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清潔生產循環經濟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確立教學目標
1.知識水平教學目標。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了解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及其工作程序和國內外的發展前沿。
2.能力培養目標。通過該課程教學,學生應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理解掌握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的基本理論、思想方法和相關的技術方法,逐步培養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面對實際的問題,初步具有分析、判斷和實際工作的能力;掌握清潔生產審核和循環經濟規劃的基本技術方法,基本具備清潔生產審核師和循環經濟規劃師的基本技能。
3.素質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和科學發展意識,樹立可持續的發展觀、消費觀和價值觀;培養能用全局觀念和宏觀思考視野,正確看待人與自然、環境與發展的關系,具有求實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合格人才。
(二)優化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基本載體。目前,關于“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的書籍,主要分為兩大類:絕大部分是分別以“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為主題的,另一小部分則是綜合性的“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的專著或教材。以“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為名稱的書籍主要有5部,其中奚旦立、金適、曲向榮、彭曉春和謝武明為作者的都可作為教材,而錢易主編是一套論文集,只能作為教學參考用書。目前,以“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為主題的書籍,在內容體系上也是各有側重、各分千秋,但都不能完全滿足培養“清潔生產審核師”和“循環經濟規劃師”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對以教材為載體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該課程教學內容體系由六大知識領域和若干知識單元構成,具體參見已出版的成果。生態文明(EcologicalCivilization)知識領域涵蓋的核心知識單元有:EC1(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EC2(生態文明視閾下的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EC3(生態文明是一個頗具爭議的命題),EC4(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家意志與學術疆域);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CleanerProductionandCircularEcon-omy)的知識單元有:CP&CE1(環境污染的壓力),CP&CE2(資源匱乏的危局),CP&CE3(能源危機的困境),CP&CE4(節能減排的需要),CP&CE5(政策法規的要求);清潔生產(CleanerProduction)包括:CP1(清潔生產的概念和內容),CP2(清潔生產的基本原理),CP3(典型產業和行業的清潔生產);循環經濟(CircularEconomy)的知識單元有:CE1(循環經濟的內涵、特征和意義),CE2(循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區別),CE3(循環經濟中的公眾參與),CE4(國內外發展循環經濟的實踐模式),CE5(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路徑選擇),CE6(循環經濟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清潔生產審核(CleanerProductionAudit)的知識單元有:CPA1(清潔生產審核的基本原理),CPA2(清潔生產審核的方法:以七個階段為核心),CPA3(典型行業的清潔生產審核案例);循環經濟規劃(CircularEconomyPlanning)的知識單元有:CEP1(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編制規范),CEP2(典型區域、行業的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編制案例)。
(三)把握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首先,清潔生產審核的技術方法。主要是清潔生產審核的七個階段以及涉及的方法:(1)籌劃和組織、(2)預評估、(3)評估、(4)方案產生和篩選、(5)可行性分析、(6)方案實施、(7)持續清潔生產。其次,關于循環經濟規劃的技術方法。循環經濟規劃,突出宏觀性、戰略性和全局性;循環經濟規劃編制要遵循法律要求,體現一致性;循環經濟規劃編制要結合本地優勢特色,堅持創新性;循環經濟規劃編制要深入調研,具有操作性;循環經濟規劃編制要與相關規劃緊密銜接,保持協調性。
2.教學難點。第一,清潔生產審核涉及行業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如當前的重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重有色金屬冶煉業、含鉛蓄電池業、皮革及其制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五個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防控行業,以及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電解鋁、造船七個產能過剩主要行業,是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的重點。但涉及的這些不同行業的主要污染源不一、污染物多種多樣,環境特點::基于行動導向的“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教學改革研究各異;各個行業的生產過程所涉及的八個關鍵清潔生產的要素也各不相同:如原輔材料和能源、技術工藝、設備、過程控制、管理、員工素質、產品、廢棄物等。這些都為實際教學活動的實施帶來了挑戰。第二,循環經濟規劃涉及學科的綜合性和能力要求的復合性以及課程本身的應用性。從涉及學科上看,循環經濟規劃涉及自然、經濟、社會、技術和環境學科;從要求的能力上講,需要經濟社會環境多要素的綜合規劃能力;熟練使用AutoCad、Photoshop、Sketchup等各類繪圖設計軟件和辦公軟件的能力;法律和技術的綜合應用以及結合能力;規劃的過程以及結果的圖像化呈現,需要形象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匯合等。
(四)應用適當的教學策略
1.教學手段。主要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輔以板書。在教學過程中使用PPT電子教案為主,課堂教學充分應用CAI和多媒體技術,以及視頻等資料,以科學文獻介紹,介紹最新學術動態;利用QQ、E-MAIL、微信和微博等新興媒介開展信息交流和教學相長的互動。
2.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就是多種“教法”和“學法”的統一。教學方法是服務于教學內容中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可以實現教學的目標,且要準確分析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課程的邊緣性、綜合性、應用性等特點,并針對學生特點,如一般針對高年級的大三或大四學生,他們具有一定專業基礎,在思維和專業上可進一步拓展、延伸等。總體教學策略:以培養學生興趣為基點;以面向未來的實際工作為導向;課堂講授與啟發討論相結合;知識傳授與讀書指導相結合;課堂學習與實習參觀、實驗實踐相結合等。探索以清潔審核審核和循環經濟規劃的工作為導向,主要應用案例教學法和研究性教學法;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以清潔生產審核報告和循環經濟規劃報告的編制為主線,引導學生進行參與性學習和互動性學習。總之,基于行動導向教學的“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教學改革,要根據清潔生產審核和循環經濟規劃的工作崗位和從業者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來設計、實施和評價“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課程教學的活動。行動導向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清潔生產審核和循環經濟規劃等職業行動能力的發展,其基本原則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興趣為教學組織的起點并要求學生自始至終參與教學全過程,其參照標準是以實際的清潔生產審核和循環經濟規劃工作過程為依據,強調以學生將來工作崗位為核心,以工作任務為主線培養“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的“三位一體”的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
作者:陳潤羊單位:蘭州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