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技園區技術現狀策略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河北省科技園區技術轉移現狀分析;河北省科技園區技術轉移問題分析;促進河北省科技園區技術轉移的對策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園區企業人力資源的現狀、企業技術水平的現狀、企業對技術轉移需求不足,研發資金浪費、技術轉移政策法規不完善,缺乏規范化、政府營造科技園區軟硬件環境,促進技術轉移、健全人才激勵機制,促進科技園區技術轉移等,具體資料請見:
技術轉移是社會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重要內容,是企業實現技術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是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途徑。科技園區技術轉移是指科學技術通過其載體在科技園區企業之間輸出、輸入的活動,這種活動是一個動態過程,其實質是技術能力的轉移,直到技術接收方完全掌握該技術,才算完成一次技術轉移。
河北省的主導產業大部分是傳統產業,通過科技園區這個平臺進行技術轉移,引進國內外的高新技術,利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河北省的傳統產業,以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則顯得尤為重要。
1河北省科技園區技術轉移現狀分析
對河北省科技園區1000家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970份,有效率達97%。
1.1園區企業人力資源的現狀。本科及以上學歷員工占總員工的百分比大于55%的企業占所調查企業的29.9%,介于10%~2s%的企業占到了33%;小于25%的企業占到了37.1%。這說明科技園區中有近30%的企業員工學歷水平很高,他們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員工占到了員工總數的55%以上。
1.2企業技術水平的現狀。調查發現,56.2%的企業剛成立時技術僅是國內一般水平:只有7.1%的企業技術是國內領先的;僅有2.6%的企業技術是國際領先的。經過發展,目前技術水平國內領先的企業占到了83%,國際領先的企業也由2.6%上升到了10.3%:變化最大的是技術水平國內一般的企業由56.2%下降到了5.7%,百分比減少了近10倍。74.2%的企業技術具有獨立的知識產權,72.2%的企業具有獨立的研發機構。為了企業自身的發展。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94.3%的企業準備更新技術。這說明科技園區的企業不僅技術水平提升很快,而且也非常重視技術的更新換代。
1.3企業技術合作現狀。有26.5%的企業與外界科學技術部門進行技術交流的頻率為每月一次:有30.9%的企業每三個月一次;24.7%的企業每半年一次;還有17.9%的企業很少與外界交流。絕大多數企業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進行技術交流,這占到了企業總數的79.4%。其中,77.3%的企業從高校引進過技術人員;66.5%的的企業從科研機構引進過技術。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技術合作并不多,只有45.4%的企業與其他企業進行過技術合作。
2河北省科技園區技術轉移問題分析
2.1企業對技術轉移需求不足,研發資金浪費。科技園區企業對技術創新都很重視,也有94.3%的企業準備更新技術,但是調查發現79%的企業所使用的技術都是自主研發,從外部引進技術的企業僅占21%,包括委托開發、購買知識產權、從國內外引進技術,大多數企業不進行技術轉移。另外,企業的技術創新大多是市場需求拉動型的,模仿型創新較多,同行業中自主研發的技術有雷同,造成研發資金的浪費。
2.2企業問缺乏技術合作,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科技園區有54.6%的企業沒有和其他企業進行過技術合作,企業間技術交流不多。2007年河北省科技成果登記數為2479項,但技術轉讓合同僅為259項,占科技成果登記數的10.45%。河北省在科技投八和產出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科技成果登記數逐年遞增,但轉化率卻一直沒有大幅提高,與先進省份差距十分明顯。在科技成果轉化和轉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可供轉化的科技成果不夠成熟,能轉化成產品的科技成果比例較少,已轉人產業化、商品化的成果占成果總數的比重還比較低。
2.3技術轉移政策法規不完善,缺乏規范化。國家為了促進技術轉移,制定了《國家技術轉移行動計劃》、《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管理辦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相繼,北京率先出臺了第一都有關技術轉移行業的服務規范《北京技術轉移行業服務規范》,還出臺了《北京技術市場條例》、《北京技術經紀業執業規則》。2008年山東省也實施了首個科技服務地方標準《技術轉移服務質量規范》。然而河北省雖出臺了<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河北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河北省重點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但還沒有關于技術轉移的專項法規,為了使技術轉移工作走向規范化,標準化,河北省有,必要制定關于技術轉移的法規政策。
3促進河北省科技園區技術轉移的對策
3.1政府營造科技園區軟硬件環境,促進技術轉移。河北省科技園區的健康發展,需要政府為其提供完備的硬件和軟件服務體系。
3.1.1硬件服務體系是指科技園區的地理位置和基礎設施建設。河北省政府應將科技園區選在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臨近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地方。政府要為園區建設良好的基礎設施,做到“七通一平”,為企業提供優質廉價的標準廠房,提供完備的生產基礎設施,還要按照社區化的要求建立醫療衛生、休閑娛樂、生活服務等完善的社區生活配套設施。
3.1.2在軟件服務體系方面,河北省政府可在法規、金融、稅收、外貿、物價、關稅、人才等方面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形成寬松的政策環境,構造明顯高于其它地區的政策平臺,以吸引高科技人才、高新技術成果和高技術企業。政府部門還需建立技術市場促進中心、交易中心、技術經紀行、專利服務網絡等機構,形成技術轉移的服務網絡,利用網絡高效的信息流通速度,使科研成果盡快進入技術市場。良好的技術市場是進行技術交易的場所,是提供技術咨詢、服務的中介,借助技術市場可以大大節省交易費用,有利于河北省科技成果的應用和推廣。
3.2健全人才激勵機制,促進科技園區技術轉移。國內外著名科技園區技術轉移的成功經驗說明:技術轉移的核心是人才的轉移。人才是科技園區的“發動機”,為科技園區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知識和技術成果支持。現代科技的進步使技術的無形化大大加劇了,無形技術主要“儲存”在技術專家和高級企業管理人才的頭腦中,它們會隨著人才的流動而轉移擴散。河北省科技園區應該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建立吸引、鼓勵人才的用人制度、薪酬制度,建立對高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術工人的股權與期權激勵機制,充分發揮人才的創新價值,完善引進人才制度。讓外面的人才想要進園區,讓區內的人才愿意留在園區工作。
3.3利用區位優勢,促進產學研相結合推動技術轉移。河北省與北京、天津比鄰,這使河北省科技園區的技術轉移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尤其是北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林林總總,每年的技術成果產出率居全國之首。河北省應充分利用這個優勢,建立京津冀科技融通機制和開放機制,推動科技資源共享,同時充分發揮“環渤海技術轉移聯盟”的作用,搞好京津冀科技發展規劃,在全省支柱產業的技術研發上深化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河北省科技園區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轉移機制,加強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的知識流動,使技術在各個主體間實現轉移,主要是由高校和科研院所向企業轉移,使技術成果進入生產領域,以及技術在企業間擴散,發揮其商效益性,使高新技術產生巨大的輻射、滲透、帶動作用。大幅度提高現實生產力,實現技術轉移后的互利雙贏。
3.4依靠產業集群,實現科技園區企業內部技術的自行轉移和繁育。河北省科技園區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可以為園區內所有的企業共享,科技園區可以實現生產要素的有效組合,優化資源配置,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是產業集聚的理想之地。產業集群是當代產業生存與發展最有效的組織形態。河北省科技園區要吸引有密切聯系的企業八園。依托相關功能服務平臺的支撐,讓科技園區企業形成相互扶持的共生狀態的產業集群,這些企業所需技術相近,可以通過技術轉移互通有無,也可以聯合研發新技術,實現科技園區企業內部技術的自行轉移和繁育。
總之,科技園區是河北省經濟的增長點,也是技術轉移的重要基地,要充分發揮科技園區技術轉移的輻射帶動作用,引導河北省企業進行技術轉移,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河北省的傳統產業,促進河北省經濟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