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綠色經濟下企業管理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及人們環境意識的增強,綠色經濟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種背景下,企業必須要適應大勢所趨,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才能在社會經濟中生存與發展,綠色經濟背景要求企業必須要積極探索,充分發揚創新精神,進行生產與經營改革,如發展循環經濟,尋找與開發低碳替代型原料,完善企業綠色管理體系,主動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從點滴做起,不斷開拓進取,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發展綠色經濟對我國企業而言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低碳節能的大趨勢直接沖擊了我國傳統高能耗的產業,也給綠色生態型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如何應對來自于國際化背景下的挑戰,降低能源消耗,已經成為電力,冶金,建筑,化工,汽車等傳統高能耗產業共同面臨的重要問題,與此同時,發展綠色經濟的趨勢也促進了新興行業和商業模式及新能源的發展,為我國企業走向世界創造了新的機遇。作為民族汽車品牌的代表,比亞迪在發展新能源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4年,比亞迪第一臺純電動私家車走向了市場,標志著我國國產純電動汽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如今,發展綠色經濟已經成為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的新格局,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的純電動汽車將會走向市場,取代傳統的以石油為動力的汽車。2014年,比亞迪汽車定下了2015年成為中國第一,2025年成為世界第一的汽車生產企業的目標,在以低碳效應為目標的指導下,比亞迪新能源車運用的鐵電池技術在安全性,低成本,使用壽命,綠色環保及制造工藝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成為世界范圍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最高技術。筆者根據比亞迪汽車的綠色發展戰略進行分析,探討在綠色經濟背景下我國企業如何有效地進行管理改革,實現企業的戰略發展。
一、綠色經濟的概述
1.綠色經濟的概念。所謂綠色經濟,指的是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背景下,為了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污染的排放,實現綠色健康的經濟與生活,企業通過技術和制度創新,產業轉型與新能源開發等多種途徑盡可能的降低煤炭,石油等高污染能源的使用,減少溫室氣體和工業廢棄物的排放,達到社會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實現,綠色經濟也稱之為低碳經濟,其特點是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是人類社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基礎。
2.發展綠色經濟的背景。對于全球任意一個國家而言,發展綠色經濟不僅僅只是應對氣候環境的變化或承擔國際責任的問題,也是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經濟的本質是強調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實現健康綠色生活,通過降低排放該站全球氣候變暖等問題帶來的不利影響。工業化的持續推進及科技投入的比重不斷加重,將會使得人工勞動力的投入不斷減少,取而代之的是高度自動化和信息化技術,產品結構會由以往的生產資料為主變為消費資料為主,汽車產業就是其中的代表。如今,綠色經濟已經是全球公認的發展方向,每個企業都無法避免,綠色經濟不僅僅是新材料新能源的使用,還需要結合制造業的優勢,將綠色經濟發展與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結合起來,才能順應綠色經濟發展的趨勢。
3.發展綠色經濟的意義。
3.1適應政策要求。近幾年來,我國政府大力支持綠色經濟的發展,新制定的法律法規及政策也在向那些新興產業及具有資源環境價值的企業傾斜,2005年,國務院頒布的《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明確提出了鼓勵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有利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提高能源效率,有利于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產業發展。2006年,政府通過綠色采購的方式直接開始支持綠色企業的發展,發展綠色經濟是政府的要求,是實現產業轉型與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要求,政府的政策傾斜和支持行為為我國企業的綠色化改革創造了良好的國內環境。
3.2適應國際化發展的要求。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模式屬于粗放型生產模式,到21世紀初期仍然有很多企業的經營觀念還停留在先污染后治理的階段,一方面是由于綠色產品的研發周期長,投資大,回報不確定所帶來的高風險使得很多企業不愿意在綠色產品的開發方面進行投資,另一方面是我國綠色標準檢驗技術不完善,檢驗體系不健全,使得很多企業存在機會主義,傳統的發展模式使得我國企業生產的產品在國際社會上受到很多的限制,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產品的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對我國來講,綠色貿易壁壘意味著更多的被動和不利,由于缺乏主動權和支配權,我國在對外貿易中常常十分被動,因此,發展綠色經濟,打破貿易壁壘是適應國際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對我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3.3適應市場的要求。近幾年來,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國內和國際市場綠色消費的需求不斷擴大,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意識正在不斷地加強,產品的節能環保性能成為影響人們購買決策的重要依據,各種節能環保的綠色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以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為例,購買純電動汽車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時尚,這種市場需求的變化為我國企業生產綠色產品,走向國際化提供了一個極為有利的環境。
二、綠色企業戰略的內容
企業的綠色發展不是單純的降低能源消耗,而是全方位的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綠色生產與綠色經營,企業綠色戰略管理的內容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綠色文化戰略。綠色企業文化指的是企業在經營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實踐逐漸形成的為全體職工所認同并遵守的,符合企業自身條件,具有本企業特色的,對企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對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有著重要作用的看法和觀念的綜合,綠色企業文化是建立在企業,社會和職工為一體的基礎上的核心價值觀,綠色企業文化屬于亞文化范疇,由外層企業物質文化,內層企業精神文化和中層企業制度文化共同組成。
2.綠色生產戰略。綠色生產又稱為低碳生產或清潔生產,綠色生產指的是不斷改進生產技術,利用新技術新設備提高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和效率,通過先進的設備和工藝及管理理念從源頭控制污染,減少或者避免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從而減輕甚至消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3.綠色產品戰略。綠色產品是相對于傳統高污染,不可回收的產品而言的,綠色產品指的是生產過程及產品本身具有節能,節水,低污染或無污染,可降解,可再生,可回收利用的一類產品,也是綠色科技應用的最終體現,綠色產品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環境保護為目的,以低污染或無污染為要求的產品,一般綠色產品的包裝上會印有產品質量檢測和環境檢測的象征,環境標志又稱為綠色標志,相當于是企業的綠色身份證。
三、綠色經濟背景下的企業管理改革策略
1.加大資金投入,加強企業綠色經濟技術創新。發展綠色經濟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企業在綠色經濟背景下進行管理改革需要加大資金投入,拓寬資金來源,通過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融資等多種渠道為企業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做后盾。加大對技術和設備的資金投入,通過引進先進的設備和技術為企業綠色經濟轉型提供必要的技術保證,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通過抓重點項目,提高能源利用率,增強企業的生產力,依靠科技手段實現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和諧統一。目前,我國很多大型企業在發展綠色經濟方面做得比較好,但是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于技術與資金的不足,在創新低碳技術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大的困難,除了一些新興產業之外一般的企業綠色水平仍然比較低,在綠色經濟轉型改革的過程中要依托社會中的人才和軟環境優勢,通過產學研結合,大力推進技術改革,培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開發出符合市場需要的綠色產品。
2.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能源利用率。在企業能源的利用方面,企業要逐漸的淘汰掉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能源消耗方式,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充分利用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潮汐能等低碳可再生能源來代替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等能源,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時,在利用新能源的基礎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減少污染的排放量。
3.搭建創新型平臺,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創新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企業在創新轉型的過程中會面臨很多的坎坷,因此,為了讓企業能夠順利的實現綠色經濟的轉型,政府要努力創造一個支持企業創新與發展的社會環境,企業內部也要加強對創新型人才的保護力度,鼓勵創新所取得的成就,對創新型人才暫時的失敗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寬容,鼓勵創新型人才不斷探索,堅持公關,樂于奉獻,要讓創新型人才有一個能沉下心來進行創新研究的環境,能夠讓他們一心一意,專心致志進行研究和創新,最大程度的激發創新型人才的創造力,從而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
4.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企業進行綠色改革與轉型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需要政府進行引導,促進企業內部進行產業轉型,因此一方面,政府要將政策向具有發展前景,符合綠色經濟發展要求的中小企業進行傾斜,如降低新興中小企業融資的門檻,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制度,對于發展循環經濟的企業可以通過政府貼息政策實行無息貸款,與此同時,要加大財政傾斜力度,建立節能環保產品推廣的財政補貼機制,加大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投入力度,制定稅收激勵政策,引導各企業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形成綠色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另一方面,要引入創投基金,鼓勵產業基金的發展,如市政債權,價格補貼性的轉移支付等,從而促進低碳科技型企業發展。
四、構建綠色管理體系
1.構建綠色企業文化。企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在綠色經濟背景下樹立綠色價值觀是企業實現綠色管理改革的關鍵,綠色企業文化需要企業的經營者倡導并教育員工,得到員工的一致認同,只有將綠色經營理念融入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之中才能為企業實施綠色管理改革提供精神支持和企業的凝聚力,使綠色管理深入到員工的意識之中,成為員工的自覺行動。
2.實施綠色戰略。實施綠色戰略需要企業從總體和長遠的角度建立企業發展方向,確定企業的目標,通過制定穩定,持續的戰略規劃充分協調利用政策,資源和環境等各種有利條件,保證企業中長期綠色發展的后勁。
3.加強綠色供應鏈管理。綠色供應鏈指的是企業要跳出生產環節的局限,在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等各個階段都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實現企業的綠色經營與可持續發展,加強綠色供應鏈管理一方面通過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縱向合作以及企業內部的溝通,從綠色需求的調查,綠色產品設計,綠色原材料采購,綠色生產,綠色營銷,綠色消費等環節綜合考慮,是整體效益達到最優化,另一方面通過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橫向合作,獲得資源環境與企業經濟效益雙重豐收,達到供應鏈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4.實施綠色理財。綠色財務室一個新的分支,綠色財務的核算要將環境資源等因素的變化考慮在內,預先發現環境資源狀況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并起到預警作用。企業實施綠色理財時通過對企業給社會資源環境造成的效益和損失進行科學計量和控制,一促進企業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綠色理財將企業的先進流量包,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都綠色化,為企業的經營者提供正確的發展信息,進而指導企業經營者實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五、結語
總之,在當前綠色經濟的背景下,企業應從各個方面進行創新,主動承擔起自身和社會的責任,順應低碳經濟發展的潮流,從經濟和社會的角度出發,進行企業綠色產業改革,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魏霄;孟科學;;低碳經濟對企業財務戰略制定的影響分析[J];財會通訊;2012年02期.17-20.
[2]范英英;基于碳排放總量控制的低碳經濟發展優化模型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34-41
作者:許斌 單位:寧波大紅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