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應用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案例教學又稱案例研究,由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所倡導,這種教學法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強調師生的互動,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基本導向的課堂教學方式,也就是說案例教學法是基于特定的教學理念,將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法融會于特定的案例分析的一種教學組織架構和教學過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這種案例教學法受到師資培育的重視,并將其視為一種相當有效的教學模式。九十年代以后,我國教育界開始進行案例教學法探究,在市場營銷學、管理學、會計學等應用性較強的專業課上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并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然而與其他一些應用性學科相比,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案例教學在我國高校西方經濟學教學的推廣和應用的時間并不長,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一、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的重要性
對學生而言,案例教學能加深學生對經濟學知識的理解,真正感受到所學知識的真實性和實用性。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設前提基礎之上的,剔除了現實生活中的復雜因素對它的影響,這對于社會閱歷簡單、社會實踐能力有限的在校大學生而言,要深刻地理解這些抽象理論無疑是比較困難的。同時,西方經濟學理論大都是從研究和解釋西方國家經濟運行的現象或矛盾中產生的,是對西方國家經濟實踐的理論研究和總結,我們不可能有具體的體會,有時與中國的經濟現狀也會產生矛盾,這也是學生“入門難”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把案例教學運用到經濟學課堂中,可以使學生從被動的聽講者、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發言者、參與者,可以使學生主動融入到獨立思考、積極研討、互動交流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經濟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經濟學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方式,提高學生分析現實經濟問題和經濟現象的能力,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相互團結與合作的團隊意識。對教師而言,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與研究能力。首先,與傳統的理論教學相比,案例教學具有更大的挑戰性,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教師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既是行動者,又是研究者,通過不斷地對具體的教學案例進行觀察、分析及多維度的解讀,將具體的教學行為與案例教學緊密聯系,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思考,可以加深對經濟理論的理解,反過來又指導教學實踐,提升教師案例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其次,案例教學也能加深教師本身對經濟學理論實質的理解與應用,能夠促使教師將教學行動與研究緊密結合,并能夠接觸到國內外經濟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另外,為保證案例的時效性,教師必須時時關注經濟動態和政策走向,促進教師不斷更新知識。
二、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案例資源較為缺乏,缺少系統性案例教材
由于案例教學在我國高校西方經濟學教學的推廣和應用的時間并不長,加之西方經濟學產生于西方國家特定的社會經濟環境和背景,所以西方經濟學教學中使用的案例,絕大部分選自國外的經濟學教科書,比如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和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等。這些經典案例畢竟是產生于西方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實踐,有些嚴重脫離中國的經濟現狀,照搬這些案例很難達到案例教學預期目的和效果。因此,本土化案例資源缺乏成為制約案例教學廣泛運用的主要障礙,特別是既有我國特色又有研究價值和應用價值的本土化案例的缺乏。目前我國不少高校的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由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這套教材理論結構完整,層次條理清晰,難度相對適中,比較適合本科生教學的教材。但這套教材的缺點也是很明顯,它的數理性強,偏重于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案例較少,趣味性不強,形式也比較單一。
(二)案例教學組織形式簡單,與案例教學要求有差距
教師在講解經濟學某一章節的基本原理過程中,經常使用舉例這種教學手段,穿插在理論教學中。恰當的舉例不僅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生聽課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有的教師把這等同于案例教學,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而案例教學強調的是學生的參與性、師生的互動性及討論結論的開放性等特點,同時對案例的選取也有更高的要求,要有較強的討論價值,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積極思維,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例如谷賤傷農是我們常用的一個案例。通過這個案例可設置的討論問題:(1)結合彈性理論解釋,為什么對于小麥這類農產品豐收了,農民的收入反而會減少?(2)通過哪些措施可解決這種問題?(3)政府對農產品實施的價格支持政策會有什么結果?(4)如果是新品種小麥的出現增加市場的供給,也會出現谷賤傷農,為什么農民還是會積極培育和采用新品種?這一個案例會涉及到彈性理論,政府的價格管制,完全競爭市場的特點等知識點。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手段搜集信息,再進行討論交流,這樣不僅會加深對彈性理論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對政府行為和企業經營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為自己日后可能的創業行為奠定了較為扎實的理論認識根基。
(三)案例教學面臨時間和考核方法的限制
由于西方經濟學整個課程體系內容較多,系統性、邏輯性非常強,如果學生前面的知識點沒有掌握好,往往會影響后續的學習。現在一般的本科教學為96課時(包含宏觀和微觀各48課時),這就導致教師不得不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學生傳授系統的理論知識,很難有充足的時間執行案例教學。有的教師為了保障案例教學可能忽略了理論教學,導致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這其實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另一方面,目前西方經濟學課程考核大多采用傳統的閉卷考試形式,這種比較規范化考核模式中,對考試命題的內容和形式都有著較為嚴格的規定,這就使教師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對學生進行考核。雖然也有的考核平時占30%的成績,但這30%的成績涵蓋了平時考勤、作業等綜合情況,與學生案例分析的表現聯系較少,所以學生對老師的案例教學積極性不高,課前準備不充分,課堂討論的效果難以保證,幾乎被動接受老師給出案例。
三、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的一些具體實施方法
(一)推動經濟學教學案例本土化研究和實踐
首先,教師應根據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對現有案例進行整理,摒棄一些陳舊而過時的案例,增加一些能積極反映我國經濟生活新現象和新問題的案例。案例選取要遵循三原則:一要有時效性。經濟學案例的選取要有鮮明的時代特點,與時俱進,能積極反映我國經濟生活新現象和新問題及國家經濟政策的相關調整。在這方面,教師可時時關注網絡、電視中的經濟新聞,經濟專題報道等,這些新聞案例來源現實而且時效性非常強。二要有針對性。案例選取應針對具體的經濟學原理,這樣學生能很好地把握所學理論的實際,同時也避免了學生案例討論時偏離主題。三要有典型性。在整個經濟學教學課時有限的情況下,我們應選取有代表性案例,另外,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自己搜集案例或結合自身的體驗編寫案例。
(二)開展多樣化的案例教學組織形式
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案例的具體情況實施不同的案例教學組織形式。如與某一具體的原理或知識點相對應的簡短案例,可以直接穿插在理論中進行講解,從而增強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其對基本原理的運用分析能力。對于一些綜合性較強的案例,如前面提到的對谷賤傷農現象的綜合分析,則適合于在幾章相關理論講完之后組織學生進行專門的分析研討。具體做法:教師應提前1-2周發放教學案例,并推薦學生需要閱讀相關的資料,讓學生對案例教學的目的、需要思考和討論的相關問題有所思考。課上時學生分組進行的討論,做出討論大綱。教師要控制好課堂,為整個過程營造一個規范有序、團結合作的良好環境。討論完后,再由各小組派代表來闡述各自對問題的看法、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能對其他組陳述的內容加以評判,雙方也可展開辯論,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案例課結束后,教師應及時進行總結,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結論。
(三)合理分配案例教學和理論教學的課時
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龐大,內容邏輯性強,在教學課時比較緊張的情況下,不能為了案例教學而省略很多理論教學內容,這樣使得教學內容比較凌亂,沒有較完整的框架體系,不利于學生系統性地學習西方經濟理論。因此,理論教學是主線,是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的基礎和依據,在課時上要給予充分保證。經濟理論的學習難免枯燥,需要學生能靜下心學進去。盡管有些學生對案例分析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教師不能迎合學生的需求,輕理論而用大量的課時進行案例討論,這樣也容易讓案例教學流于形式。案例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輔助手段,只有和理論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夠發揮其作用,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作者:姜志美 單位:江漢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