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思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循環經濟概念的基本認識
循環經濟是對物質封閉循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就其本質而言,循環經濟是對自然界生態系統的結構和運作方式的模仿,屬于生態經濟范疇。按照生態學規律來組織人的經濟活動,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的社會生產和再生產范式,其實質是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盡可能小的環境代價實現最大的發展效益,從而使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相互和諧,促進資源永續利用。從經濟層面看,傳統經濟是一種按“資源—生產—消費—廢棄物排放”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靠排放、污染自然環境來實現經濟的數量型增長。循環經濟則是“自然生態”型經濟發展模式,按照“資源—生產—消費—二次資源”的閉環過程,力圖使資源不僅得到最合理和可持續的利用,而且還將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損害減小到最低的程度。從技術層面看,循環經濟是一種綜合技術系統,需要生產環節的技術、儲運環節的技術、消費環節的技術與資源節約技術、環境保護技術的全面融合。在微觀層次上,要求企業縱向延長生產鏈條,從生產產品延伸到廢舊產品回收處理和再生,并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污染物進行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在宏觀層次上,要求產業按照產業關聯程度來排布空間,就近實現資源跨產業的循環利用,實現對廢棄物的高效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從而達到終極意義上的生態環境的永久平衡。從制度層面看,作為一種新的經濟運行方式,循環經濟導出了新的制度安排。循環經濟的發展,影響了傳統意義上人類生產活動的成本和產出核算關系,將生態環保成本、資源利用效率成本等直接關系到全社會大眾的,具有很強外部性的內容融入了生產成本之中,徹底改變了企業治理生態環境的內部成本與外部獲利的不對稱性,使外部效益內部化,為實現經濟增長、資源供給與生態環境的均衡,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和社會公平,提供新的制度誘導。
二、寧波發展循環經濟的現實
基礎及其重要意義在過去的經濟增長中,我國的資源利用效率、環境保護意識等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隨著經濟總量的不斷擴大,我國資源和生態環境呈現了前所未有的緊張局面。改變這種狀況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實現持續發展的重要挑戰。循環經濟的基本特征決定了它是一種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能夠滿足在不影響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前提下,達到節約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因而,發展循環經濟成了我國改變原來的經濟增長模式,實現產業發展與生活質量提高相結合的一個最佳的選擇。作為一個資源相對緊缺的城市,我市能源、水和土地等資源十分稀缺,99%以上的一次能源從外地調入,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350立方米,約為全省的64%,約為全國人均量的55%;人均耕地面積379平方米,不足全國的1/3。而且資源利用效率還是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我市萬元GDP綜合能耗約為0.94噸標煤,略高于我省0.9噸的水平,低于全國1.43噸的水平;水耗82立方米,低于全省水耗150噸左右,均與發達國家的水平差距甚遠。當前我市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加速推進的時期,經濟增長的態勢良好,結構優化的趨勢明顯,城市的綜合實力正處在一個不斷提升的階段。但是在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的同時,資源能源約束矛盾也不斷凸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階段性電力缺口時有發生,資源性、水質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環境保護壓力也不斷加大:局部區域環境污染嚴重,河網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尚未根治,大氣和噪聲污染不容忽視。因此,當前在我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具有非凡的意義。不僅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貫徹省委“八八戰略”、市委“六大聯動”戰略的重要途徑,更是保持寧波持續穩定發展,提高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戰略舉措。
1.發展循環經濟是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效益,打造“效益寧波”的重要舉措。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生產過程的資源和能源消耗,是循環經濟的基本技術經濟特征之一,同時也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基礎。一方面,以萬元GDP能耗、萬元GDP水耗等為代表節約型指標的下降,本身就意味著投入產出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污染物排放的減少則是降低了環保治理成本,也充分顯示了公共效益。當前,我市經濟正處于一個生產成本制約期,以能源原材料價格為引導的企業生產和經營成本不斷上升,因此,找尋一條既不影響發展,又能保持市場競爭力的發展道路已成為當務之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已成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2.發展循環經濟是減輕環境污染,打造“生態寧波”的有效途徑。我市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城市,多山多水,環境優雅,自2001年榮獲“國家環保模范城市”以來,更是加大環境整治和保護力度。但同時,隨著我市經濟總量和投資規模的快速擴大,由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影響也不可忽視,特別是SO2、COD、重金屬等污染影響著我市的生產和生活環境質量。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提高企業的廢棄物集中回收、無害化處理并加以重復利用,將有助于我市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提升我市的環境質量。
3.發展循環經濟是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打造“創新寧波”的重要動力。發展循環經濟不僅創造效益、保護環境,更有價值的是,它還是自主創新的一種原動力。發展循環經濟需要技術層面的支撐,無論是產業鏈、生產鏈的延長和拓寬,還是減少污染物和廢棄物的排放,均需要有技術創新及應用來保障。因此,發展循環經濟能夠推動企業對先進適用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能夠培育一批以發展節能降耗、環境保護技術為特征的創新型企業,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市創新型城市的建設。歸根結底,通過循環經濟的發展能夠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提高人與自然的和諧程度,增加城市宜居指數。
三、寧波發展循環經濟主要舉措
寧波作為全國循環經濟首批試點城市之一,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努力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原則,在不同領域、不同層次進行了探索,并逐漸確立了未來一段時期內寧波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工作方向和重要措施。從目前的狀況看,未來五年是我市循環經濟發展的起步階段,能夠較為全面地確立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建立起比較健全的組織領導體系、有力的政策法規保障、扎實的制度和技術基礎、合理的統計評價體系、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基本構筑起循環型農業、循環型工業、循環型服務業全面發展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形成一批資源消耗率較低、污染排放率較低、資源綜合利用率較高的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和試驗園區;宜居城市和生態村鎮建設快速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鄉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但是,循環經濟發展并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而只能是一種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當前循環經濟的發展還處在一個起步階段,必須倍加努力,才能夠有所見效。為此,在未來發展中還需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大力宣傳,更新觀念。循環經濟是一項涉及全面的龐大系統工程,宣傳相關理念,營造良好氛圍是其推進的必要前提。對我市廣大市民來說,“循環經濟”還是個比較新鮮的詞。因此,通過宣傳,講清楚什么是循環經濟,發展循環經濟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普及循環經濟理念和知識,使循環經濟的思想深入人心,以此喚起全體市民的節約意識、環保意識。要充分調動各種宣傳媒體,通過多種形式推廣宣傳活動,發動各類組織參與循環經濟系列社會實踐,提高全民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要做好信息。編制《寧波市循環經濟發展公報》,定期公布循環經濟的主要指標和工作推進情況。要加強對外交流。每年組織相關人員赴國內外先進地區學習,邀請市外專家進行培訓、指導;采取多種方式,加強同兄弟城市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我市循環經濟的管理與技術水平不斷升級。——統籌謀劃,形成合力。循環經濟是一項涉及全面的龐大系統工程,統籌安排,齊心協力,是推動其發展的必要保障。要健全循環經濟的組織領導體系。各級黨委、政府要將發展循環經濟納入主要工作目標,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相關單位要建立協調互動機制,加強溝通,密切協作,形成合力;各縣(市)、區應成立專門機構,狠抓落實,協力推進全市循環經濟組織體系建設。要實行領導干部監督考核制度。將循環經濟的任務落實情況、工作實績和推進效果與領導考核、干部任免、提拔、調動相結合。強化監督機制,確保循環經濟工作不斷推進;要抓緊報批《寧波市發展循環經濟總體規劃》,并按照規劃要求進一步分解任務,全面推動規劃實施。要繼續推進循環經濟的“十大行動計劃”。——制定法規,完善政策。循環經濟是一項涉及全面的龐大系統工程,制定并推行符合本地實際的政策是推動其發展的重要手段。要嚴格產業準入。嚴格執行國家循環經濟產業政策,研究制定重點產業、行業及產品的能效指南,提高高耗能、高耗水行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強化環境評價制度的實施。制定扶持性產業政策,推動循環經濟相關領域的產業鏈整合。要加大財政扶持。增加政府投入,研究設立相關的專項資金,對符合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重點示范項目、技術推廣、宣傳培訓等給予重點支持。同時增加政府對節能、節水、環保、資源綜合利用類產品的采購力度;要有效落實國家在節能節水、綜合利用、污染物處理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要理順價格體系,適度調整排污費收取標準和違規排污處罰標準,對中水、有機肥、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沼氣、再生資源產品等鼓勵類產品,進行適度補貼和價格調整,降低其實際生產成本或消費價格,促進其生產使用。——抓好示范,推廣輻射。作為一項涉及全面的龐大系統工程,實現點面結合,逐步推向深入是循環經濟推進的必由之路。要繼續推進清潔生產示范試點計劃的實施。要開展“循環經濟先進企業”創建活動。使企業經過幾年努力,其循環生產、清潔生產達到國內同行業的領先水平或國際先進水平,為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要以循環經濟的要求,推進生態產業示范園區的建設,特別是新建的園區,從規劃、設計到整個實施過程中,都要符合循環經濟的要求。要開發、建立、推廣“綠色技術支撐體系”,鼓勵采用無害或低害新工藝、新技術,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實現少投入、高產出、低污染。雖然循環經濟在國外已經有了較長時間的發展,但是在我國、我市仍然是處于一個起步的階段,還需要從理論上和在實踐中加以發展和推廣。作為國家循環經濟發展的試點城市,我市要按照國家的要求,結合自身特點,建立和完善具有示范意義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使循環經濟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各環節,率先實現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