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科教育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基礎。高等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是一個學校辦學的方向。在現代科學和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使人們難以把握各專業領域的全貌。社會要求大學的學術研究必須轉變過去的象牙塔式的狀況,把大學的培養目標同經濟發展的需要相結合,因為人們越來越注重某一專門職業的培養。因此,有些學者呼吁:“教育應當發揮其經濟的和社會的作用”。學校培養人才也是如此,如果學生適應社會需求,其個人的技術也有功利價值。個人技術與社會經濟發展是互動關系。學校辦學就業率高,學生有用武之地,其所學為之所用,就有成就感,學校知名度,美譽度也得以提升。
一、當前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西方經濟學課程“難”
西方經濟學這門課章節較多,內容寬泛,很多理論分析需要用到圖表、圖形等數學分析手段,對于數學基礎薄弱或是對數學有抵觸心理的同學來講無疑增加了學習的難度。而西方經濟學課程也就成為了一門讓教師頭疼、學生頭暈的課程。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西方經濟學的一些理論,不惜搜羅大量的案例,并且運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復雜的理論進行解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難度,但是,仍然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資助學習熱情。究其原因,教師沒有對課程做出準確的定位。應用型本科教育不同于研究型教育側重理論深度,而是更應重視實踐性。因此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認為這門課程“無用”,造成學習興趣不大甚至產生抵觸心理。
2.教學手段的不當使用
隨著科技的進步,教師的教學手段也逐漸從“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發展到“一臺電腦,一個鼠標”。教學內容的展示也逐漸換成了多媒體。對大多數教師來講,互聯網及多媒體的使用不僅方便了備課,節約了備課時間,而且相對于過去每次課寫四大板板書而言,PPT的使用使得教師上課的勞動量大大減少,勞動強度大幅度降低。而事實上,PPT的展示雖然更直觀、更生動,但也成為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最大障礙。教師成了被電腦操控的“人”,要連續不斷的點擊鼠標,就要求教師不能長時間遠離講桌,被講桌和電腦束縛的教師無暇走入學生中,也就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更不利于互動式教學環節的開展,只能自說自話。再者,因為PPT的內容上課前教師就已經做好,上課時只是播放,講課的速度較于傳統教學更快,而學生的理解速度相對下降,更容易出現理解困難。時常會出現教師在下下一張幻燈片的時候,很多學生的思維還在上一張上留戀,等他們終于從上一張幻燈片回過神,又換到下一張了,致使大量知識點遺漏。使得原本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失去了意義。
3.教學方法名不副實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方法、培養目標與國家學術型大學是不應該相同的。國家學術型大學注重培養學術型、研究型人才,應用型本科院校著重點應該是實用型人才。因此,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就應該培養什么的人才,社會學要掌握哪些技能,學校就型傳授什么技能。西方經濟學的教學也應當如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方法的培養,注重經濟學理論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性,提升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
二、基于提高動手能力的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1.實施分工教學
為了使西方經濟學不在”難”,實施分工教學效果顯著。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多力量大”、“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樣的理念我們從小就接受。西方經濟學課程內容繁雜,靠一個人的力量完成整個課程的講授確實有很大難度,特別是教學經驗不足的年輕教師。這時候就可以采用分工教學的方法,一分課可以又三四個老師來講授,每個教師專攻自己擅長的那部分內容,精益求精,提高整門課的教學質量。對于學生而言,既可以體驗不同教師的不同風格教學,又可以得到更專業的講授,能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2.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首先,選擇合適的教材。教材是教師教學內容確定的依據,因此選擇一本合適的教材尤為重要。大家當然希望選擇一本最好的教科書。問題是選擇好的教科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圖書市場充斥著眾多的教科書,質量參差不齊。每位作者都會聲稱自己的書最好,而作為使用者者,很難判別哪本好,哪本不好。這就是經濟學家講的信息不對稱:買的入不如賣的精。在這種情況下,最安全的辦法當然是選擇最權威的經濟學家寫的最新版的教科書。為什么要選擇最權威的經濟學家寫的教科書?原因不僅是因為最權威的經濟學家爐火純青,對理論的把握最準確,能深入淺出的寫出“正經”來,而且因為最權威的經濟學家最注重自己的名聲,他們既沒有必要用出一本新書的辦法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也不敢為了賺取版稅而濫竽充數地出書,這就如同麥當勞不敢賣過時的漢堡包一樣。他們的聲譽就是質量的代號,他們的名字就是一種品牌。當然,如果有條件,也可以自己組織編寫教材,更能適合自己學校學生使用。
3.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教師肩負著教學的重擔,那么在教學中教學要講究方法。這個法是指被教學實踐反復證明了的、符合教學規律和學生認識規律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采用的一般有講授、談話、演示、實驗、參觀、討論、練習等教學方法。有人說“教無定法”,因此無法模仿。其實,并不是說教學無規律可循,教無定法是指具體教學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靈活多樣的。是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各方面的不同情況,不套用或拘泥于某一固定的教學方法,將教學工作公式化和模式化,而是思路要開拓,方法要靈活多樣,并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首先必須是有法,才能在有法的基礎上產生新的飛躍。這兩者是有關聯的。在備課過程中如何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呢?這要根據培養目標、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組織形式以及學生年齡特征等具體情況而定。一個班級的學生接受能力和程度是不一樣的,了解學生的接受能力、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選擇適合的教法。課文內容的不同,也決定了采取的教學方法不同,在備課中,只有根據課文內容,學生的接受程度,選擇適合本班級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4.重視對大學生科學價值觀的培養
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學生必須端正人生價值觀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是由大學生肩負的歷史使命和個人成長意愿所決定的。當代大學生擔負著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使命。相對于先輩,他們是后繼者;相對于未來人,他們又是先行者,處在承上啟下的歷史交接點上。所謂“繼往”,就是要求大學生繼承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并使這一事業在新的形勢下不斷發展壯大。所謂“開來”,就是要求大學生要在新的歷史時期承擔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重任,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多做奉獻。從大學生個人成長的意愿來看,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夠健康成長、成人成才,家庭和社會對其更是寄予厚望。西方經濟學的經紀人假設側重以個人為中心開展經濟活動,很容易使學生產生經濟學就是要自私自利的想法,大學生肩負的歷史使命和個人的成長意愿,都要求大學生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作者:梁利培 單位:鄭州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