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警察院校道德養成探討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摘要:優良的個體道德養成是警察隊伍建設的核心內容。但是.部分警察職業道德素質低下。道德敏感性缺失.使得警察暴力、警察犯罪、不作為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現象折射出整個隊伍的缺憾。警察院校個體道德養成教育和道德敏感性培育.是從源頭育警.鑄造忠誠警魂的前提。
忠誠對于一個民族而言是永遠傳承的旗幟,對于人民警察來說,更是永恒的警魂。當前,我國公安戰線170多萬警察,他們以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實際行動書寫著忠誠;他們用“時時有流血,日日有犧牲”的奉獻精神鑄造著警魂。實踐已充分證明,公安隊伍是一支關鍵時刻拉得出、危急時刻沖得上的隊伍,他們不愧為黨和國家的忠誠衛士。
作為肩負著為公安機關培養合格警員和警員培訓基地重任的警察院校,應重視忠誠教育、強化警魂意識的培養,因為這直接關系到公安隊伍建設的成敗與公安機關政治和社會責任的落實。通過教學實踐和大量的跟蹤調查,本課題組認為,警察院校個體道德養成教育和道德敏感性培育是鑄造忠誠警魂的根本前提。
一、警察院校個體道德養成教育的內涵
警察院校個體道德養成教育,在知、情、信、意、行等五個方面,具有深層次的內涵。
首先,知,即警察道德認知。也就是人民警察與他人、與人民、與國家等關系,以及調節這些關系的理論、原則和規范的認識和掌握。在警察個體道德養成的構成中,道德認知是人民警察和外在的道德要求轉化為個人內在品質的首要因素,也是形成警察道德品質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一定的道德認知,人民警察的道德品質就不可能形成。說到底,警察道德認知就是人民警察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堅守“四個忠于”、牢記“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宗旨,不忘“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的信條,能夠用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自己判斷行為得失,分清是非曲直,做出道德選擇,確定價值取向的基本準繩。
其次,情,即警察道德情感、道德情操。就是人民警察對現實生活中的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所產生的好惡、愛憎等心理的體驗和情緒態度,在警察個體道德養成中,道德情感起著積極的作用。它與道德認知相結合,形成強大的行為驅動力。所以,道德情感是形成人民警察道德品質的強大動力。它能促使行為者加速或延緩、中斷或持續某種道德行為,增強或減弱行為者履行某種道德義務的意志,可以使人民警察有所為有所不為。人民警察應具備較完備的道德人格,有自己的善惡、是非道德觀念和好惡、愛憎等道德情感。列寧曾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于真理的追求。這就是說,警察道德情感要求不僅要有思想政治道德認知,還要踐行這種理論,當黨和國家利益受到危害時、當人民尤其是基層民眾需要救助時,能夠挺身而出;當欲望沖擊到價值的天平時不能隨意傾斜,應是警察道德情感的思想境界。秉公執法、熱情服務,是警察道德情感的踐行。
再次,信,即警察道德信念。人民警察的道德信念主要是人民警察對人生觀、道德理想、道德原則和規范的堅定不移和恒久性的篤信。有了這種信仰,就會產生對警察職業道德義務的強烈責任感警察道德信念是人民警察在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它不是對道德的一般認識和意志的一般表現,而是深刻的道德認識、強烈的道德情感和頑強的道德意志的集中體現和有機統一,其主要功能是使人民警察不折不扣地完成道德準則的要求并忠誠的履行道德義務,鑄就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誠警魂。因此,在人民警察個體道德養成的框架中,道德信念處于核心和主導地位。有了堅定的道德信念,人民警察才會自覺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堅信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努力踐行新形勢下人民警察道德原則,規范,自覺履行自己的道德義務。
第四,意,即警察道德意志。就是人民警察在履行職業義務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覺克服困難、障礙、危險,以及抉擇的頑強毅力和犧牲精神。警察道德意志的主要功能是依據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果斷地確定行為的方向和方法,并藉此克服和排除來自內、外部的障礙與干擾,使行為者長時間的專注于所確定的行為目標,堅定不移、一如既往。因此,警察道德意志在警察個體道德養成的構架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它能使道德行為堅持不懈,能在出現困難、障礙及危險的情況下,使行為主體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抉擇,并控制其行為的取向。警察道德意志對人民警察來說尤為重要,公安工作是一項充滿困難和危險的職業,如果沒有堅強的道德意志,就會影響其職責的正常履行和任務的順利完成。應該說,在人民警察道德品質的形成中,沒有道德意志的作用,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就不可能轉化為道德行為,也不可能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第五,行,即警察道德行為、道德實踐。就是人民警察在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的基礎上所產生的具有道德意義的實踐行為。警察道德行為,作為道德品質的外部狀態,主要表現為:道德言語、道德習慣和道德行動。在警察個體道德養成的構成中,知、情、信、意等雖然都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因素,但它們統屬于道德意識的范疇,只能起到指導和影響道德行為抉擇的作用。人民警察如果只停留在這些階段,而不實際的去履行道德義務,也就只能說具備了良好的道德愿望和動機,而不能認為已經具有了道德品質。人民警察個體道德養成過程中的能動性,主要表現在從道德意識到道德行為的質的飛躍上,歸根到底要落實在行動上,然后再形成履行道德義務的習慣,從而形成實際的警察道德品質——忠誠、堅毅、勇敢、奉獻、無私、無畏。
二、警察院校道德敏感性培育的重要性
道德敏感性是每一個社會人的德心、德行和德情的集中表現,是源于道德認知和道德信仰基礎上的道德情感、道德心理和道德行為的綜合表現,是人們對道德價值追求和付諸道德行為的動力、源泉。道德敏感性的缺失和感悟力的低下,標志著人性天平的傾斜和失衡,人性發生了嚴重的畸形和蛻化,必將導致道德信仰大廈的崩塌。一個人缺乏應有的道德敏感性和感悟力,實質上是失去了人應有的人性和本質;一個國家對道德的冷漠及鄙視,就很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個社會對道德沒有認知甚或麻木不仁,也很難使社會自身健康發展;一個警察群體如果迷失了道德規范,則會使整個社會動蕩不安。可見,道德敏感性的存亡,對一個社會的作用意義概莫能大。十九世紀英國著名道德學家塞繆爾·斯邁爾斯說:“哪一個民族缺少了品格的支撐.那么就可以認定他是下一個要滅亡的民族,哪一個民族不再崇尚和信奉忠誠、誠實、正直和公正的美德,他就失去了生存的理由。如果一個民族的良好品格不可挽回的損失了,那么這個民族也就沒有什么可以值得拯救了。斯邁爾斯的這個論斷,在我們今天看來,仍然具有相當的警醒和啟迪意義。
長期以來,警察職業道德建設已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因為警察是一個特殊的職業群體,接觸社會陰暗面多,經常面對金錢、物欲、美色的考驗。據心理學研究,警察僅在任職前三年,耳聞、目睹和親身感受的丑惡現象比普通人一生中的見聞感受還要多得多,許多國家的警界專家和警務官員,都深刻意識到警察職業道德建設問題,并且達成共識。警察是人類文明的攜帶者,對自身來說只有保持良好的公眾形象,在自己的職業范圍內出色地完成使命,才能成為社會發展的促進因素。培養和造就警察必須具備的良好職業道德、敏銳道德感悟力,強烈社會責任心,是世界警察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在我國,隨著法制的健全和依法治國進程的加快,人們的法制意識不斷增強,公安機關的執法環境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對公安機關的執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予更多的關注。公安機關“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宗旨已成為共識。新形勢下強化公安隊伍的素質,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既是整個社會千呼萬喚的大事情。也是健設警察隊伍的重要課題。不容回避的是在這支隊伍中仍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甚至和其宗旨相悖。冷、硬、橫、事難辦、臉難看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著,民警的道德敏感性和感悟力低下所造成的不作為、警察暴力、警察犯罪等情況時有發生,警察隊伍中存在的道德敏感性缺失的現狀令人堪憂。例如,我省霸州市某派出所幾名民警刑訊逼供致人死亡,竟然偷偷把尸體一埋了之;我市行唐縣某派出所所長王某等誣良為娼,認定美發廳服務員吳某有行為,對其濫用警械、刑訊逼供、非法羈押達82小時之久,吳某到醫院檢查證實清白后向市檢察院提出控告,他們竟挾嫌報復,以當事人涉嫌誣告陷害罪予以逮捕;湖南湘潭的值班民警在接警后無動于衷,致使需要救助的人命殞于傷凍;.湖北陽新縣一伙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兇后坐著警車拉著警報揚長而去,陽新縣警方卻解釋駕車者系聘用人員,是受歹徒所“逼”而為之云云。上述盡管是個案,但影響極壞,讓國人不齒,使整個隊伍汗顏,必須從源頭上杜絕之。因此,從警察院校的學員開始抓起,高度重視個體道德養成教育和道德敏感性培育,向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民警察,不斷提升公安隊伍的整體道德素養,是警察院校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向的重中之重。
目前,警察院校畢業生仍是人民警察隊伍的重要來源,如果他們在走向工作崗位之前,就具備了良好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就會大大增強整個隊伍抵御不正之風及抗拒腐敗的能力,從而建成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過硬、紀律嚴明、秉公執法的公安隊伍。資料表明,在我省現有的6萬多公安民警中各級警察院校畢業生占很大比例,這是一個很大的群體,他們是公安隊伍的中堅力量,為我省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是。這個群體中一些人的道德現狀不容樂觀,追蹤詞查發現,他們中的職業疲勞幾乎普遍存在,由此引發的不作為現象時有發生,一些犯罪個案更是引起社會震動。如2005年冀東監獄某宿舍發生命案,南堡開發區分局負責偵破此案,同為警校畢業的開發區分局局長周某、刑警隊長盧某主觀斷案,刑訊逼供身為司法警察的李久明,偵察終結為故意殺人案,直到真兇落網,案情大白,才避免了冤案的發生。2007年,我警院畢業生李某初出校門,便網羅社會閑散人員綁架一少年,向其家長勒索巨款,李某利用在校所學反偵查手段,制造疑障,給破案工作帶來重重困難,最終落網,等等。審視這些案例,不難發現,警察院校對學員道德敏感性培育,是其警察職業生涯中至關重要的前提。因為警察院校培養的是預備警察,一旦走上工作崗位,手上便握有治安行政權力和刑事司法權力,關系到黨和國家的根本利益、公民的權利和執法機關的形象等重大問題,所以這種培育是警魂的源頭。要讓學生銘記,道德敏感性實際上也是一種知榮明恥之心,是對真善美的追求和自我完善,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有德行的人也一定是樂觀、豁達的人,正所謂“德”為人性之本、價值之基。還要讓學生懂得,道德敏感性和感悟力要求學會道德上的感動、感謝與感激。能夠感動的心靈必定不會麻木不仁,善于感激的情感自然會關注他人,知道感謝的人也常常能對他人的幫助深深領悟。正是感動、感激和感謝將自己與他人和社會有機聯系起來,構建起一種道德化了的社會關系,以及一種警察應具備的職業道德敏感。這種關系的深化使社會向清平和諧方面發展,又反過來促進人們道德敏感性和道德感悟力的提升,二者相輔相成。務必要讓學生感受道德敏感性更是一種責任感,是自尊心、進取心、恒心、孝心、善良之心的核心,是健全人格的基礎,是能力發展的催化劑。要深刻領悟道德踐行需要敏銳的感悟力,需要責任感,更需要挺身而出的勇氣,惟有道德上的勇氣才能培育造就一種忘我、無私、無畏的英雄情愫。這種培育要使學生在為警之初建立起根深蒂固的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法律的忠誠之心,樹立起智慧、勇敢、節制、公正的人生美德信念。使學生在警察職業生涯中,身臨復雜的社會環境,去踐行勇敢美德的倫理價值,去探求和堅持真理,產生一種堅持正義和誠實無欺的勇氣,一種抵制誘惑和抗拒邪惡的勇氣。警察院校道德敏感性培育的育警真諦就在于此。
三、以個體道德養成教育和道德敏感性培育鑄造忠誠警魂
總書記2003年l1月22日在接見參加全國第20次公安會議部分代表時指出:公安隊伍要“把忠誠作為警魂”。忠誠警魂的本質是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誠警魂是人民警察意識的精髓,這既是人民警察獨特的社會身份、社會地位和作用內化為民警自身覺悟在思想觀念上的反映,也是人民警察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具體體現。立警為公、執法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更是人民的期待、社會的急需。
公安隊伍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工具,是武裝性質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肩負著打擊敵人、保護人民、懲治犯罪、服務群眾、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在新時期,更肩負著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公安隊伍的性質和所承擔的使命決定了警察院校的培養目標是:造就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合格的新時期預備警察。特殊的教育使命,要求警察院校必須圍繞忠誠警魂的內涵,大力提升和打造政治建警的教育平臺,加大思想政治課、警察倫理課的力度,尤其突出道德養成教育和道德敏感性培育,培育學生的人民警察意識,鑄造學生的“忠誠警魂”,服務于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其主要內容是:第一,政治方向的教育,主要包括教育學生信仰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正確理解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第二,政治立場,政治觀點的教育。主要是教育學生自覺維護黨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夠做到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忠誠無畏。能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標準作為判斷行為得失、分清是非曲直、做出道路選擇、確定價值取向的基本準繩,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第三,鐵的紀律教育。就是教育學生自覺維護和執行黨的政治紀律和公安隊伍的組織紀律,堅決維護黨中央的政治權威,堅決遵守公安機關鐵的紀律,自覺用黨的組織原則和公安隊伍的紀律原則規范約束自己的一切言行,令行禁止、不偏不移。第四。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的教育。主要是使學生能正確分析和把握各種政治現象,特別是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方法。正確觀察分析當前我國經濟轉軌、社會轉型、改革發展處于關鍵時期復雜的社會治安狀況,善于識別和排除各種錯誤言論、錯誤思潮的干擾,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第五,道德情感的教育。主要教育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敏感性和感悟力,知曉我是誰、依靠誰、為了誰的問題。謙謙君子之心,心系草根百姓,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遇事多做換位思考,處理案件慎之又慎,“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第六,職業良知的教育,主要是培育學生的職業責任和職業義務的自覺意識。構建穩定的職業良知的理智。培養學生個體內心形成一種穩定的職業經驗和知覺定勢,一旦出現特殊境況,會自覺按照定勢的思維模式、行為模式采取行動,即便是在沒人監督的情況下,遇到危難也能挺身而出,在處于兩難選擇時也能理智戰勝感情,做出合乎理性的抉擇,甚至大義滅親,隱微處不愧青天應是警察職業良知的寫照。
警察院校擔負著鑄造忠于黨、終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誠警魂使命,這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略任務。在新形勢下,必須堅定不移的在教學中貫穿以鑄造忠誠警魂為目的的個體道德養成教育和道德敏感性培育,明確宗旨,緊密配合,常抓不懈,探索新路子,制定新模式,邁出新步伐。
(一)注重課堂建設,發揮思政課和警察倫理課的主渠道作用
課堂是學生接受各種知識和信息的載體,因此,要注重課堂建設,尤其注重思政課和警察倫理課在教學中發揮主渠道作用。要利用已經施教的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夯實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基礎,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三進”目標。使學生明確在現代化建設時期,公安工作比其他職業面臨更多的壓力和風險,需要更多的奉獻精神,需要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的社會政治理想;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集體主義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意識;忠于職守、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度;嚴于律己,廉潔奉公的思想作風;大公無私的道德境界,從警一生、忠誠一世在課堂建設中,還應把警察院校的其他相關學科有機的融人到以忠誠警魂為目的的教育中。如:可以通過大學語文課,進行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文學美學教育,使學生從中感受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底蘊和無以倫比的美學風格,從而陶冶道德情操,發楊民族精神;通過法律課,使學生增強遵紀守法、公正執法觀念,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的思想;通過偵察、治安等課程使學生掌握公安工作的基本技能,了解工作性質、規律和特點,提升科技素質、強化職業道德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
(二)注重學風建設,強化養成教育
警察院校以鑄造忠誠警魂為目的的道德養成教育和敏感性培育,重要的是要理論聯系實際,落實在學風建設和養成教育上。學風建設是警察院校學生的思想品德培育、自我人格塑造、行為習慣養成和忠誠警魂信念形成的重要內容。在學風建設中,引導學生把遠大的理想與當前的具體學習和將來從事的公安工作結合起來,貼近學生實際,用真誠和信賴對待學生、使學生明了,學習需要吃苦精神,學習需要堅定的毅力,學習需要持之以恒,治學和做人一樣來不得半點虛假和驕傲,從而使學生養成一種勤奮向上的學風和一種愛崗敬業的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素養。同時,還要強化養成教育,因為警察院校的學生是按照警務化管理進行的,培養的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合格的預備警察,因此,必須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準則進行嚴格而有效的引導,甚至訓誡。開展以準警察為目標的糾偏除弊活動,把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有機結合在一起,使教育內容內化為學生的意識,外化為學生的行為,養成為學生的習慣,以構建學生相對穩定的道德心理品質和行為方式。注意學風建設和強化養成教育是警察院校課堂建設的重中之重,是鑄造忠誠警魂、實現育人目標的長效保證措施,必須持之以恒。
(三)注重實踐基地建設
學生在校學到的僅僅是理論方面的知識,或者是問接的實踐知識,須拿到實踐中去驗證。因此,實踐基地的大課堂建設必須和學校的小課堂建設有機結合在一起,選準基層公安機關的刑警隊、派出所作為學生的實踐基地,把學生放到公安斗爭一線去經風雨、受錘煉。選派隊、所一線優秀民警作為指導教官進行。傳、幫、帶,學生可以作為輔警跟隨執勤、辦案,熟悉公安機關的各項業務技能,嘗試公安機關的執法程序,驗證在校所學知識的實效,及時總結經驗,同時把相關信息反饋學校。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通過。蹲坑”、“布防”、‘‘搜捕”、“審訊”等環節充實自己的實踐空缺,磨礪自己的膽識。尤其從中體驗忠誠警魂的內在真諦。學生在實踐中可以學到老民警身上的不怕艱苦勇于奉獻的犧牲精神和扎實的公安工作技能。同時,老民警也能從學生身上獲取他們新穎的理論知識和求知若渴的向上精神,消除職業疲勞產生的暮氣,缺失互補、獲得雙贏。超級秘書網
注重實踐基地建設還應包括,在警察院校畢業的英模學子們建功立業的基層單位建立德育實習基地,聘請英模功臣擔任德育指導教官,以他們自己的親身經歷,言傳身教,使學生在心靈上感同身受,擴大學習公安英模的行業空間,提升道德養成教育和道德敏感性培育的效果。首先,這些英模功臣從教育譜系上和學生同宗同源,不同屆別的學生們身上融人有同一種行業文化特質,以這種文化血親關系為基礎,他們之間極易在公安職業平臺上產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鳴。這是一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具有校友兄弟之間特殊關系和互動機制的教育形式,其教育效果是其他形式所不可比擬的。其次,英模學子們所從事的職業與學生們的職業期待對口對路,增強了英模業績對學生們的示范性和吸引力,使得職業一致性強化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緊密相聯,使得受教育者進發了一種強勁的追趕和仿效教育者的內源性動力。再次,英模學子所具備的道德素養和精神潛質與我們國家弘揚的主旋律和學校的教育宗旨同步同宗,學生在他們身邊可以感受無時不在的精神浸潤,有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靈魂會受到蕩滌,英雄情愫會與H俱增.道德教育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實踐基地的建沒中,學校的相關領導和實踐基地的公安基層領導要保持密切的聯系,積極反饋信息,發現問題,篩選有價值的案例,深入分析,得出結論,提升為理論性的東西,指導教學和實踐,為鑄造忠誠警魂教育提供案例素材和理論支持。
警察院校“鑄造忠誠警魂”教育必須以個體道德養成教育和道德敏感性培育為前提,大力培育和造就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合格預備警察。這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系統工程,必須堅定不移地落實到學校各項具體工作中去,常抓不懈,落到實處、雙管齊下、早見成效。提升人民警察道德敏感性和感悟力,尤其需要全體民警的不懈努力,如果我們的全體民警長修為警之德、長恩貪欲之害、長懷律己之心,情系百姓,人民群眾會更加擁護,社會風氣會更加好轉。我們的社會需要道德敏感,需要責任意識,需要英雄情結,需要“忠誠警魂”。中華民族是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支撐道德信仰大廈的是我們民族挺起的脊梁,擔當社會安定清平的是人民警察的鐵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