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低碳經濟工程承包業發展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低碳經濟的相關概念;國際工程承包巨頭的轉型;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在低碳經濟中的發展機遇;制約中國工程承包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等進行講述,包括了京都議定書和哥本哈根宣言、碳關稅的提出與發展、碳交易市場的出現和作用、低碳經濟的理念與要求、德國豪赫蒂夫公司、美國柏克德工程公司、各國減排輿論和現實壓力增大、資金支持和技術合作機會增加、國內減排市場發展潛力巨大、環境保護相關領域快速擴展、技術水平不足仍是最主要制約因素、標準門檻較高限制企業平等對話權等,具體資料請見:
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會議之后,有關低碳經濟的理念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拋開發達國家提出這個理論的動機,低碳型經濟增長確乎符合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也給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一、低碳經濟的相關概念
低碳經濟的產生和發展有兩個重要背景:一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為代表的高碳能源儲量有限且開采日益困難;二是全球變暖日趨嚴重導致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一)京都議定書和哥本哈根宣言
199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在日本東京通過了旨在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要求發達國家減排,這份議定書具有法律約束力。截至2009年2月,共有183個國家通過了該條約,條約于2005年2月開始生效,但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25%以上的美國并未批準該條約。
2009年12月,為應對越來越嚴重的氣候問題,85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192個國家的環境部長出席并商討了《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后的后續方案。會議經過近兩周的討論,各方達成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哥本哈根協議》,對發達國家第二期承諾乃至遠期目標均未達成協議,發達國家也沒有就氣候問題援助資金的來源和分配做出明確的約定。
(二)碳關稅的提出與發展
碳關稅最早由法國前總統希拉克提出,原本是歐盟應對其他未遵守《京都議定書》的國家課征進口稅,否則在歐盟碳排放交易機制運行后,歐盟國家所生產的商品將遭受不公平競爭。承擔強制減排義務的國家均為發達國家。但2009年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卻提出對其他未實施溫室氣體強制減排措施的國家征收“碳關稅”,而同年6月的《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更是明確授予政府此類所謂關稅的征收權。迄今為止,“碳關稅”尚未有實施的案例,一旦進入實施階段,將會對全球貿易產生巨大的扭曲作用,不利于各方的利益。
(三)碳交易市場的出現和作用
《京都議定書》規定,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以國際公法為依據,對溫室氣體減排量進行交易。在六種被要求減排的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數量最大。因此,一般把溫室氣體排放權的交易統稱為“碳交易”,其交易市場稱為“碳交易市場”。目前,全球主要的碳交易所有歐盟、英國、芝加哥和澳大利亞四個。碳交易實質上是溫室氣體的排放權在各國間的一次重新分配,客觀上有利于促進全球溫室氣體的減排。
(四)低碳經濟的理念與要求
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和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含量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發展低碳經濟需要改變能源結構、提高能源使用率、促進新能源的推廣和應用。
二、國際工程承包巨頭的轉型
行業領先的國際工程承包商早就發現低碳經濟帶來的巨大機遇,通過提升自身技術、開拓新興市場,實現了業務結構的調整與新領域的拓展,從而搶占新興市場、獲得更高收益。
(一)德國豪赫蒂夫公司(Hochtief)
作為全球最大的工程施工企業,豪赫蒂夫擁有強大的施工能力,在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加強部門協作與研發投入,不斷從理念和技術上尋求提高,盡量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1致力于提供可持續的產品和服務。
豪赫蒂夫的目標是成為全球可持續建筑和建筑相關服務的市場領袖,并服務于建筑物的整個“生命周期”。在住宅樓建造中,豪赫蒂夫在全球范圍推行“綠色”理念。在滿足“綠色建筑”的有關標準、提高建筑物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采用環保和可再生材料等新工藝的同時,力爭為居住者提供舒適的內部環境。
2與客戶一起努力減少碳排放。
2008年7月,豪赫蒂夫與其他八十多個跨國公司共同與“八國集團”簽署了“總經理氣候策略建議”(CEOClimatePolicyRec—ommendafions),承諾將共同努力減少對氣候的影響。一方面,豪赫蒂夫通過減少公司車輛、鼓勵員工乘坐公共交通、改造并提高公司建筑節能水平等措施減少自身對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推動水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并發展能源管理等新興領域。2008年,豪赫蒂夫為客戶減少了約8.6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3加強對各類自然資源的保護。
工程施工對自然環境影響巨大,既直接改變土地等資源的狀態,同時又產生大量廢棄物,在城市內施工對外界的影響更大。豪赫蒂夫一直致力于保護自然資源,并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豪赫蒂夫60%以上的施工單位通過了ISO14001國際認證,對項目施工環境影響仔細評估并積極應對,盡量減少對土地的占用和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在“再造、再用和再循環”(Reduce,Reuse,Recycle)的原則指導下,部分綠色建筑施工的廢棄物再利用率達到95%。而作為全球最大的采礦工程承包商之一,豪赫蒂夫施工的項目年開采礦石超過1億噸,通過衛星控制爆破、精確物流和現代采掘等方式,盡量把工程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
(二)美國柏克德工程公司(Bechtel)
美國柏克德公司積極把握機遇、搶占市場,加快了對碳處理和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在2009年度《工程新聞記錄》雜志全球最大225家國際工程承包商排名中列第五位。
1創新技術,開拓以建筑材料吸收溫室氣體新領域。
金融危機為柏克德的發展打開了一個新的領域。2009年12月,柏克德和CALERA締結戰略聯盟。柏克德將把CALERA公司的碳捕捉技術應用于其工程中,以抵抗全球變暖。使用此技術可以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捕捉成為碳酸鈣或碳酸鎂。憑借這個合作項目,柏克德在低碳經濟和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過程中具備了更強的實力,基于該項技術的應用性研發可以得到吸收溫室氣體的特種水泥等產品。柏克德的這項合作既有利于獲得更高的超額利潤,又會受到工程發包方的肯定,進而提升其產業國際競爭力。
2順應潮流,積極提高新能源領域工程承包能力。
2008年,國際油價一度上升至每桶140美元。盡管金融危機以來能源價格有所回落,但長期來看現有的化石能源難以滿足全球的能源需求。柏克德在新能源領域投入更大精力。2009年12月,柏克德在加利福尼亞承接了一項440兆瓦的太陽能發電項目。新能源領域的投入不僅增添了一些業務領域,也順應了全球經濟的發展大趨勢,有利于企業在下一步國際競爭中拔得頭籌。
三、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在低碳經濟中的發展機遇
在低碳經濟中,政府、社會、企業都有通過各種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壓力,但同時也為中國工程承包企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一)各國減排輿論和現實壓力增大
盡管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與會各方并未就減排的途徑與各方責權利達成一致意見,各國政府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上所面臨的壓力卻并未因此減少。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如海平面上升、氣候災害頻發、物種滅絕加快,以及生態系統逐漸偏離平衡狀態。為了保護地球這一共同的家園,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各國政府都將采取相應的措施,改變現有的生產、生活模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盡量阻止全球氣溫的持續升高。這些措施和計劃為工程承包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例如,據調查全球建筑物的能耗占所有能耗的40-50%,節能空間廣闊,更新、改造的需求巨大。
(二)資金支持和技術合作機會增加
發達國家在哥本哈根協議中承諾,最晚從2020年開始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援助,并努力推動技術轉移。一些非政府組織、基金會也會針對特定的項目提供支持。例如,世界自然某金會(WWF)就支持中國保定實施可替代能源項目,以減少碳排放。這些來自政府和社會的資金支持,有助于企業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三)國內減排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中國自主承諾在2020年實現溫室氣體排放減少40-50%的目標。國家將采取多種措施保證這一目標的實現,包括產業發展規劃、建筑物節能標準、減排技術研發支持資金等。這些政策措施必將推動國內減排市場發展,通過市場機制提高中國工程承包企業的環保意識和施工能力。特別是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經濟刺激政策尚不能退出,而單純擴張型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利于經濟結構調整。對低碳經濟相關產業的傾斜很可能成為中國經濟刺激的重點。
(四)環境保護相關領域快速擴展
隨著環境保護理念的發展,新的領域不斷涌現。美國斥資8400萬美元拆除加州卡梅爾河上的SanClemente大壩,保護生態多樣性,還原河流自身對環境的復原能力。危險廢棄物處理需求的增加,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對地下和地表水系、土壤環境、動物生存環境的保護日益緊迫,而能夠在相關領域中提供專業服務的工程承包企業數量較少,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四、制約中國工程承包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自身技術和實力水平不足,外部市場制約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工程承包企業進入“低碳經濟”相關市場的機會。
(一)技術水平不足仍是最主要制約因素
中國工程承包企業的施工能力很強,在傳統的隧道、路橋、堤壩、建筑物等方面都具有全球領先的施工效率和質量水平。然而,低碳經濟下的許多新領域都對技術、管理和設備有較高的要求。工程承包企業自身技術水平的不足與國內相關配套產業的落后嚴重減少了中國企業分享“低碳經濟”這塊大蛋糕的機會。
(二)標準門檻較高限制企業平等對話權
發達國家對于綠色建筑、新能源等領域的研究和探索已經擁有多年經驗,也制定了諸多標準,如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制訂的LEED標準、歐盟環保標準等,中國企業的工程施工尚較為粗放,擁有國際標準的企業數量不多。現代的工程施工項目中,承包商更多參與前期設計,與業主的溝通更為普遍。缺少對相關標準的理解或不具有特定行業施工的資質,就無法參與這些市場、行業的國際競爭,反過來也不利于企業提升自身在產業價值鏈上的位置。
(三)GPA未開放限制中國企業進入市場
中國正在就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政府采購協議》(GPA)與有關各方溝通。GPA成員以美國、歐盟等發達經濟體為主,其政府采購市場規模巨大。未加入GPA,中國企業就無法進入這些成員方的政府采購市場,也無法直接承攬低碳經濟下這些國家政府的政府工程項目。
五、建議
在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中國工程承包企業面臨新的機遇,應苦練內功,努力獲得更大發展。
(一)注重市場跟蹤,努力把握機遇
低碳經濟中有不少熱點,中國企業應放眼全球,拓展關注的領域,從傳統的基礎設施項目跟蹤向更多領域拓展。例如,對現有建筑物的環保改造市場、危險廢棄物處理、新能源發電等領域,以及礦山開采中的環境保護和廢棄礦山處理等傳統領域的新需求都值得關注。把握這些新的需求,會帶領企業進入新的業務空間。
(二)加強研發投入,積極尋求合作
技術在新領域競爭中的作用尤其重要。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從事的行業大多利潤率不高且財務風險、匯率風險較大,資金積累比較薄弱。盡管如此,在低碳經濟下,還是應該盡量增加技術研發的投入。關注國家政策,用好各項創新支持措施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輔助力量。同時,金融危機下,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可以加強與國外相關產業企業的合作,這不僅是工程承包行業,也可以涉及科研機構或擁有專業技術的企業,以快速增強企業競爭力。
(三)兼收并蓄人才,提高管理能力
工程承包企業應制訂完整、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對人才的培養要從自身需求出發,可以采取專向培養方式。對外工程承包企業也應該積極推行本地化戰略,用好、用活東道國當地的人力資源。但必須注意的是,從事跨國經營的企業必然面臨多文化沖突的問題,中國企業尤其需要加強資源整合能力和跨文化管理能力。
(四)學習標準規則。獲得國際認證
作為行業的后來者,中國工程承包企業要進入發達國家市場,就需要首先了解市場規則、熟悉相關領域的標準規范。在熟悉市場規則的基礎上,盡早獲得在相關領域從業的資質認證。這不僅有利于企業與業主間迅速溝通和對話,而且有助于提升企業在項目競標中的競爭力。
(五)保護知識產權,實現做大做強
在海外市場上,企業往往忽視對自身知識產權的保護。中國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必須努力改變“廉價”和“低端”的形象。而大多數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經營理念,也擁有不少發明創造或各類訣竅。在拓展國外市場的過程中,努力保護自身的知識產權不受侵犯是保持自身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大,中國工程承包企業要努力提升自身品牌的國際知名度,根據實際情況既可以形成多行業的業務布局,也可以在某個專業領域確立行業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