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會計英語平時成績的量化實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科學合理地量化學生平時成績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文章從平時成績量化的要素及權重設計、平時成量化具體實施和實踐反思,這三個方面全面闡述《會計英語》課程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量化平時成績;《會計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及實踐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提高教學效率,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筆者所在學校將《會計英語》課程的平時成績權重定位0.5。僅憑印象打“模糊分”、“人情分”等不利于該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科學公正地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顯得尤為重要。
一、平時成績量化的要素及權重設計
(一)平時成績量化的要素設計平時成績量化的要素設計應客觀公正、全方面地反映學生的動態學習情況。這些主要由考勤、課堂參與、作業、期中考試、課堂筆記、單詞聽寫和小組活動組成。
(二)平時成績量化的要素權重設計各要素占總平時分權重分配依次為:考勤20%、課堂參與15%、作業15%、期中考試15%、課堂筆記15%、單詞聽寫10%和小組活動10%。
二、平時成績量化的具體實踐
(一)考勤根據我校教務處管理制度,如果一個學生在一學期內曠課7個課時,該任課教師有權取消該生參加該課程期末考試的資格,即緩考??记陧棡闇p分項,總分為20分,根據相應情況進行扣分。曠課1次扣5分。遲到、早退1次扣1分,遲到、早退3次扣5分。事假1次不扣分,2次扣1分。病假不扣分,但須要學生提供醫院的相關證明。
(二)課堂參與課堂教學的理想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學生參與了課堂活動,便是主動進行學習,減少了玩手機和睡懶覺的機會,提高了學習效率。英語學習更應如此?!稌嬘⒄Z》是專門用途英語,是將會計專業與英語語言相結合的課程。但說到底,還是在會計中學英語。所以,學生的語言實踐應用能力不容忽視。該項是加分項,總分為15分,根據相應的情況進行加分。主動參加一次課堂活動者可得2至3分??紤]到有些同學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特別高,很容易獲得該項滿分。特增加三分獎勵分。即課堂參與分為15分以上并且該項名列前三名的同學可在平時分的總分中再加3分。筆者所上的《會計英語》都是大班教學,如何讓每個學生機會均等地與教師互動也是考驗教師的地方所在。筆者除了在新課導入和課堂教學中設計了相關互動外,每次新課前復習舊課時設計了大量的問題,一方面復習和檢驗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也向同學們提供了更多加分的機會。
(三)作業作業能直接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是對教師的教學效果的反饋。筆者所用的《會計英語》每個單元后面都有練習題。教師還根據教學內容增設練習題。每次講練習題前會抽查一部分學生的作業,了解學生作業完成情況。該項為減分項,總分為15分,一次沒完成作業扣3-5分。
(四)期中考試期中考試即為學期中段的小測驗。在筆者所在的高職學校,期中考試的形式靈活多樣。由于《會計英語》課程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較少兼顧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筆者利用期中考試來彌補該缺憾。考試是以小組為單位,制作ppt上講臺做英文主題展示(presentation)。學習委員提前將60位學生分成15個4人的小組。小組的成員進行分工協作,搜集資料、翻譯資料、制作ppt、上臺展示。主題限制為會計或者財經類的歷史大事或今年的新聞熱點事件,時間限制為6分鐘,分4個課時即兩次課完成期中測驗。期中考試該項滿分為15分。采用以學生評價為主(占70%)、教師評價為輔(占30%)的評價模式。每個組選出一位學生作為學生評委。教師選出一個英文好的學生作為主持人。另派三位學生做計時計分工作。具體考試流程參考演講比賽的流程。每三個組完成任務后,主持人宣讀分數。所有的組完成任務后,班長或學委做活動總結,教師用英文點評。
(五)課堂筆記課堂筆記能直接客觀地反映學生上課聽講認真程度、課前自主預習情況和課后復習情況。另外,由于《會計英語》課程較《大學英語》來說知識性更強、專業性更強、趣味性較弱,學生上課更容易開小差,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做好課堂筆記顯得尤其重要。高職生學習的自控能力較弱,需要教師更多的督促。這就要求教師經常對學生的課堂筆記情況進行檢查。該項為減分項,總分為15分,根據相應情況進行扣分。沒有筆記扣5分,筆記不詳細不準確根據程度扣1-4分不等。筆者每次課間檢查10位學生的筆記。一學期下來,平均每位學生被檢查3次。
(六)單詞聽寫高職《會計英語》的教學目標之一是要求學生能夠掌握一定數量的會計專業英文術語,能看懂簡易的英文會計材料。因此,同所有的英語課程一樣,單詞的檢測對《會計英語》課程同樣重要。筆者所用的《會計英語》的教材有六個單元的內容,每個單元結束后,教師將對學生進行單詞聽寫。該項權重為10分。每次聽寫10個單詞,滿分為10分,每寫錯一個扣1分。六個單元的單詞全部聽寫后,然后算出平均分即為該項單詞聽寫分。
(七)小組活動為了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教師在量化學生的平時分時,增加了小組活動的考量。高職生英語學習興趣普遍不濃厚,但是每個班仍然有一部分學生喜愛英語,英語學習熱情較高。針對這一特點,教師期望通過學優生搭學困生的“捆綁式”的小組活動,達到獲得“先學”帶“后學”的效果。學期初,教師在學委的協助下,將學生分成10個6人小組,將學優生和學困生均勻地配合到每個組中。在上《會計英語》課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基礎會計》等會計相關課程,具備了較扎實的基礎會計知識。因此,該課程的知識對學生來說都很熟悉,略有難度的是會計方面的英語語言的理解。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組織學生自己當“小老師”來講解相關專業知識,教師強調重點,糾正錯誤。學期初,教師建立了一個所帶班級所有學委的QQ群。在QQ群上,教師將每個單元需要學生講解部分的任務進行分配。學習委員再在自己班上將講解任務進行分配。分配了任務的小組成員繼而充分“備課”。學生講課的形式和人數都不固定。講課時間根據所講內容靈活設限。小組活動該項為加分項,總分為10分,根據相應情況進行加分,加滿為止。教師根據備課情況、互動情況和教學效果進行打分。每次講課小組加分為3-5分不等。主講人可以多加一分,其他小組成員加分相同。
三、實踐體會
(一)實踐成效經過一學期的教改實踐,取得了積極的教學效果。在“每一分都要自己掙”平時分量化的機制下,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了。他們由以前的“要我學”變成現在的“我要學”。上課的“抬頭族”明顯增多了。學生的精神面貌有改善,學習氛圍有改進?;卮饐栴}時經常出現你爭我搶的情況。在學生走上講臺當小老師,制作ppt,和隊員團結協作等過程中,學生的綜合素養也得到進一步提升。在學生自己備課過程中,學生的會計專業知識也得到進一步鞏固。
(二)存在的困難雖然該教改實踐提高了教學質量,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仍然存在諸多困難。一周兩個課時遠遠不能滿足教學需要。課時少與班級大形成明顯的矛盾。為了節約課時,教師在課前課后需要做大量而細致的工作,這對教師的精力和體力形成了極大的挑戰和考驗,更需要教師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改革,嘗試“慕課”、“微課”和“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在大班教學的情況下,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現自己,教師需要設計大量科學合理的問題和課堂互動活動。有些班級沒有明顯的英語尖子生,沒有了“好生”的帶領作用,學生的配合度較低,各種活動的開展存在較大的困難。盡管規范并形成高職英語課平時成績評價體系存在各種困難,但其重要作用和積極效果不容否認。這需要學校、教師、學生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形成科學合理的平時分量化的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邵紅萬.構建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高職英語多元評價體系[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7(06):229.
[2]彭茜茜.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平時成績量化的實踐性探討彭茜茜[J].科技信息,2011(13):302.
[3]雷芳.加強平時成績管理激勵策略激發學生參與視聽說課堂的積極性[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02)
作者:屈玉琴 程穎 單位:江西財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