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IT產業合作現狀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通過對閩臺IT產業的合作現狀進行分析,然后總結出現階段閩臺IT產業合作所體現出的特點,包括閩臺IT產業合作潛力大、前景好;企業規模取得新突破,分析了閩臺IT產業合作存在的問題,然后針對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IT產業福建臺灣
一、閩臺IT產業合作的現狀
1.臺資對閩IT產業投資的現狀
福建臺資企業已從初期投資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機械制造、精密儀器、電力電子等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發展,特別是電子信息領域,隨著臺灣企業新一輪的以高科技電子資訊產業為主的轉移大陸浪潮的興起,福建在吸引臺商投資IT產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已經形成一些具有較強的配套能力,尤其是中間投入型與最終需求型制造產品的臺資企業,成為了福建主導產業的龍頭。
2.閩臺IT產業交流互訪情況
2005年11月8日,“閩臺軟件行業協會戰略合作協議”在榕簽署,標志著閩臺兩地信息產業長效交流機制的正式建立;2007年9月5日,福建省信息產業廳創辦了信息產業領域首個涉臺交流的專業網站;2008年4月30日,福建省信息產業廳與臺灣電電公會就加強閩臺信息產業合作,推動兩岸光電產業發展達成了五項共識,進一步推進閩臺信息產業的交流、合作與發展。
二、閩臺IT產業合作的特點
1.閩臺IT產業合作潛力大、前景好
電子信息產業是臺灣的支柱產業,在信息產業在生產管理、市場開拓、技術創新等方面都具有豐富的經驗。大陸具有廣闊的經濟發展腹地,巨大的市場潛力,海峽兩岸在信息產業發展上各具優勢,合作前景十分廣闊。閩臺電子信息業的臺作乃至閩臺經貿科技的協同發展,是雙方互利互惠的發展方向,并因為我省的對臺優勢而占據海峽兩岸經濟整合的中心,成為兩岸經濟整臺的銜接點與輻射、擴散的基礎。
2.企業規模取得新突破
目前,福建信息產品制造業臺資經濟特征十分明顯,臺資企業所占比重較大,為今后進一步推進閩臺信息產業對接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五年來,我省信息產業依托政府扶持建設的這些公共服務平臺,進一步提升了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壯大產業規模。2009年全省信息產品制造業實現產值2210億元,增長8.1%。多家產值超30億元的大型企業生產復蘇,成為拉動福建信息產品制造行業增長的重要力量,特別是臺資企業表現突出。
三、閩臺IT產業合作存在的問題
1.臺灣當局貿易政策的阻礙
兩岸經濟、技術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愿。祖國大陸一貫主張不以政治分歧影響干擾兩岸的經濟、科技合作。而臺灣當局則把兩岸之間的經濟性問題與政治性問題混為一談,夸大負面影響,為其限制兩岸經濟、科技合作。無論是間接對臺轉口貿易,還是對臺直接小額貿易的發展,均受兩岸關系、臺灣當局大陸政策走向的影響,致使福建省鄰近臺灣的區位優勢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造成“優勢浪費”。
2.產業集群經濟效應未能充分發揮
產業集群作為一種產業組織形式,一方面可以避免“一體化”和大集團所導致的管理成本和成本過高的問題,另一方面又可避免遠距離交易所導致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過高的問題。經過近些年的快速發展,在閩東南沿海地區信息產業集群化趨勢十分明顯,但至今產業集群經濟效應仍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福建省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過程中“各自為政”、“行政分割”的現象較為嚴重,即產業集群基本上是在地方行政區劃范圍內發展,而很難跨區域實現產業集群的自然發展。
3.企業普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支持產業持續發展的動力不足
我省國民經濟中非公有經濟占2/3以上,中小企業眾多,而且大部分企業屬勞動密集型企業,缺乏新產品設計開發的能力,產品設計開發的技術、方法和手段落后,管理方法原始,發展后勁亟待增強。而且整體上企業發展不平衡,管理粗放的問題較為突出,市場開發力度、產品結構調整力度不足,技術水平在總體上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四、促進閩臺IT產業合作對策和建議
1.加強企業技術創新,提升福建信息產業水平
從臺灣資訊產業發展實踐來看,許多企業都是突破常規躍式前進的,所以大力提高企業技術提升和市場拓展能力是信息產業發展的關鍵,增強企業和科研機構的自主創新能力,是當前信息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環節。福建信息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樣也才能從整體上提高福建信息產業的發展水平。超級秘書網
2.發揮行業協會協調作用,彌補政府職能缺陷
行業協會作為一個行業自律性組織,具有彌補政府和企業無法起到的作用或職能,要加強和引導跨區行業協會的建設,通過行業制度的制定,有利于行業內經營主體規范經營行為,實現電子信息行業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協調,并通過其諸如上述自組織協調作用的發揮,推動電子信息產業與區際經濟的協同發展。閩臺相關協會應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積極組團參加交流活動,促進園區與園區、企業與企業之間交流合作,良好互動。
3.增強工業園區的產業集群經濟效應
工業園區被形象地稱為信息產業發展的搖籃,許多國家的成功經驗表明,高科技園區成為發展IT產業的技術與人才基地。如臺灣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是臺灣信息產業的聚集地,集科研、開發、制造、服務于一體,大大促進了臺灣電子信息產業整體水平的提升;又如江蘇省蘇州高新區,已經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產業價值鏈條,促進了臺資企業在蘇州出現“龍頭”帶“配套”、“配套”引“龍頭”的發展勢頭,所以我省應在一些有較好基礎的開發區加速體制創新,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小環境。
參考文獻:
[1]吳德進.閩臺信息產業對接:前景、方向與重點[J].產業經濟,2007,(2):64.
[2]陳少暉.21世紀閩臺貿易關系的拓展與深化[J].兩岸經貿,2001,(10):16-17.
[3]林善波,蔡秀玲.產業集群跨區域網絡構建研究—以福建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為例[J].當代經濟管理,2006:63-66.
[4]林玢.信息化:工業化的新引擎[J].海峽科技,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