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文化科技下夜間經濟品質提升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夜間經濟是城市經濟的重要構成元素,也是推動文旅融合的創新引擎。數字科技時代,廣州應逐步構筑起以特色文化為內核,現代科技為軸線的夜間經濟發展新模式,打造全方位、立體式的夜間經濟新圖景,繁榮地區數字文化產業,創建文化科技共生的城市夜間經濟發展新格局。
關鍵詞:科技;文化;夜間經濟
引言
“夜經濟”和城市的關系由來已久,早在殷周時期,我國就有了夜間經濟的雛形——“夜市”,到了唐宋,夜市更是盛況空前。夜經濟的合理規劃和有序發展不僅促進了消費升級、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質,而且成為提升整個城市經濟活力的重要環節,是彰顯城市特色與活力的重要表現。經濟貿易發達、文化繁榮的廣州長期以來有夜間文化活動和旅游消費的傳統,自1979年廣州東方賓館開辦國內第一家營業性的音樂茶座到1985年廣州開創的國內首個燈光夜市——西湖燈光夜市,再到2019年全國城市夜生活指數排名第三,廣州為全國城市夜經濟的探索發展提供了典型示范。
1夜經濟開拓城市活力新窗口
“夜間經濟”最早由英國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主要目的是改善城市中心地區夜間空巢現象。近半個世紀以來,夜間經濟已發展成為涵蓋當日18時到次日6時發生的以服務業為主的商貿活動,包括餐飲、娛樂、購物和文旅等多領域[1]。近年來,提振夜間經濟、繁榮夜間消費已成為各級政府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共識。2019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2],明確提出要“活躍夜間商業”。2019年8月,廣州市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廣州市推動夜間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3],提出了總體目標,部署了30個夜間經濟集聚區,重點打造北京路、上下九、永慶坊二期等重要旅游點和文化場所,預計到2022年,建設13個全國知名的商圈和一批精品文化項目,打造國際知名的“廣州之夜”品牌。從國家到地方層面鼓勵夜間經濟的政策體系的完整構建,促使廣州夜經濟蓬勃發展。2019年廣州國慶期間夜間消費同比增長12.5%,在一線城市中位列榜首,2019年8月,共有4萬名游客夜游博物館,國慶期間,廣州各博物館夜游人數達3.6萬余名[4]。廣州夜間經濟主力消費者呈現年輕化特點且其場景不再局限于餐飲、娛樂等空間而是轉向更加多元、更具體驗感、強互動的新型消費場景,以社交、健身、減壓、自我提升為目的地夜間消費熱點出現,城市經濟活力在夜晚被無限激活。
2“文化+科技”賦予廣州夜間經濟新動能
隨著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基建的加快布局和完善,新一輪的技術爆發加快科技向城市夜間文旅產業滲透的步伐,科技與文化正成為引領夜間經濟發展的新動能[5]。廣州在“新基建”契機下,從“互聯網+”數字體驗與“文化+”的文化消費兩端發力,助力城市夜間經濟進入快速發展軌道。夜間經濟發展的背后是對品質化、多樣化、個性化消費需求的再升級,廣州夜經濟開發立足于區域特色,以嶺南文化與廣府文化為內涵,利用新興科技展現地方文化特色。
2.1構筑夜間經濟消費新空間。數字經濟時代,居民夜間消費空間不斷拓展,文化科技融合使得廣州夜經濟空間載體的塑造向場景化、文化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廣州夜間經濟消費場所從純粹的商場空間拓展到更為多樣的文化場館、歷史街區以及實景密室等近幾年來新發展起來的消費空間。與此同時,夜經濟空間由實體場所逐步走向虛擬網端。科技手段的應用為游客塑造了非常態的消費空間,虛擬空間消費已經成為文化旅游的重要內容[6]。在5G技術的加持下,廣州夜間直播行業蓬勃發展,在6月6日廣州首屆直播節實現“互聯網+產品+文化”的銷售新模式初步嘗試。廣州天河商圈在打造夜間購物天堂的同時積極引進劇院、VR體驗館、海洋館等體驗型業態,依托歷史文化景觀,輔以虛擬現實技術,為游客打造真實趣味的場景化體驗環境,讓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獲得多維度的沉浸式體驗空間。一系列夜間創意場景的建設開拓了文化藝術消費新場景和新空間。
2.2培育夜間經濟消費新熱點。相較于以前以大排檔、酒吧、KTV等傳統夜經濟消費熱點,科技與文化的融合為廣州提供了消費新熱點,廣州夜間消費由餐飲購物為代表的物質消費走向文博展覽等精神消費。依托LBS、大數據、物聯網等網絡技術,消費平臺結合消費者所在區域,向消費者精準推送廣州夜間消費項目和熱點地標,顧客基于優質體驗的移動分享所帶來的圈層傳播進一步提高廣州夜間特色場館的消費增量。因此,以劇院消費、博物館消費為代表的新文化消費熱點日益崛起,夜間的文化體驗、夜間的文藝講座等使更多的文化與科技融入到夜間經濟中來。2.3豐富夜間經濟消費新樣態如果說美食、酒吧、夜市是夜間經濟1.0時代的代表形態,那么融合了科技、文化、藝術、文創等新元素,更具體驗感、現代感的新消費場景和樣態則預示著夜間經濟2.0時代已經到來。十一長假期間,廣州融創文旅城廣州塔新上線“魅力廣州·VR體驗館”,通過“VR/AR+5G+MT”線上線下游覽新模式讓游客實現乘坐飛行器體驗,720°欣賞廣州塔建筑之美。11月18日開啟的廣州第十屆燈光節通過DJPS技術、三維建模等技術將廣州出彩的城市發展和燈光節美好燦爛的十年記憶,融入創意科技光影之中。廣州夜經濟發展走在我國城市前列,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廣州夜經濟的發展在理論和實踐層面仍需進一步改善。
3廣州夜間經濟發展品質提升與智慧轉向
3.1科技賦能:數字化運營機制打造夜間經濟“新體系”。結合廣州已開發的六條夜游路線,“夜游廣州”千年古跡之旅、珠江魅力之旅等,加強沿線公共交通基礎建設的能力,構建現代交通體系,打破周邊城市的距離區隔[7]。以智慧5G、轉直播平臺、多媒體實時反饋等前沿科技為依托,打造“廣州智慧夜游”創新數字流媒體平臺,集中調控文化旅游資源,推動以智慧景區、智慧交通、智慧民宿為主節點的智能夜游產業鏈構建[8]。政府積極利用數字媒體完善各夜間景區信息共享平臺,形成多元化服務供給機制。
3.2資源整合:特色路線開發呈現夜間經濟“新格局”。廣州作為歷史名城,其旅游資源豐富,但資源整合程度較低,各夜間景區暫未形成整體性和連貫性,旅游資源線上線下缺少互聯互通和整體系統的構造。未來廣州應進一步整合旅游資源,打造廣州夜游亮點,開辟海上絲綢之路發源地之旅、嶺南文化之旅、近現代革命發展之旅等優質路線,整合沿線夜間文化歷史旅游資源,形成模塊化、系統化的夜間旅游資源,帶動整個城市夜間經濟的優化與提升。
3.3業態延展:文化科技體驗觸發夜間經濟“新領域”。廣州夜間消費空間應進一步拓展,從商圈夜市拓展到更為多樣的新興消費空間,積極培育夜間經濟的消費新樣態.在廣州大劇院、廣東省博物館等夜間展出活動中積極運用VR、AR、MR等先進技術,在表演中融合科技、文化、藝術等元素,將文化主體化和主題情景化進行融合,實現消費場景和故事體驗的極致化升級,推動廣州夜間消費文化化和場景化[9]。
3.4品牌構建:多媒體矩陣塑造文化消費“新IP”。“夜游珠江”“廣州國際燈光節”已成為廣州夜游靚麗的名片,未來廣州應積極借助直播等新媒體手段進行可視化宣傳,搭建傳播矩陣使廣州夜間景區文化宣傳柔性落地,擴大夜游品牌文化傳播,推動更多夜游項目進行IP化、品牌化改造。如潮墟舞臺的“爵士音樂夜”,正佳極地海洋世界的“不打YOUNG”海底音樂節等,打造羊城夜市消費品牌,推進廣州“老字號一條街”“非遺街區”等項目建設,實現廣州市夜游經濟的文化體驗價值賦能。
4技術迭代下城市夜經濟發展反思
4.1文化內涵與科技應用同時兼顧。文化與科技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是社會實現創新進步的“雙輪”支撐[8]。在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過程中,“技術因素”起“引擎”作用,“內容因素”起“意義”作用。廣州應統籌推進技術賦能創新型城市建設,深挖地區文化歷史內涵,加快構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文化要素聯動的綜合創新生態體系,在城市夜間文化傳播與科技創新融合方面蹚出一條新路。
4.2消費趨勢與地方特色同力把握。在全球“夜間經濟”新浪潮的席卷之下,各大城市紛紛開展城市夜間經濟建設,推動消費升級。如何避免同質化發展已成為城市夜間經濟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問題之一。廣州政府在利用數據分析工具研判大眾消費趨勢,迎合大眾夜間消費熱點的同時也要因地制宜布局,制作本地特色新媒體產品,在廣州旅游公眾號中添加“廣州之夜”專題推介內容,開發特色品牌夜游路線。
4.3經濟發展與人文關懷同向而行。在謀劃城市夜經濟消費熱點時,廣州應出臺更多夜間惠民政策,給予夜間藝術劇院以政府補貼,增設夜間游覽公交專線,及時解決游客夜間出行的交通問題,加強廣州夜間治安管理,普及夜間經濟配套服務設施,實現景區線上線下服務相結合,在做好館內游客夜間安全防護的基礎上,為游客提供高品質的夜間產品和服務。
5結語
中國夜間經濟發展走在高質量發展探索的道路上,發展廣州夜間經濟現階段不僅應通過“文化經濟+數字經濟”實現多行業的融合式發展,更要以高質量公共基礎服務和高水平技術創新氛圍提升城市旅游與傳播競爭力,最終實現廣州夜間經濟品質提升與智慧轉向。
作者:鄭銘 單位:華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