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外語狀況和改善辦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少數民族大學生是我國一個特殊的英語學習群體,他們從小接觸民、漢語言環境,文化氛圍十分特殊。少數民族大學生大多來自少數民族地區,在進入大學之前,多數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水平有限,語言差別造成學習難度增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在中學階段基本上使用本民族語言學習與交流,進入大學以后在英語學習,如聽、說、讀、寫、譯等方面明顯弱于漢族學生,很多民族學生沒法與漢族學生同步學習。加上少數民族班的教師多數是年輕教師,缺乏教學經驗,教學方法單一,沒有有效的教學方式,又存在與學生語言溝通的問題,導致少數民族學生對學習英語沒有興趣。
二、少數民族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少數民族生存狀態對英語學習的影響。少數民族的生存狀態有許多特殊性,為此,政府往往通過區域自治的辦法來進行管理,他們的文化和語言都是本民族特有的,這使他們對外來文化很不適應,漢語言對他們來說已屬于外來文化,英語則更為陌生。加之少數民族多居于偏遠地區,無法和發達地區很好地互通有無,導致無法消化吸收發達文化和知識。許多人認為教育投資沒有效益,學習英語更是毫無用處,這種思想觀念嚴重扭曲了少數民族對英語學習重要性的認識。
2.少數民族心理特征對英語學習的影響。很多少數民族學生認為畢業后要回到家鄉工作,多數情況下還是用本民族的語言,所以認為學習英語不是很重要,他們較注重的是漢語言學習。少數民族大學英語教學工作雖然經過多年的探索不斷發展,教學質量逐步提高,已培養了一大批少數民族英語人才,但與內地特別是發達地區教學質量相比,少數民族大學英語教學的整體水平還是有較大差別和不足的,這其中有歷史、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原因。不同民族語言、文化和經濟背景的少數民族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表現出的差異非常明顯,少數民族學生擁有本民族的語言,在英語學習中會受到本民族語言和漢語言的雙重影響。在教學中發現,剛開始學習英語時,大多數少數民族學生熱情很高,還會表現出優于漢族學生的口語發音水平,但是,隨著英語學習難度的加大,語言基礎與文化差異等原因造成英語學習障礙日漸顯現,使他們在英語學習中信心不足,一部分學生能夠及時調整自己,而多數學生開始放棄學習,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只想考試夠分數就行,沒有什么更高的學習目標。這樣使他們在學習困難時容易產生畏懼心理和學習焦慮感,對英語學習造成影響。加上來自少數民族聚居區和偏遠地區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漢語較少,造成漢語水平普遍不高,進入大學后,在這種語言條件下用漢語混合對他們進行英語教學會造成語言學習的混亂,相互干擾,影響英語學習效果。
3.教材忽視了少數民族學生的思維模式。現行的英語教學教材采用的是全國統編教材,這樣就忽視了民族的差異性,有很多內容少數民族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對教材的新鮮感過去后,他們就陷入一知半解的境地,加上部分教材內容死板,沒有趣味性,不符合語言教學規律,給少數民族英語教學學習帶來極大的不便。少數民族大學生隨著學業的進展將接觸更多異質文化和新鮮事物,因此將面對比漢族學生更大的學習壓力。由于英語基礎較差,漢語水平又不一定過關,加之畢業后就業面比漢族學生窄,這更加大了他們的心理壓力,使他們束手無策,無所適從。目前,各高校大多直接用漢語教授英語,漢語水平較低的少數民族學生似懂非懂,難以掌握字、詞的確切含義,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大大受挫。很多高校把四、六級通過率作為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英語水平的標尺,導致大部分英語教師把教學重點和主要精力放到了應試教育上,創新英語教學工作較少,嚴重影響了少數民族學生學習英語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違背了英語教學的初衷,不能達到教學大綱對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要求,學生并沒有掌握以后在社會實踐中所需的英語基本技能。
三、清除少數民族大學生英語學習障礙的對策
在基礎階段,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多講一些常用詞,鼓勵學生多參加課堂語言交際,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使他們在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也嘗到用英語交際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可選擇難度適中的教材,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鼓勵學生通過看英文報刊、影視、雜志、廣播等多種方法和途徑,多方面了解和學習英語國家政治、經濟、文化背景。還可以寓教于樂,使課堂教學氣氛活躍,讓學生輕松地學習英語,激發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學方法直接影響教學成果和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應該選擇適合少數民族學生的教材,在實踐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建造溝通的橋梁。還要利用指導法教學、“啟發”式教學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強調師生的互動性,從而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當今世界,文化、政治與經濟相互交融、相互滲透,英語已成為國際交流的通用語言,在國際交流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既吸收其他民族的精化,又去其糟粕,只有把理論和實踐參與緊密地結合起來,把傳承文明和吸納先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在增進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的基礎上更好地弘揚本土文化,培養世界觀、價值觀,在學好英語的同時更好地加深對本土文化的認識,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
四、提高教師的民族文化素質
教師是教育理念的載體,是素質教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知識創新的主力軍。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學觀念,優化課程體系,豐富教學內容,探索出更能適應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英語的有效途徑,通過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的語言功底和教學水平,并大力加強民族文化素質的培養,既要提高中西文化的綜合素質,又要了解各少數民族的文化、民族心理、風俗習慣等,從而增強跨越文化交流意識,擔負起在英語教學中導入漢文化并與本民族文化進行對比的重任,避免母語文化和漢文化的缺失。
五、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將傳統教學模式與新技術結合是提高英語學習效率不可缺少的手段。多媒體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習便利,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環境和良好的學習工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熟練應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網絡化與個性化教學,使教學工作顯得有形、有色、有聲、有趣,變單一接受為綜合接受,變抽象為具體,將復雜的問題轉化為學生易理解的問題,加快學生認知、理解的速度。還可根據教材內容,把靜、動、畫結合起來,直觀展示生動有趣畫面,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增強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六、結語
少數民族大學生是我國高校的重要群體,肩負著振興和繁榮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社會文明的重任,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們在英語學習中遇到很多障礙,影響了學習效果,只有準確把握他們的學習狀況、學習障礙,才能幫助他們克服障礙,走出學習的困境,提高英語學習能力,適應未來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