國家一級口岸。因此,畹町農業必須走優質、高效、生態之路,將畹町農業定位為“口岸服務型生態農業”,把蔬菜作為重點產業之一加以發展。
2.2制定政策.扶持發展
畹町在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扶持蔬菜產業發展的同時,工管兩委十分重視“菜籃子”工程,為確保畹町市場的蔬菜供應,在財政經費較為緊張的情況下,從2009年起每年安排5萬元資金扶持蔬菜產業的發展。
2.3積極培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由于畹町蔬菜產業起步晚,規模小,發展緩慢,2009年畹町農牧局引進外地蔬菜專業營銷人士到畹町投資建設蔬菜種植基地,并成立了蔬菜專業合作社,采用“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經營模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利用合作社在生產、經營、購銷等方面的優勢,積極為菜農做好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工作【lJ,有效促進了畹町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畹町已經成立了2家蔬菜專業合作社,社員已達133戶,穩定的外地蔬菜客商已達數家,產品主要銷往成都、鄭州市場。德宏州1內的蔬菜經銷商也紛紛上門求購,蔬菜產品出現供不應求的態勢。
2.4加大培訓力度。促進蔬菜產業發展
為加快畹町蔬菜產業的發展,畹町農業部門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對科技人員和農戶進行種植技術培訓,先后派出7O多人次到外地參觀學習蔬菜種植技術,同時多次邀請州內及省外有豐富理論水平和種植實踐經驗的老師到畹町授課。
2.5重視新品種引進。不斷優化品種結構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質量、提高效益”的原則閉,大力推廣反季節無公害蔬菜,2009年重點推廣無筋豆反季節種植,在無筋豆種植取得了明顯成效后,又大膽調整品種結構,加強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與示范推廣,2011年冬季蔬菜種植完成中農8號黃瓜、墨茄等新品種示范面積6.67hm,其他蔬菜新品種引種試驗6個組合,即:無筋豆4個品種組合,扁豆1個品種組合,油豆1個品種組合。通過試驗,多個品種組合產量和產值較高,適宜推廣。比如墨茄,平均產量可達42.84t/hm。產值68535元/hm,投入與產出比為1.0:2.5。
2.6積極發展訂單農業。拓寬蔬菜銷售渠道
積極引導蔬菜專業合作社與農戶簽定訂單農業合同,確定最低保護價,與農戶形成相對穩定的購銷關系,合理均衡利益,既照顧好合作社經營方的利益,又降低了市場風險,保護好農民的利益,同時也杜絕了壓級壓價損害農民利益的現象發生。自2009年推廣訂單蔬菜至今,共完成訂單蔬菜種植面積81.3hm,總產量1706.6t,總產值426.7萬元。
2.7探索一年三熟高效種植模式。提高單位面積收益
為充分利用畹町得天獨厚的熱區資源優勢,解決糧、菜爭地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進一步擴大復種指數,達到既穩定糧食產量又增加經濟收入的目的,畹町的農業科技人員和蔬菜專業合作社人員不斷探索,打破傳統的一年兩熟的種植模式.成功實現了“無筋豆一玉米一無筋豆”一年三熟的高效種植模式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目前。一年三熟種植模式在畹町推廣面積達48hm,平均產值達81555元/hm2,與傳統的一年兩熟種植模式相比,平均增加產值達58110元/hm2,極大地提高了土地單位面積的產量和經濟效益。
3存在的問題
3.1市場風險大。農民種植蔬菜的積極性不高
影響蔬菜市場的因素較多,且價格波動大,農民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影響了農民種植蔬菜的積極性,從而制約著畹町蔬菜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
3.2生產設施條件差。抵御災害能力弱
畹町蔬菜基地建設投入較少,特別是標準化、規模化的蔬菜基地建設投入更少,避災、抗災能力弱,大部分地塊尚無法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翻。此外,畹町冬春季節雨水較少,倒春寒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蔬菜的產量和品質。
3.3技術力量薄弱。管理水平較低
全區從事蔬菜種植的專業技術人員較少,科技推廣和信息服務遠不能滿足蔬菜產業規模化發展的需要。加之蔬菜種植技術比其他作物相對要高,農民的綜合素質難以適應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雖然畹町每年都會聘請省¨級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對農民進行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指導,但農民的種植技術水平一時難以提高。
3.4種植面積小。市場競爭力弱
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后,農民承包地條塊分割,同時各農戶種植愿望不同,導致農業生產具有分散性和隨意性,造成畹町蔬菜產業難以進行統一的規劃布局和生產管理,不利于規?;?、標準化、產業化經營。蔬菜種植面積小,不能形成規模效益,市場競爭力不強。
3.5無蔬菜加工企業.產品增值空間小
畹町至今未建設冷庫,蔬菜產后冷凍、分裝、加工、貯藏、保鮮等環節尚處空白,蔬菜的鮮嫩供應與儲運之間矛盾突出。多數菜農仍然是以自產自銷為主,受市場沖擊較大,易出現區域性、季節性過Jj141。由于無冷藏設施,外運蔬菜都需要到保山冷藏、加工.費用大量增加。
3.6資金缺乏。投入不足
由于資金缺乏,致使畹町蔬菜產業投入嚴重不足,特別是標準化、規?;卟嘶睾娃r產品質量檢測設施設備建設更是滯后,與國家一類口岸的地位極不相適應,嚴重制約著畹町蔬菜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4發展對策
4.1強化組織領導。建立目標責任
“菜籃子”建設是涉及干家萬戶的民生工程,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與社會的和諧穩定。畹町工管委將高度重視開發區的“菜籃子”建設。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省、州新一輪有關“菜籃子”建設的精神,進一步提高對“菜籃子”工程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強化組織領導,建立目標責任制,將“菜籃子”建設工作作為全區的重要工作抓緊抓好。
4.2穩定扶持政策,逐步加大資金投入
畹町在財政資金較為緊張的情況下,仍然制定了對“菜籃子”工程的相關扶持政策(畹工發(2009]6號文件),即從2009年起加大對全區“菜籃子”工程的投入.每年分別對畜牧、蔬菜和水產養殖給予5萬元的財政扶持。畹町將穩定這一扶持政策,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逐步增加對“菜籃子”工程的投入。
4.3多渠道籌集資金。做精做強蔬菜產業
充分發揮職能部門引導推動作用,多渠道多形式籌集資金,增加對蔬菜產業的投入,擴大規模,增加產量,提高效益,真正把畹町的蔬菜產業做精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