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國區域市場分割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市場分割的定義及測度方法
1.1市場分割的定義
在研究市場分割之前,研究者先要界定市場分割的概念,然而研究市場分割的測度方法,其次研究產生市場分割的原因,最后分析市場分割的經濟增長效應。產生市場分割的原因與市場分割的經濟增長效應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二者可能是互為因果。首先,已有研究對市場分割的直接定義比較少見,主要通過市場一體化(或市場整合)的定義來方面的定義市場分割。文中遵循已有研究的方法,先總結市場一體化的內涵。市場一體化的定義有很多,但內涵上無外乎兩點:資源的流動性及對產品和要素的無歧視。即市場一體化是消除區際資源流動的障礙、建立統一大市場的過程和狀態。其次,市場分割是與市場一體化(或市場整合)及經濟一體化相對立的概念,市場分割強調人為因素,主要指政府,對區域之間資源自由流動所形成的障礙,同樣是一種過程和狀態。其主要目的是保護當地免受外部競爭,從而獲得發展,因而很多研究者通過地方保護研究市場分割(皮建才2008)。
1.2市場分割程度的測度
基于市場分割的定義,文中將市場分割的測度方法分類兩大類:第一類,市場分割過程的測度,如區際貿易量;第二類,市場分割狀態的測度,如生產效率損失。
1.2.1市場分割過程的程度
(1)貿易流法。貿易流法是從流通和貿易鄰域測度市場分割,主要運用邊界效應模型(李郇和徐現2006)、重力模型或統計方法分析地區間的貿易量和貿易結構的變動來考察地區問的市場分割情況。該方法認為,區際間的貿易量越大則區域間市場整合程度越高,邊界效應越小,反之則反。該方法從區際物質和能量交換的流量分析考察區域市場整合,直觀而且在數據可獲得情況下易操作。但是,桂琦寒等(2006)認為在模型估算過程中,區域間貿易量的大小受要素稟賦、規模經濟等變量的影響;其次,貿易流極易受產品替代彈性的影響,替代彈性大時,價格微小變動也會帶來貿易流的大幅變動。
(2)問卷調查法。通過對企業和地方官員發放與市場分割有關的問卷,獲得個人、企業和政府對地方市場分割感受方面的信息,通過相應的得分計算方式得到市場分割的情況。該方法能夠直接獲得市場分割的一手資料,因而是最具有說服力的方法之一。但是該方法在可行性和具體得分計算上存在困難。因而,該方法的使用者主要是相關機構或團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統一市場建設”課題組的研究者采用該方法測度全國不同地區市場分割水平(李善同等,2004)。
(3)社會網絡分析法。通過使用引力模型分析城市群的經濟關系網絡來測度區域市場分割,具體包括經濟關系網絡進行密度、中心度、中心勢、凝聚子群、結構相似性及核心一邊緣結構分析,從而獲得區域市場分割的演變趨勢(侯贅慧等,2009l71)。
1.2.2市場分割狀態的測度
(1)生產法。生產法是從投入產出角度來測度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的程度,主要通過分析區域經濟結構、技術效率的分解與度量)和區域專業化分工程度三個方面的測度。該方法認為,如果經濟結構合理、產業結構差異越大、技術效率損失少則認為區域問的市場整合程度越高(鄭毓盛和李崇高,2003)。(2)經濟周期法。xu(2002)將誤差分解模型應用到研究地區問經濟周期關聯程度分析當中。通過將各省的部門實際經濟增長分解為國家宏觀影響、部門自身生產率的提高和本省份對該部門的影響等因素,用后兩個因素的變動情況來測度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通過測算地區經濟周期的相關程度來考察經濟波動同步性,以此考察區域市場分割的程度。(3)價格法。該方法用商品價格作為衡量市場分割程度的工具,通過比較區域間商品價格的差異來考察市場整合的狀況。價格法的應用主要分兩類,一類是測度區域間價格變動的協整關系;另一類是測度區域間產品絕對價格的差距,由于產品絕對價格往往難以獲得,Parsley和Wei(2001)。。提出利用產品相對價格方差測度區域間商品市場整合趨勢。桂琦寒等(2006)j、陳敏等(2007)“和陸銘等(2009)121將該方法應用于中國省際商品市場分割演變趨勢的測度。從方法被使用頻率來看,貿易流法、相對價格法和生產法是使用最多的三種方法,其中,貿易流法是傳統的分析方法,而相對價格法在近幾年興起并得到快速發展。
2中國及中國部分區域市場分割現狀
中國在改革開放后的經濟發展速度和水平得到了快速發展,由于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形成的權利下放導致了區際問經濟發展的競爭加劇,從而帶來區域矛盾加深。Young(2000)⋯等人的研究表明中國區域間市場分割程度比改革之前更嚴重,李善同等(2004)等人采用上文提到的多種測量方法對中國區域市場分割演變趨勢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已有研究總體上認為,改革開放后中國市場分割的程度要低于改革開放前,即說明中國市場分割趨勢正朝積極的方向發展。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按照時間次序進行過三次大調整:建國初期的區域均衡發展戰略,到非均衡發展戰略,最后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戰略。在非均衡發展戰略過程中形成了目前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三大區域經濟,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為深入研究中國內部區域市場分割現狀,已有研究者對這三大區域市場分割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實證研究(b茂亮等2010l13];周立群等201014})。研究結論認為,三大經濟區域中,京津冀地區市場整合程度要高于其他兩個地區,珠三角在三大經濟區域中市場整合程度最低。但是,三大區域的經濟整合程度整體上保持積極趨勢,即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各經濟區域內部的市場整合水平有所提高(周立群等2010EH)。
3市場分割的影響因素及經濟增長效應
3.1市場分割的影響因素分析
從經濟學理論分析,區域市場整合可以充分發揮區域資源的規模效應,降低區際交易成本,從而提高彼此經濟發展水平。但事實上各經濟區域內部及其與其他經濟區域的分割長期存在,有研究者進一步從實證分析和理論分析對造成市場分割的背后原因進行了研究。已有研究主要從政治晉升和地方經濟利益構建市場分割影響因素的理論和實證模型。通過構建地方官員政治晉升博弈模型,從博弈的角度分析地方政府官員選擇地方保護的原因(周黎安2004_1);或者構建廠商投資行為模型,并在模型中考慮地方政府行為變量,分析地方產業結構趨同的原因(胡向婷和張路2005)。此外,陳敏等(2007)⋯通過回歸分析方法,研究了經濟開放、國有企業就業比重、政府消費的相對規模、地區間的技術差異和地理距離對市場分割程度的影響,并認為經濟開放加劇了國內市場的分割,但進一步的經濟開放能夠促進國內市場一體化。
3.2市場分割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
從理論上分析,市場整合能夠提高經濟效率,主要包括區域市場整合的規模效應、跨區域資本流動的投資引致效應、人力資本和知識溢出、技術溢出和競爭導致的效率提高和專業化等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為了檢驗市場整合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際情況,眾多研究者從虛擬變量法和直接測度法兩個角度進行實證研究。前者通過在模型中添加是否屬于市場分割區域的地區虛擬變量來進行回歸,通過虛擬變量參數顯著性和正負性來判斷市場分割對經濟增長是否有影響和影響的方向;后者通過對市場分割變量進行測度,再將該變量代人到經濟增長模型中,通過回歸分析測度市場分割變量的參數顯著性及正負號來判斷經濟增長效應的顯著性及作用方向。本文將市場分割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為阻礙和促進兩類。
3.2.1市場分割阻礙地區經濟增長
為研究中國市場分割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有研究者利用規范研究分析市場一體化通過影響市場規模、福利水平、競爭加劇等,最終導致經濟增長(沈志群200917j),或者構建基于外部性的地方官員晉升模型,并通過該模型的實證分析證明選擇區域一體化的地方經濟增長比其他地區要更高(徐現祥等200718J)。也有研究者直接采用經濟增長模型,通過在模型中添加區域虛擬變量或者直接添加市場分割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卜茂亮等2010ll)。研究結果表明,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將影響市場分割的經濟增長效應。以上研究認為市場一體化對地區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即說明市場分割對地方經濟增長具有阻礙作用。
3.2.2市場分割促進地區經濟增長
市場分割與否的關鍵在于區域是否能夠獲得區域市場整合所帶來的正外部性,而市場分割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開放度有關。通過在模型中添加市場分割指數的回歸結果顯示,在經濟發展低級階段,長三角市場一體化對地方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卜茂亮等2010l13]),就全國而言,絕大部分地區的市場分割對地方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特別地,對于經濟開放程度更高的觀察點來說,市場分割更可能有助于當地的增長(陸銘和陳釗2009)。
4總結與展望
建立統一大市場是中央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之一,也是促進地區經濟融合的根本。中國經濟背景下市場分割與經濟增長關系理論研究具有很大的價值,雖然沒有得到完全統一的結論,但國內外研究普遍認為中國(或中國部分區域)市場分割的程度正在不斷提高。總而言之,市場分割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市場分割測度方面,對影響市場分割背后的原因和市場分割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研究正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而且已有文獻在該問題上多集中于省級層面,更低級別的區域研究可能是一個很有前景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