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域育種企業問題及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楊艷1楊芬2作者單位:1.陜西省涇陽縣種子管理站2.涇陽縣良種技術推廣服務站
1涇陽縣種子企業發展現狀
多年來,國家對農業的重視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種子法》及配套法規的頒布實施,使我國優良新品種的選育、推廣得到長足發展?,F有的國有科研院所、種業公司、民營與個體所組成的多層次、多點次的繁育推廣格局不斷壯大,新品種的審定推廣也在不斷加快。政府投資育種和補貼種子生產經營,幫助農民降低風險,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國家實行良種補貼后隨著種植技術的提高及良種的推廣,糧食產量的增加,群眾收入增長,種植積極性不斷提高。以涇陽縣為例,玉米種植面積2.8萬hm2,小麥種植面積2.8萬hm2,蔬菜、設施蔬菜種植面積2.7萬hm2。
種子企業8家,其中持有A證的3家,B證的2家,以具有資質公司的分公司名義經營的3家;已發展常規種制種田1666.7hm2(生產許可面積),建立良種試驗示范田5個,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田2塊。雜交種推廣應用覆蓋率已達到100%,常規種覆蓋率達到85%以上。但是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發展到較高水平,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科研、管理和產業結構已不適應商業良種推廣的要求;種子產業發展困難;企業缺少自我發展能力,抑制資本積累過程,很難形成在國內外有相當競爭實力和抗風險能力集“育繁推”為一體的大型企業[1]。在種子生產、推廣和質量檢驗、監督、管理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
2存在的問題
2.1種子經營準入門檻低
隨著各種業公司及各種子商經營理念、模式的調整,各自的營銷網絡不斷發展,部分還發展到了村級網點。以涇陽縣為例,僅銷售各種種子的單位和個人就達200多家。玉米種子銷售開始后,各村的代銷門店更多,進入市場的玉米種子品種有100個以上。雖方便農民購種,但仍存在諸多問題,如質量水平下降,品種多亂雜,惡意競爭;各環節利益分配不合理,種子質量下降,濫引、濫繁、濫調,經營證照不全等。特別是瓜果蔬菜種子經營秩序較為混亂,銷售假冒偽劣種子坑農害農事件時常發生;租借經營許可,未審先推,作虛假廣告,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也時有發生散種子銷售大有泛濫趨勢。市場準入不嚴,還導致大量小規模企業進入種子市場,降低正規企業的實力和市場的集中度,阻礙“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的做大做強。與現代農業要求的“育繁推”一體化的要求甚遠。種子企業總體呈現出規模偏小、實力弱、產業開發后勁嚴重不足、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的現狀。
2.2品種推廣多、亂、雜
因農民看重的是產量的提高,只要產量高的品種,在當地的銷售情況就較好,使其他通過正規區域試驗、示范審定品種在生產上沒有優勢。長期以來,不論是育種者、生產者還是種子經營者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都較薄弱。目前對植物新品種的保護力度依然不夠,品種權的私下轉讓、假冒侵權、盜取親本現象嚴重,使得品種權人不能取得培育或轉讓新品種而應得的報酬,不利于我國種業的協調發展[2]。
造成種子市場品種“多、亂、雜”的主要原因:一是個別育種單位每年將一批未經審定的品種推薦給基層試種;二是有的種子經營者為了占領市場份額,將未通過本行政區審定的品種引進銷售,不遵循試驗—示范—推廣的原則;三是農民對生產用種盲目求“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良種覆蓋率的提高。這些問題的存在與農業部門行政許可把關不嚴、監管不到位、執法不力有很大關系;四是企業沒有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和人員,部分公司辦理生產、經營許可證時都是幾家公司共用幾個生產人員、檢驗人員;五是行業門檻太低,銷售終端基本無門檻限制,導致公司泛濫,不公平競爭和價格混亂。
2.3種子行業管理力度不夠,宏觀調控不力
種子的市場信息網絡體系沒有形成,種子的質量監督、控制體系不健全,檢測手段落后,執法不力。據了解,目前在縣級尚無一家完整的種子質量檢驗機構,大部分管理站的檢驗機構只能檢測芽率、水分等指標,其主要原因是設備少、無經費等。
3對策
為滿足種業行業發展的要求,要建立設置合理、運行有效、科學公正、行為規范的種子管理體系和充滿活力的現代種業結構,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加快品種結構調整,提高種子的科技含量,增強種子產業發展后勁,提升種子產業的整體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3.1完善種子質量監測體系建設
為確保種子質量安全,將種子生產、收購、加工、貯存、銷售各環節納入質量全程監測體系。一是推進種子質量監督抽查制度化。抽查種類由玉米、小麥擴展到大豆和蔬菜等作物品種;抽查方式轉變為企業自檢、市縣級普檢和省級抽檢;抽查范圍擴大到所有持證企業;抽查環節延伸到生產、流通和種植環節。二是推進種子質量監測全程化。產前重點抓好品種防雜保純;產中嚴格田間去雜去劣;產后杜絕不合格種子流入市場;售后做好跟蹤服務;全程落實種子質量標簽制度和質量安全檔案。三是推進種子檢驗體系標準化。開展標準化、規范化檢驗室達標活動,建立健全各級農作物種子質量監控體系,完善縣級檢驗機構,強化企業的自檢能力,加強質量責任追究制度,逐步形成質量責任明確,獨立運作、上下貫通的控管機制。四是推進種子委托檢驗精確化。
3.2完善良種推廣體系建設,做好示范田展示工作
完善良種繁育推廣體系建設,建立品種引入、推介和退出機制。一方面要健全品種試驗、評價體系;另一方面要盡快建立品種展示、示范網絡。搞好良種試驗示范,做好示范田的展示工作。遵循種子推廣的因地制宜原則,充分做好試驗田的展示工作,通過試驗田的展示把推廣良種的優良性狀最直觀地展示給廣大農戶,最大限度地突出品種的特點。通過現場示范作用,為在當地表現突出的品種建立推廣基礎;同時示范單位要利用政府網站、報紙、電視等媒體大力宣傳,著力打造示范品牌公信力,突顯良種示范效應。在大力推廣優良品種的同時,對區域性強的品種在適宜區域內允許推廣種植,推動優良區域品種的選育。
3.3種子企業的強強聯合,促進種子產業規模化、集團化
農業戰略性結構調整要求種子產業發揮先導作用。只有優質的品種,才有優質的農產品;只有品種的多樣化,才有農產品的多樣化,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種業的競爭力決定著區域內農業和農產品的競爭力,這對涇陽縣種子產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縣內各種子公司目前仍處在各自發展的階段,單干均面臨著科研人員及資金短缺的問題,缺乏高產、優質、高效的自有新品種及接替品種,不能滿足廣大農民在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及發展效益農業對新品種的迫切要求,只能向外引種、調種。因此,要做大做強種子企業,只有本著強強聯合或企業聯盟,統一發展規劃,取長補短,增強實力科技創新,利益合理分配的原則,企業以后的路才能走的更長更遠[3]。
3.4狠抓產品質量,規范基地生產及加工管理過程
種子的質量受氣候等自然條件影響較大,對企業來講不能只追求短期利益而放松質量要求。企業的市場推廣、宣傳都建立在種子質量過硬的基礎上。如果種子質量不過關,宣傳做得越大對企業的影響就越壞。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必須狠抓產品質量,樹立企業高質量、高品質的形象,這是種子推廣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涇陽縣小麥制種在省內外已有較好的口碑,但種子企業的基地生產人員一般都是農戶,管理上有一定的難度。要通過培訓和制度的完善,使他們自覺認識到在市場競爭中現場就是市場,注重基地生產及加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規范化的生產加工程序是對企業最好形象的最佳展示。
3.5樹立種子企業良好的品牌形象
良好的品牌有助于樹立種子企業的良好形象。當產品創名牌后,相應的種子企業聲譽就會大增,反過來又會推動產品的銷售。良好的品牌對于消費者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名牌產品一般在品質上優于普通產品,具有極鮮明的商品個性,能在消費者的心目中樹立起高品質的形象,并能滿足消費者精神上的需求[4]。
3.6完善行業管理體系建設,建立動態監管機制
一是大幅提高種業企業的注冊資本,適當提高經營門檻,以淘汰一些實力較弱的企業,真正保護用種農民的利益。二是目前有些地方既有管理站又有執法隊,二者尚無明確職責界定,導致監管不到位。建議實行雙軌并行原則,管理站側重于品種管理、試驗示范、證照核發、政策的意見建議反饋等行業管理方面內容,執法隊重點對市場進行監督檢查、打擊處罰,制止違法現象的發生。三是完善行業管理體系建設,嚴格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核發。實施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建立動態監管機制,嚴格市場準入制度。以依法管理為保證,完善執法手段,建立公平公正、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種子市場秩序,最終實現種業的歷史性跨越。四是以改變良種補貼的方式,直接將“良補款”發給農民,由農民自己選購良種,才能防止腐敗,讓企業公平競爭。與此同時,種業人更要加強自律,不論是生產還是經營都要避免惡意競爭,要有社會責任感,要對用種農戶負責,對農業生產負責,為中國種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