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疆生態經濟系統可持續發展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新疆的自然環境與資源狀況及其戰略地位
1.1新疆的自然環境特征與資源狀況
新疆是我國土地面積最大的省區,總面積166萬km2,介于34°09′~49°08′N,73°25′~96°24′E之間。新疆地處內陸腹地,遠離海洋,高山環繞,氣候以干冷為特色,降水稀少,蒸發力強,年溫差、日溫差極大,具有強烈的大陸性,降水和氣溫的地區差異和垂直差異顯著。年均溫北疆約-4~9℃,南疆為7~14℃。冬寒夏熱,1月氣溫北疆約-20~-15℃,南疆約-10~-5℃;7月均溫在22~26℃左右,但海拔低、地形封閉的吐魯番盆地氣溫偏高,7月均溫達32.8℃。天山對寒潮的阻擋作用更加深了氣溫的南北差異。天山以北屬中溫帶,以南屬暖溫帶。新疆晝夜溫差較中國同緯度地區都大,氣溫平均日較差南疆為14~16℃,北疆為12~14℃,山區約10℃;年最大日較差約為25℃。光照較中國同緯度地區豐富,亦為新疆氣候的顯著特點之一。年日照時間達2550~3500h,其分布自北向南略有減少,南疆則略有增加。氣溫日較差大,光照充足,對農作物生長非常有利,是新疆所特有的氣候資源。新疆原以農牧業為主,綠洲農業和草原放牧畜牧業歷史悠久,在自治區占有重要地位?,F代工業起步晚,基礎薄弱,但發展速度快,現已建立起門類較為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在工農業總產值中,工業占64.79%,農業占35.21%。交通運輸和城市建設也得到相應的發展,經濟日趨繁榮。新疆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其中有些資源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表1)。從表中可以看出,土地資源及鉻礦、鎳礦等在中國占較大的比重。新疆的自然旅游資源也很具特色。我國最干、最熱、最冷的地方都在新疆。我國最長的內陸河、最低的洼地、最大的沙漠也在新疆,還有舉世聞名的雅丹地貌、風蝕蘑菇、洞穴、石林以及沙漠中的海市蜃樓、飛沙鳴叫等獨特的自然景觀。新疆的人文旅游資源也獨具魅力?!敖z綢之路”橫貫新疆,舉世聞名。新疆境內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窟寺(千佛洞),石刻和現代紀念建筑物有236處,其中10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佛教千佛洞16處,比較完整的洞窟550多個。新疆還有22個自然保護區,有無數珍稀的荒漠動植物供游客觀賞。此外,阿勒泰巖畫長廊、準噶爾恐龍化石的發現,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們的矚目。
1.2新疆的戰略地位
新疆地處歐亞大陸中心,東部和南部與甘肅、青海、西藏等省、自治區鄰接,東北部同蒙古交界,西北到西南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接壤,西南部同克什米爾地區毗鄰,邊界線長達5390km,是中國邊境線最長,對外口岸最多的一個省區。自從歷史上西漢年間中央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府管轄軍政事務以來,新疆歷來是我國的西北屏障,其興衰安危一向為國人注目。新疆是亞歐第二大陸橋中國西部的橋頭堡,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橫貫新疆,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新疆的開發,可以更加充分發揮陸橋功能和作用,參與國際分工和開拓國際市場,帶動沿橋省區及輻射地區的經濟繁榮,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新疆又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邊疆省區,維吾爾族、漢族、哈薩克族、回族、柯爾克孜族、蒙古族、錫伯族、塔吉克族、滿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達斡爾族和塔塔爾族世居新疆,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新疆的穩定與發展,對于全國民族團結和政治穩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逐步實施,新疆特有的地緣優勢和資源優勢必將在國家建設中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
新疆生態經濟系統能值流動詳圖如圖1所示,主要能值流動的綜合圖解如圖2所示,能值分析結果列于表2,表3中。1996年,新疆的總能值使用量(U)為2.69113×1023sej/a,用之與新疆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其能值貨幣比率為24.4×1012sej/$,比率較高,這與世界其它不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情況類似??筛颅h境資源(R)(包括雨水、地球循環)的能值占總能值使用量的67.45%。所使用各類資源的總能值包括無需付費的各類可更新資源、不可更新資源及進口能值的貢獻。新疆區內使用的礦物及其它地質物質(如水能等)的能值(N1)僅占新疆總能值用量的27%。幾乎所有的礦產品都用來向外部輸出,深加工的礦產品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區外流入新疆的經濟物質包括商品(G1)、原料(F1)、勞務、旅游及中央政府的援助,其中,政府援助額占區外流入經濟能值總量的41.3%,進口的燃料(F1)、商品物質(G1)的能值占新疆總能值使用量的2.7%。包括區內使用的礦產及無需付費的環境資源在內,1996年,新疆總能值使用量的94.4%取自區內資源,5.6%的能值用量來自于購入的燃料、商品物質、勞務及國內外的旅游。出口能值與進口能值的比率為1.3,進口能值大大低于出口能值。
3新疆主要儲存資源的能值評估
新疆儲存的資源包含了巨大的財富,有些資源如水能資源、礦藏資源在中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表2)。主要可更新水能資源每年的潛在宏觀經濟價值較少,僅有115億美元,約相當于新疆現行年國民生產總值。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和活立木儲量的宏觀經濟價值高達134033億美元,相當于現行國民生產總值的1300倍。目前,受經濟發展條件的限制,開發的程度較低,預示著今后有較大的開發潛力。
4能值分析指標的比較研究及討論
通過將能值分析的各項指標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同類指標相比,可以發現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潛力,評估其經濟在與世界各國和地區的比較中所處的等級地位。新疆能值分析的主要指標見表3。凈出口能值是系統內輸出與輸入能值之差,是表明一個系統對外界的貢獻程度的指標。1996年新疆的凈出口能值為4.5×1021sej,按美元的能值轉換率可折合為18億美元,其中面向外國的凈出口能值為1.33×1021sej,大約為總值的1/3。這表明新疆對中國內地乃至其他國家有很重大的戰略意義,主要是以資源輸出為主的地區。能值交換比率是在貿易或買賣接觸過程中得到的能值與輸送出去的能值的比率。那些得到了較多能值的區域也就等于得到了較多的價值財富,經濟的發展就得到了較多的刺激和驅動力。表5列出了一些從外界吸收能值的國家的情況,許多技術發達、財力雄厚的國家能值自給率較低,進口大大高于出口能值;新疆的自給率為94.4%,進口能值與出口能值的比率僅為0.77,這說明新疆的市場經濟并不發達,是一個向外輸出資源較多的地區。人均能值用量是反映生活標準的較為有效的指標之一,但不用來反映社會學意義上的生活質量標準(如低犯罪率、較高的文化水平等)。然而,能值意義上的生活標準指標并不是與社會學意義上的能值指標相分離的,沒有較高的能值指標作為基礎,要保持一個區域社會學意義上的高質量的生活水準是很困難的。新疆人均能值用量為15.9×1015sej,這一指標與鄰國前蘇聯相近。由表3可見,在目前生活標準下新疆能承載的人口下限為1139.43萬人,上限為9115.4萬人,而1996年底新疆的總人口就達到1689.29萬人,稍高于下限承載量。
由此可見,只要加強其開發力度,新疆可為很好的勞動力轉移依托區。環境負荷率是采購能值和自產的不可更新資源的能值與無需付費的環境能值的比率。H.T.O-dum認為,這個比率很像電路上的負荷,較高的比率數值說明在經濟系統中存在高強度的能值利用和高水平的科技力量,同時對環境系統保持著較大的壓力。它是對經濟系統的一種警示,若系統長期處于較高的環境負荷率下,系統將產生不可逆轉的功能退化或喪失。新疆付費能值與無需付費的環境能值的比率為0.483,明顯低于許多國家或地區(表5),這表明其科技水平低,經濟欠發達。能值貨幣比率是每年總能值與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總能值用量包括可更新的環境資源、不可更新的環境資源、進口的資源與貨物及勞務的能值。農村地區很多的能值取自于自然環境資源而無需付費,因而農村的能值貨幣比率較高。同理,發展中國家具有較高的比率;發達國家由于快速的貨幣回籠、GDP基數較大以及從外部購買資源而有很低的能值貨幣比率。新疆的這一比值為24.4×1012,遠遠高于其他許多國家(表5),這說明新疆的交通不便,貨幣及物質流動的速度緩慢,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能值投入率是自經濟系統投入的能值與輸入經濟生產過程的自然環境可更新能值的比率。前者如燃料、電力、物質和勞務等,均需花錢購買;后者為自然界無償輸送,包括土地、礦藏等不可更新的資源和太陽能、風、雨等可更新資源。它決定了經濟活動在一定條件下的競爭力,并可作為測知環境資源條件對經濟活動的負荷量的指標。一個經濟系統要能具有競爭力,必須具有低能質的可更新資源與高能質的能量適當搭配,也就是能值投資比值恰當。而較高的能值投入率可視為自然環境要承受大量的經濟活動,因而此值亦可作為測定自然環境對經濟活動的負荷量的指標。新疆的這一比值為0.055,遠遠低于美國(7∶1)和世界平均值(2∶1)。
能值使用強度即能值功率密度,描述了單位面積的能值流動情況,用于度量在一個過程或系統中能指在空間的流動強度。在一定時間內,單位面積能值利用量越大,則能值功率密度越高,表明了能值密度的空間等級,工業化國家或區域的能值功率密度很高,而一些具有非集約的、帶有濃厚農村經濟特點的國家或地區的能值功率密度較低(表5)。較高的能值功率密度意味著土地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限制因子〔5〕。新疆的這一指標值為1.62×1011,與西藏相差不大,但比其它國家和地區相比低得多。電能是高品質的能量,廣泛用以與其它的品質的能量與物質的投入相結合,給生產過程以刺激與反饋,應用于那些真正需要電能的地方,以便以最大的限度和最優的方式利用各類的品質的能量,得到相匹配的效益。新疆的礦藏資源蘊藏量最為豐富的區域之一,可惜的是電能使用量僅占總能值用量的3.64%,大大低于其他國家和地區(表5)。新疆的廢棄物占總能值使用量的比例可達到0.0021。這些指標表明:由經濟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對新疆的影響較小,是可以接受的?;谀苤捣治龅?a href="http://www.0312yh.com/lunwen/jjgl/zgjjlw/201204/732134.html" target="_blank">可持續發展指數是對凈能值產出率與環境負荷率的相對比較。很明顯,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系統能值產出率高而環境負荷率又相對較低,則它是可持續的,反之是不可持續的。但并不是這個值越大,可持續性越高。它在1~10之間表明經濟系統富有活力和發展力,大于10則是不發達的象征;小于1則為消費型經濟系統〔3〕。新疆的這一指標值為39.8,表明新疆經濟仍處于極不發達的階段。
5政策建議
當我們比較不同的能值投入時,必須注意能值并不是實際的能量,它是某一能量在一定時間、空間聚集的結果〔2,6〕。比如,作為投入,木材和石油的品質比太陽能的要高,它們需要大量直接和間接的太陽能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聚集才能形成。我們認為,正是由于能值來源的不同及各個區域的能值構成不同,才形成當今世界各具特色的文化和經濟運行系統。由于石油、電、煤等高品質能量的采用,促進了現代交通和科技的發展,才使得當今世界的文化與經濟的相互交融超過以往任何世紀。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新疆不僅總能值用量的94.4%取自于區內,其中67.4%為可更新資源,人口少,人均能值用量低,能值電量占總能值用量的3.6%,而且技術發展程度和環境負荷率低,屬于極不發達的經濟形態。另外,新疆的出口能值為進口能值的1.3倍,其中向國外出口部分約占三分之一,出口總值以美元能值轉化率換算的宏觀經濟價值為18億美元,這充分表明了新疆在中國乃至國際上的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新疆蘊藏著豐富的礦藏資源,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建國以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改善新疆的交通運輸、教育、和社會經濟系統的條件方面已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新疆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競爭力相還很弱,在經濟上屬于工業化、技術化程度較低的地區。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科技的進步,新疆應考慮環境的保護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發達國家走過的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不可盲目效仿。為了充分利用新疆豐富的蘊藏資源,保持新疆生態經濟系統的持續發展,不斷強化其戰略地位,根據最大功率原則和生態經濟學的原理〔7〕,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1)加快改革的步伐,增強開放的力度及其與外界的聯系,發現并接收流入的能值財富。新疆的現有人口遠遠低于它的承載上限,可作為其他地區勞動力轉移的依托地。這樣,借用外來的力量,新疆的發展潛力將得到更大的發揮。另外,如果能值流入來自較大的空間和時間尺度,我們必須構建合適的系統,聚集分散的能量與物質,形成高等級的自然環境系統,讓新疆生態經濟系統獲得足夠多的無需付費的能值財富。通過接受外界高品質的能值財富反饋,使總的可利用的能值財富獲得最大限度的增長,有效地利用流入系統內的物質財富,保持旺盛的競爭力。具體措施有:積極鼓勵內地企業和國外企業到新疆投資,引進技術和人才,改善現有企業新疆的能值功率密度為1.62×1011sej•m-2•a-1,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36×1011sej•m-2•a-1),略低于西藏(1.99×1011sej•m-2•a-1)。如果保持現有的投資速度不變,新疆的能值密度要達到全國現有的水平(7.54×1011sej•m-2•a-1),則需要至少100多年的時間,因此,新疆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近年來的對外開放和人才引進政策,有力地促進了新疆經濟的發展,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內地企業、國外企業和各方面人才的歡迎。加強新疆的教育及科技轉化系統與區外大學、研究所的聯系與交流,將含有大量創造性的能值的世界先進的技術與經驗引入新疆,并通過教育系統放大為分享能值,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2)合理利用水力和礦藏資源,調整經濟結構。限制新疆經濟發展的一個很重要因素是缺乏充足的高品質的能量如電能等。在傳統經濟向信息化過渡中,信息的加工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輸動力,而信息加工是離不開電能的。新疆高品質能值電能比很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邁入工業化和信息化社會的速度和調整經濟結構的力度。因而在下一步的投資決策中,應加強電力資源的投入,合理利用可更新資源和煤等礦藏資源,使轉化為高品質的電能,帶動加工工業的發展和加快信息化速度,從而更好地發展新疆,增強新疆經濟的活力。
(3)改善交通狀況,作好環境規劃,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新疆的人文景觀和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對世界有著很強的吸引力,應該盡快發展旅游業。在進行決策前,應充分考慮自身的資源優勢。此外,還應改善交通狀況,適當增加一些航線,滿足旅游業的發展要求。但是,由于新疆地處干旱區,森林覆蓋率低,自然生態系統脆弱,如果一味追求旅游效益,環境必將極度惡化。因而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必須作好環境規劃。
(4)為了進行正確的政策選擇,需要對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系統研究。這些問題如下:①新疆綠洲的空間分布及以能值分析為基礎的生產潛力、綠洲生態經濟系統的微模型。②以能值分析為基礎的新疆不同區域的能源發展戰略。③新疆蘊藏豐富的煤、天然氣等礦藏資源得到開發后,對其生態經濟系統將產生什么樣的結果與連鎖反應?新疆能源系統的發展與模擬結果如何?④新疆的水資源、森林資源和草地資源在其生態經濟系統進一步發展過程中的替代作用及其適度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