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物資供應審計發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對物資供應企業績效內部審計應遵循的原則;物資供應企業績效內部審計指標體系等進行講述,包括了物資供應企業績效內部審計的一般性評價指標、物資供應企業績效內部審計的具體性評價指標、傳統的企業績效內部審計主要是基于部門職能的績效評價指標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降低采購成本是企業實現利潤增長的有效途徑,尤其在當前資源緊張。環境惡化的情勢下,加強物資供應企業的節能采購,環保采購,以經濟的投入獲得理想的產出回報,是物資供應企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從內部審計的角度談談時物資供應企業績效評價,以提高物資供應企業的管理水平,從而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物資供應;采購
1對物資供應企業績效內部審計應遵循的原則
據現代供應管理運行機制的基本特征和目標,供應企業績效評價指標應該能夠恰當地反映供應企業整體運營狀況,而不是孤獨地評價某一供應商的運營情況。
傳統的企業績效內部審計主要是基于部門職能的績效評價指標。為了科學、客觀地反映供應企業的運營情況,應采用與之相適應的供應企業內部審計方法,并確定相應的績效內部審計評價體系。為了建立能有效評價供應企業績效的指標體系,應遵循如下原則;
(1)應突出重點,要對關鍵績效指標進行重點分析。
(2)應采用能反映供應企業業務流程的績效內部審計體系。
(3)企業內部審計體系要能反映整個企業的運營情況。
(4)應盡可能采用適時分析與評價的方法,要把績效度量范圍擴大到能反映供應企業適時運營的信息上去。
(5)在衡量供應企業績效時.要采用能反映供應商、生產部門之間關系的績效評價指標,把內部審計的對象擴大到與供應企業相關的部門和企業。
2物資供應企業績效內部審計指標體系
2.1物資供應企業績效內部審計的一般性評價指標
(1)產銷率指標。
產銷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已銷售出去的物資與已采購的物資數量的比值。該指標反映供應企業在一定時間內的產銷經營狀況,其時間單位可以是年、月、日。該指標也反映供應企業資源(包括人、財、物、信息等)的有效利用程度,產銷率越接近1,說明資源利用程度越高。同時。該指標也反映了供應企業庫存水平和產品質量,其值越接近1.說明供應企業成品庫存量越小。
(z)平均產銷絕對偏差指標。
該指標反映在一定時間內供應企業總體庫存水平,其值越大,說明供應企業成品庫存量越大,庫存費用越高。反之,說明供應企業成品庫存量越小,庫存費用越低。
(3)產需率指標。
產需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供應企業已采購的物資數量與其用戶對該產品的需求量的比值。
該指標反映上、下層企業之間的供需關系。產需率越接近1,說明上、下層企業之間的供需關系協調,準時交貨率高,反之,則說明下層節點企業準時交貨率低或者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較低。
(4)供應企業總運營成本指標。
供應企業總運營成本包括供應企業通訊成本、供應企業庫存費用及企業外部運輸總費用。它反映供應企業運營的效率。具體分析如下:
①供應企業通訊成本包括通訊費用,如EDI、因特網的建設和使用費用;供應企業信息系統開發和維護費等。
②供應企業總庫存費用包括各企業物資庫存費用、在途庫存費用。
③供應企業外部運輸總費用各等于供應企業上下層之間運輸費用總和。
(5)供應企業服務產品成本指標。
供應企業所服務對象的產品成本是供應企業管理水平的綜合體現。根據核心企業產品在市場上的價格確定出該產品的目標成本,再向上游追溯到各供應商,確定出相應的原材料、配套件的目標成本。只有當目標成本小于市場價格時,各個企業才能獲得利潤,供應企業才能得到發展。
(6)準時交貨率是指下層供應商在一定時間內準時交貨的次數占其總交貨次數的百分比。供應商準時交貨率低,說明其協作配套的生產能力達不到要求,或者是對生產過程的組織管理跟不上供應企業運行的要求;供應商準時交貨率高,說明其生產能力強,生產管理水平高。
(7)成本利潤率是指單位產品凈利潤占單位產品總成本的百分比。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因此,在市場供需關系基本平衡的情況下,供應商生產的產品價格可以看成是一個不變的量。按成本加成定價的基本思想,產品價格等于成本加利潤,因此產品成本利潤率越高,說明供應商的盈利能力越強,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越高。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供應商在市場價格水平下能獲得較大利潤,其合作積極性必然增強,必然對企業的有關設施或設備進行投資和改造,以提高生產效率。
(8)產品質量合格率是指質量合格的產品數量占產品總產量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供應商提供貨物的質量水平。
質量不合格的產品數量越多,則產品質量合格率就越低,說明供應商提供產品的質量不穩定或質量差,供應商必須承擔對不合格的產品進行返修或報廢的損失,這樣就增加了供應商的總成本,降低了其成本利潤率。因此.產品質量合格率指標與產品成本利潤率指標密切相關。同樣,產品質量合格率指標也與準時交貨率密切相關,因為產品質量合格率越低,就會使得產品的返修工作量加大,必然會延長產品的交貨期,使得準時交貨率降低。
2.2物資供應企業績效內部審計的具體性評價指標
采購績效評估的指標應以“5R”為核心,即適時、適質、適量、適價、適地,并用量化指標作為考核之尺度。
2.2.1時間績效指標
由以下指標考核時間管理績效:
(1)停工斷料影響工時。
(2)緊急采購(如空運)的費用差額。
對停工斷料影響工時的內部審計要注意停工斷料影響工時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停工斷料影響工時所造成的損失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直接經濟損失,直接經濟損失表現在費用發生而沒有利益流入以及因停工斷料帶來的經濟補償;另一方面是間接經濟損失,因停工斷料使客戶對公司的信譽度產生影響,從而影響企業的市場占有率。
對緊急采購費用差額的內部審計主要關注對供貨商的選擇,對供貨商的選擇不僅考慮質量、價格、服務。還要考慮供貨商供貨時間的及時性,如果供貨商不能滿足及時供貨,企業需增加緊急采購費用,從而增加企業的費用支出。
2.2.2品質績效指標
由以下指標考核品質管理績效:
(1)進料品質合格率。
(2)物料使用的不良率或退貨率。
通過對進料品質合格率及物料使用的不良率或退貨率的內部審計,可以評價供貨的產品質量及管理水平,從而為供貨商的選擇提供依據。
2.2.3數量績效指標
由以下指標考核數量管理績效:
(1)呆滯物料金額。
(2)呆滯處理損失金額。
(3)庫存金額。
(4)庫存周轉率。
通過對呆滯物料金額、呆滯處理損失金額、庫存金額、庫存周轉率等指標的內郝審計可以評價企業有關部門自身的管理水平,從而為企業內部考核及提供管理水平提供依據。
2.2.4價格績效
由以下指標考核價格管理績效:
(1)實際價格與標準成本的差額。
(2)實際價格與過去移動平均價格的差額。
(3)比較使用時之價格和采購時之價格的差額。
(4)將當期采購價格與基期采購價格之比率同當期物價指數與基期物價指數之比率相互比較。
通過對上述價格績效指標的內部審計可以對采購價格進行量化分析,從而為采購招標價格提供依據,實現采購價格效益最大化。
2.2.5效率指標
其他采購績效內部審計指標有。
(1)采購金額。
(2)采購金額占銷貨收入的百分比。
(3)采購部門的費用。
(4)新開發供應產商的數量。
(5)采購完成率。
(6)錯誤采購次數。
(7)訂單處理的時間。
(8)其他指標。
通過對上述指標的內部審計,可以有效評價采購的工作績效。
綜上所述,建立現代物資供應企業內部審計指標評價體系,是適應新時期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充分發揮內部審計部門職能作用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