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省域水循環經濟現狀及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蔡堅作者單位:湖北經濟學院
湖北水資源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水價形成機制不合理
當前運行的水價機制僅僅是以用水量來調控用水量,這種單一、單調、單獨的水價形成機制導致了有錢企業或單位可無節制地用水或浪費水。水價問題是導致供水企業虧損的最直接原因。在合理的水價機制尚未形成、企業利益無法得到切實保障的情況下,供水企業就不可能進行徹底的市場化改革。目前實施的《湖北省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辦法》規定了水資源費的征收標準由以前的0.03~0.06元/m3提高為0.10~0.20元/m3。對超定額取水的,將對超出部分累進收取水資源費。與全國相比,湖北水資源費征收標準屬于中等,城市居民用水價格偏低,以武漢為例,1.9元/m3,遠低于北京水價3.7元/m3、昆明水價3.75元/m3、濟南水價2.95元/m3。
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滯后,運營費用較高
目前湖北省城鎮污水處理的建設、運行、管理體制依然沿用計劃經濟體制條件下的傳統建設、運行、管理機制,污水處理的全部費用由政府承擔,這就造成了政府負擔過重的局面。要提高污水處理率,就必須引入市場機制,實現污水有價排放、有償處理、有償使用。同時,制定鼓勵污水處理的經濟政策,通過價格杠桿,使污水排放的價格略高于處理的價格,污水處理廠只要認真管理、積極經營就會有贏利,且略高于其他行業的贏利水平,這樣就會使污水處理有發展潛力,在市場經濟發展規律中有競爭力。
城市污水再生循環利用率較低
目前,城市可利用的水資源主要有地表水、地下水、海水以及城市污水等,但地表水、地下水的開采受到嚴格限制,異流域調水工程龐大,費用昂貴。因此,城市污水的回用成了極具潛力的可利用水資源,而且日益發展成為城市所必需的第二水源。再生的城市廢水可以回用作工業冷卻水、農業灌溉水、城市雜用水、景觀綠化用水以及補充水源水等。湖北省城市污水的循環利用率只有10%左右,究其原因,城市循環用水規劃建設滯后、制度體系缺失,回用水處理的建設成本、運行成本過高是制約城市污水回用的主要因素。
加快湖北省水資源循環利用的對策
加快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實行涉水事務一體化管理
建立統一的水務管理體制,以對區域的供水、節水、水資源保護、污水處理及其回用等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取水許可、統一配置、統一調度、統一管理是當務之急。
完善法律制度,優化水資源配置效率
強化取水許可和排污許可制度,建立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和用水、節水評估制度、用水、環保審計制度,浪費、污染懲罰制度。各地應加強取水許可監督管理和年審工作,嚴格取水許可審批,凡需要辦理取水許可的建設項目都必須進行水資源論證。城鎮新建和改擴建的工程項目,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應有用水、節水的評估內容,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及排污許可制度,通過政府的有效控制,在用水的源頭上解決無節制用水和不平衡用水的問題。
改革水價制度,建立合理補償機制
在資源上,各地應嚴格實施湖北省剛剛出臺的水資源費征收標準,并適時調整。水資源費征收標準偏低一直是影響流域提高用水效率與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計價方式上,應抓緊制定適合于本地區的水價管理辦法,有條件的地區可先行試點按照不同用戶的承受能力,建立多層次供水價格體系。農業用水實行兩部制水價;工業、服務業用水實行超定額、超計劃累進加價;生活用水實行階梯式水價。在保障措施上,逐步推進基于定額的超定額、超計劃加價措施,建立節獎超罰機制。
調整產業結構,建立節水型經濟結構
合理調整工業布局,對供水緊張的地區,通過關停并轉嚴格限制耗水量大的項目,控制建設耗水型大的項目,如限制發展化工、造紙、鋼鐵等用水大戶,主要發展機械、電子、高新技術等產業,實現可持續的水資源供需平衡。此外,將水利用上具有耦合關系的大型企業、單位進行合理集中布局,使工業用水實現“一水多用”。
推廣中水利用,提高水的循環利用率
逐步建立城市雙管道排水系統,分質供水,優水優用,劣水劣用,按質論價,特別是城市集中污水處理廠的二級出水經處理后可以通過中水管道集中供應工業用水和環境用水。應積極推廣中水項目,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在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的同時,增加企業中水利用比例,重點用于鍋爐用水、原料水、產品處理、清洗用水、冷卻、空調用水等。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學校、小區單獨建設或聯合建設小型、中型污水處理設施并進行再生水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