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院適應社會經濟需求調查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當下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已經占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通過高職院校實現了千萬學子的大學夢,也為中國制造培養了大批技能人才。高職院校把握時代脈搏,緊貼市場需求,發揮其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優勢,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本文以B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在學院視角下分析高職院校專業與社會需求的適應情況。
關鍵詞:高職院校;專業;社會經濟;調查分析
一、數據來源本
文從實際出發,在認真調查的基礎之上,進行描述統計分析基本數據,調查數據表明高職院校的專業較能適應社會經濟需要,但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研究數據一部分來源于本文作者于2015年12月進行的B職業技術學院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問卷調查。B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地市級高職院校,迄今成立10多年,專業多,在校學生人數多,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問卷內容覆蓋參與調查者的基本情況、對學校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社會服務能力、科研能力、校企合作等方面。運用簡單隨機抽樣,選取B職業技術學院的10個部門,每個部門隨機選擇10人發送問卷。每個部門一個人負責詢問、填寫,保證了數據準確性和完整性。共發放問卷100份,有效問卷97份,有效率97%。問卷通過網絡發送和收回,不記名,以保證調查活動的高效性和調查結果的客觀性。其他數據來源于本文作者通過走訪具體從事具體服務工作的人員和的從事相關社會服務工作的人員和機構。通過對B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繼續教育學院、科研處、招生就業處、教務處、中醫藥學系等職能部門和工作人員的走訪,查閱資料,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數據資料。這些數據是通過問卷調查無法取得的,也是對問卷調查取得數據的有益補充。
(一)樣本的個體特征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主要針對B職業技術學院的在職教職員工,問卷通過網絡調查軟件實現,共發放問卷100份,收回97份,97份都為有效問卷。此次參與調查的樣本性別比例較均勻(男性占49.48%,女性占50.52%),男女比例為1:1.021。年齡情況30-50歲年齡段的樣本占73.19%。同時這個年齡段的多位中級職稱占54.64%,副高占25.77%其中科室負責人14.43%、學校二級部門的負責人10.31%,一線科室干事44.33%,一線教師30.93%。此次調查樣本分別廣、涉及學校各個部門和科室有教學一線的老師、也有相關職能科室的工作人員、既有負責教學管理的科室的負責人也有學院二級部門的負責人、副高以上職稱的人數占到調查人員的三分之一。樣本結構分布趨于合理接近B職業技術學院的實際,調查結果能夠反映B職業技術學院的情況。
(二)性別、年齡、職稱對專業設置適應當地產業發展的差異分析
通過對樣本性別與觀點的差異描述分析數據顯示,男性樣本中35%認為學校的專業設置適應當地產業發展的需求情況為適應,而女性則為27%;男性樣本中63%認為學校的專業設置適應當地產業發展的需求情況為一般,而女性則為35%;2%的男性和女性都認為學校的專業設置不適應當地產業發展的需求。表1數據顯示,認為學校的專業設置適應當地產業發展的需求:20-29歲段為25%,30-39歲段為18%,40-49歲段為41%,50-59歲段為36%。認為學校的專業設置不適應當地產業發展的需求只有40-49歲段和50-59歲段各一個樣本單位。其余為一般其中30-39歲段為82%為最多,樣本單位也最多。表2數據顯示,樣本職稱為正高職稱中29%的樣本單位認為學校的專業設置適應當地產業發展的需求,71%的樣本單位認為學校的專業設置適應當地產業發展的需求情況為一般;樣本職稱為副高職稱中40%的樣本單位認為學校的專業設置適應當地產業發展的需求情況,60%的樣本單位認為學校的專業設置適應當地產業發展的需求情況為一般;樣本職稱為中級職稱中26%的樣本單位認為學校的專業設置適應當地產業發展的需求情,70%的樣本單位認為學校的專業設置適應當地產業發展的需求情況為一般,4%的樣本單位認為學校的專業設置不適應當地產業發展的需求。通過對調研數據的分析發現,樣本的性別、年齡、職稱、等對于樣本觀點存在差異性的影響。
三、結論
高職院校的屬性和特色,決定了它在地方經濟建設和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經濟發展需要高職院校為其培養和輸送大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要立足地方,根據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進行設置專業、建設特色專業,實現專業與產業相適應。高職院校專業設置應主動服務和適應學校所在地的城鎮化、工業化、新農村建設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需要,實現高職院校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與地方產業緊密關聯,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作者:吳少鋒 單位:寶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