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種業競爭力影響要素及提高路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葉獻偉作者單位:河南金娃娃種業有限公司
1影響因素
1.1生產要素情況
一是科研育種力量分散。育種機構多但各自為戰,未能形成協作和信息共享機制,低層次、重復性研究突出,影響了科研資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基礎性研究薄弱。由于基礎設施落后,加上基礎研究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因此大多數科研機構投入的資源很少,造成基礎性研發后勁不足。三是生物技術研究起步較晚。從發達國家來看,生物育種(轉基因技術、分子標記等)已經取代常規育種成為育種的主要手段,但河南省對轉基因育種、分子育種等方面研究未能引起足夠重視。在現代社會,初級生產要素的重要性已經變得越來越小,而高級生產要素越來越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河南種業要提高競爭力,就要創造初級要素向高級要素升級的機制,從而實現生產要素的高級化、專業化。
1.2需求狀況
一是省內需求。河南省耕地面積793.3萬hm2,僅次于黑龍江,名列全國第2位,主要種植糧食作物,糧食產量已實現連續9年(2003~2011年)增產,連續6年(2006~2011年)超過500億kg,份額超過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10。什么力量支撐河南糧食連續增產?究其原因,科技和政策雙重支撐是河南糧食增產的動力,其中科技是第1位的,良種對糧食增產的作用是第1位的,并且以后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農民期望能買到適合本地生態種植的優質高產品種,可以說是如饑似渴。目前,河南主要農作物的良種覆蓋率在98%以上,其中玉米和小麥良種播種率接近100%,河南種業市場容量已位居全國第1位。二是省外需求(包括國際需求)。我國的種業市場規模已由2000年的200億元增長到目前的500億元,增長迅速,10年后市場規模可達1000億元,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種子市場。
1.3相關與支持性產業
單獨的一個企業以至單獨一個產業,都很難保持競爭優勢,只有形成有效的“產業集群”,形成上下游產業之間良性互動,才能促使產業競爭優勢持續發展。對企業而言,具有競爭力的上游產業能為本企業提供先進的原材料、相關技術等,這些都是產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如果下游產業在全球具有競爭力,那么就會對上游產業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本產業進行創新的外部動力。河南種業的支持性產業包括塑料業、化工業、機械加工業、物流業等。相關產業會形成“提升效應”,在互通技術比重較高、而且處于產業生命周期的初始階段的情況下,“提升效應”尤為顯著。河南種業的相關產業包括金融保險業、信息傳媒業、醫藥業、食品加工業、畜牧業等。因此,提高相關與支持性產業的競爭優勢對提高河南種業競爭力有重要影響。
1.4企業戰略、組織結構與競爭狀況
一是種子企業“多、小、弱”,集中度差。目前,河南省有各類種子企業超過780家,注冊資本500萬元以上的超過300家,注冊資本3000萬元以上的僅有5家。二是缺乏大型領軍公司、龍頭企業。河南省目前只有河南農科院種業有限公司1家進入中國種業骨干企業前10名,且排名第9位。至今,河南省還沒有一家種業上市公司。三是產學研機制未完全建立,企業未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目前,河南省科研院所和種子企業大多自成體系、各自為戰,企業科研投入很少,主要通過外部購買獲得品種,未完全形成產學研結合機制。四是缺乏對外合作。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跨國種業(如美國孟山都、美國杜邦-先鋒、瑞士先正達等)通過各種方式進入我國種業市場,成為推動我國種業升級的重要力量。目前,在我國注冊外商投資的農作物種子公司有76家,其中26家獨資、42家合資、8家中外合作經營公司,但河南省還沒有一家。究其原因,可以看出河南種業企業戰略不明、組織機構不合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應對機制和策略。
1.5機遇
一是在2009年12月,河南省實施國家糧食工程河南核心區建設,明確提出要以穩定面積、提高單產等途徑來形成糧食增產的長效機制。二是在2011年10月,國家正式出臺《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建設中原經濟區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戰略定位中明確提出,把中原經濟區建設為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全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示范區。
1.6政府的相關政策
政府是通過政策來促進競爭優勢的形成或者迫使競爭優勢轉移,進而提升產業競爭力。河南省政府歷來重視農業,特別是種業的發展,除了為種業發展提供和創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外,還落實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并從信貸、稅收等方面加強種子工程的建設。例如在河南省實施糧食核心區建設種子工程項目中,計劃總投資20.2億元,用于支持河南種子企業實施良種繁育基地建設。
2提升途徑
2.1提升和優化種業的生產要素
一是要加大對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的引進、培養和利用。二是要全面整合科研資源,建立資源共享的研發平臺,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快農業科研機構的體制和機制改革,加強科研單位與企業合作,加強基礎性研究和育種方法創新,搶占科技創新的制高點。
2.2進一步拉動種業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是種業科技創新和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高質量的需求能促使企業在產品和服務上不斷創新,級別和標準越來越高。河南種子企業要善于觀察、引導和培育新型農民需求的成熟度,并及時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來滿足有遠見農民的要求。
2.3形成產業集群,提升相關產業競爭力
河南省應大力發展塑料業、醫藥業、食品加工、物流業等相關與支持產業,相關與支持產業競爭力的提高能對河南種業的發展形成“提升和協同效應”,從而整體推動河南種業競爭力的提升。
2.4主動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
河南省應制定種業發展規劃,引導種業企業制定明晰的發展戰略,理順產權關系,優化法人治理結構,主動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3~5年內培育和扶持起1~2個在國內種業市場領軍的大型種業集團公司。
2.5抓住機遇,迅速發展壯大
中原經濟區和河南省糧食核心區的建設,為河南種業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河南種業企業特別是農業產業化優勢龍頭企業,應珍視和利用好這次重大機遇,盡快提高其核心競爭力,把企業做大做強。
2.6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一是提高種子行業的經營門檻,加強種業市場監管,創造良好的競爭環境。二是繼續在信貸、稅收、項目補貼等政策方面向優勢龍頭企業傾斜,支持其建立新品種研發中心、標準化的生產繁育基地、設備和管理領先的加工中心等。三是支持和鼓勵相關與支持性產業的發展,促使產業集群的形成。四是建立備災良種儲備制度,降低市場風險,增強市場調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