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水平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基于耦合協同理論,對2009-2018年西部12省(區、市)科技創新、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三大系統之間的協同發展水平進行測度分析。研究表明,近10年來西部地區正在由中度失調向初級協調階段過渡,科技創新引領發展的能力較弱,嚴重滯后于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水平,仍然處于區域經濟引領型發展階段。
關鍵詞:科技;教育;經濟;協調;西部
中國西部是指西北、西南1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包括甘肅、陜西、青海、寧夏、新疆、四川、重慶、廣西、貴州、云南、內蒙古和西藏。國內外學者對科技創新與高等教育、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研究較多,但大多數研究集中于兩系統之間,而對科技創新、高等教育、經濟發展三系統之間的研究較少[1-2],更缺乏對西部的研究。因此,研究分析近10年西部12省(區、市)科技創新、高等教育、經濟增長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促進、耦合共生關系,測度三者之間的耦合協調度,為全面掌握西部地區科技創新、高等教育、經濟發展三者協調發展性現狀,完善西部地區協同發展相關研究,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支撐。
1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數據來源
文章使用數據分別來源于2010-2019年甘肅、陜西、寧夏、青海、新疆、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廣西、內蒙古、西藏等12個省(區、市)的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
1.2研究方法
1.2.1構建耦合測度評價指標體系堅持指標構建的系統性、綜合性、科學性原則,根據科技創新、高等教育、經濟發展三大系統的不同特征,參考相關研究文獻[3-5],為更加準確的測算三系統發展現狀,對各系統指標進行歸集整理,從總量、結構、效率、質量等方面綜合考量,構建了8個要素層共計30個指標的綜合評價體系,并運用熵值法確定各子系統指標的權重(見表1)。1.2.2構建協調發展測度模型文章應用耦合理論,構建起了科技創新—高等教育—經濟發展三系統耦合模型如下:C={U1×U2×U3/[(U1+U2+U3)/3]3}13上式中,U1、U2、U3分別代表科技創新系統、高等教育系統、經濟發展系統綜合發展水平,C為耦合度,其取值范圍為[0,1]。反映出三系統間相互關系、影響的程度。為了更準確測度科技創新、高等教育、經濟發展三系統的協調發展水平,在測算耦合度的基礎上,引入各系統的綜合評價值,構建起了耦合協調發展測度模型:T=aU1+bU2+zU3D=T(T×C)1/2上式中,a,b,z為待定系數,令a,b,z分別為1/3。為科技創新、高等教育、經濟發展三系統的綜合評價值,D為耦合協調發展度。借鑒前人研究成果,按照耦合協調發展度劃分為三大類型,共有8個等級標準,同時,根據各子系統發展狀況,綜合判斷一個地區協調發展的類型、階段(見表2)。
2實證結果與分析
從耦合度看,西部12個省(區、市)科技創新、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三系統的耦合度均在0.8~1,說明三系統之間相互關系緊密,相互作用較強,但耦合度并不能反映三系統之間協同發展程度,為此,運用耦合協調發展測度模型,測算出三系統之間耦合協調度,并結合給子系統的綜合評價值,科學判斷西部地區12省(區、市)耦合協調類型和發展階段(見表3、表4)。從耦合協調度看,近10年西部12省(區、市)科技創新、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三系統耦合協調發展處于平穩上升狀態,整體表現為四川>陜西>重慶>廣西>云南>貴州>內蒙古>甘肅>新疆>寧夏>青海>西藏,在0.2~0.5,整體處于從失調到低水平協調發展的過渡階段。綜合判斷,重慶、陜西、四川3省市處于協調發展階段,廣西、貴州、云南、內蒙古、甘肅、寧夏、新疆、青海、西藏等9省區,處于失調向初級協調發展的過渡階段。從科技創新、高等教育、區域經濟三大子系統內部耦合發展狀態看,僅陜西表現出科技創新引領發展的良好勢頭,處于科技創新引領發展階段;四川、廣西、甘肅3省區高等教育發展良好,處于高等教育引領發展階段;寧夏、青海、新疆、重慶、貴州、云南、內蒙古、西藏等8省(區、市)均表現出區域經濟發展優于科技創新與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因此,西部地區仍處在區域經濟引領發展階段,依靠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艱巨、時間緊迫。
3結論與建議
近10年來,西部地區除了陜西、重慶、四川3省市處于基本協調外,大多數省份科技創新、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協同度不高,正在由中度失調向初級協調階段過渡。西部地區除陜西處于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發展階段外,其余省份科技創新引領發展的能力較弱,嚴重滯后于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水平,處于區域經濟引領型發展。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較快,四川、廣西、甘肅3省區處于高等教育引領發展階段,教育與經濟處于同步發展階段,兩者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相互影響和作用更大。當前,西部地區大多數省份處于工業化初期向中期過渡的發展階段,對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尤為緊迫,科技創新發展的空間和潛力巨大。一是加大財政資金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特別是財力薄弱的地區,更要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二是引進和培養一批科技創新人才團隊,為人才創造干事、創業、創新的優良環境,強化對人才的服務保障制度。三是構建開放高效的創新網絡。加強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合作交流,推動西部地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融合互動與組團發展。
參考文獻:
[1]宋美喆,李孟蘇.高等教育、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耦合協調關系測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9(3):19-25.
[2]孔偉.中國區域高等教育與科技創新協調發展測度實證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9):74-79.
[3]祝銘,宋丹.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的測度及耦合協調度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0(5):100-108.
[4]余喜文.科技創新能力融入素質教育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2018(4):48-50.
[5]趙冉,韓旭.高等教育、創新能力與經濟增長耦合協調發展及空間演進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2):23-29.
作者:謝艷艷 周文霞 單位:甘肅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甘肅省科技評價監測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