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事業單位會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管理會計應用于事業單位中的重要意義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作為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是判斷一個單位能否持續經營、能否有效發揮監管機制的必要條件。隨著我國對管理透明度的強調,財務管理作為記錄事業單位資金往來和資金使用情況的管理工具,在內控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效的財務管理體系不僅能夠幫助管理者作出合理的決策判斷,也可及時為監督機構提供真實完整的資料,確保內部控制的質量和效果。而內部控制,作為單位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的重要手段,將直接影響著預算的準確度和報告的精確度。因此,在事業單位內部,內控機制的運行離不開管理會計系統(劉永澤等,2014),而管理會計系統也直接為單位管理者服務,它將內部控制執行過程中的分類信息反饋給管理人員,進而幫助領導層和監督機構作出指導和決策。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系中,管理會計的實施也便于反映預算執行情況,事業單位可結合歸口管理和項目負責制,合理分配責任,將資金使用明確到人,從而達到資源合理配置,提高支出效益的目的。也就是說,事業單位管理會計系統能夠通過會計信息提供相關支撐證據來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控制。
二、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構建的理論基礎、構建前提和實踐依據
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依據來自各界的相關理論、經驗以及其他支撐體系的建設。體系建設過程中既可以將權變理論、行政管理學等學科研究作為理論基礎,也可以預算會計體系作為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基礎,同時還可參考企業管理會計的實踐經驗,通過有效的信息化手段來建設適合行業性質的管理會計體系。
(一)理論基礎
對于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不能采用兩極理論。這就是權變理論的基本觀點:對任何形態的組織機構來說,不可能存在一套絕對最好的管理方法。因此,在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構建中應學會運用權變理論設計并建設一套與單位實際相關,但系統全面性和用戶靈活性可因特定情況而不同于行業平均水平的綜合性管理系統。在管理方法和業務流程上也無需追求絕對,適當提供替補措施和應急手段不僅可以有效發揮人力物力的作用,而且更能激發創造潛能。行政管理學,作為政府積極主動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產物,為構建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提供了直接依據。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行政管理學更加重視對成果和績效的研究。在規劃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目標時要考慮以公共管理決策服務為目標,而不應只追求內部發展或效益最大。在此目標基礎上構建的管理體系更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從而能更有效地為決策管理和會計信息獲取提供服務。行政管理學和權變理論系統相結合,可充分支撐整套理論體系。
(二)構建前提
我國現行預算會計體系包括財政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和事業單位會計等。目前,事業單位所有業務最終都通過預算系統銜接起來(孫潔,2014),因此,必須先完成對健全的預算管理系統的建立才能談構建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從2013年1月份開始,新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開始實施,它打破了舊制度下現實與規定互相脫節的障礙,引入了企業常用的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的概念;全面定義了“事業結余”“經營結余”“財政補助結轉”“財政補助結余”“非財政補助結轉”;同時通過增加“在建項目”科目,避免賬目分離造成財務信息不完整的局面。通過制度的完善,事業單位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得到提高,從而促進了預算管理工作的規范性、科學性和全面性。雖然預算會計側重為外部利益相關者服務,而管理會計側重為單位內部服務,但由于兩者使用相同的原始資料,因此又可以相互交叉、相得益彰。
(三)實踐依據
管理會計的起源要追溯到19世紀早期企業管理層對內部計量的應用。在我國,管理會計的理念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相比而言,事業單位管理會計缺乏明確的理論支撐和實踐積累。由于事業單位管理與企業管理有許多相似之處,如預算管理、績效考核、財務報告和財務分析等,所以在事業單位構建管理會計體系過程中完全可以借鑒行業中規模相似企業的管理會計實踐經驗。
三、管理會計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應用措施
基于以上理論研究的支撐,我們將配合一系列措施來探討如何實現事業單位全面建設管理會計體系這一目標。第一,第一責任主體意識的重要性決定了單位的控制和監督意識,如同船只的平衡性決定了行程的安全與穩定。第二,管理會計指引體系的選擇和建立為最終體系建設指引方向,正如指南針一樣,若能精準定位即可有效節省時間成本。第三,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效率在于對工具的選擇,合理有效地選擇工具能夠最大程度發揮作用,從而節約人力資本。第四,以上環節的核心要素就在于對操作人員的選擇上,優秀的管理會計人才能夠有效使用工具,能夠在既定方向下制定和調整路程,但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各要素具備的基礎上才能夠接近其最終目標。下面將分別就以上四個措施(結構如圖1所示)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增強第一責任主體意識
良好的控制能起到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監督的作用(劉翰林等,2015)。事業單位負責人是財務與會計工作的第一責任主體,因此,在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過程中,應將強化單位負責人的“第一責任主體意識”作為首要任務。
(二)推進管理會計指引體系建設
目前,國家對事業單位管理會計指引體系的定義和范圍給予了明確的說明。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也應該通過基本指引、應用指引和案例指引的過程最終科學界定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的邊界和框架,如是否要將財務會計納入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等相關框架類、結構類問題,就要在指引體系的建設過程中加以討論和解決。指引體系建設可以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來探討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可行性、可塑性及各階段的具體任務,然后通過借鑒示范案例和國際慣例來推動管理會計指引體系的建設。
(三)全面構建會計信息系統
我國事業單位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工具包括預算系統、預算控制系統、成本控制系統、決策管理系統、業績評價系統以及內部報告系統。根據單位性質,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系統還應具備項目管理、會計崗位管理、審計與報警的功能。雖然這些系統工具已在不同程度上被使用,但多數事業單位仍處于各個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單獨信息化、信息平臺之間彼此孤立化的階段,在《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4〕27號)中將這種情況形容為一個個“信息孤島”。顧名思義,這種信息之間缺少整合的現象會導致單位內部信息喪失重要性、完整性、真實性等主要特性,并且在信息處理上會出現大量冗余重復現象。這些問題將導致一家單位出現與其職能和規模不相符的信息量,而信息的復雜性和信息量的龐大會直接影響決策效果,這時的信息處理結果并不能對決策和評估起到多大作用。針對以上問題,結合目前我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建立和使用情況,我們可以將事業單位分為兩類。一類是已經建立各子信息系統,且子信息系統適應單位實際,并能有效發揮作用,那么這類單位應當側重于統一各子信息系統之間底層數據的標準,加強數據共享和互聯互通。另一類屬于已經建立個別子信息系統,但是系統并不適應單位發展新需求,這類單位應當側重于對原有系統的升級改造,比如聘請中介服務機構進行評估和升級后的調試,再不斷完善原有系統。
(四)強化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
管理會計工作方法相對較多,而管理會計水平主要受到會計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影響。從我國人口大國的實情看,會計人才的培養主要是圍繞財務會計人才的培養,而對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相對匱乏。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滲透,社會更需要綜合性管理會計人才,他們不僅應具備管理會計知識和企業管理思想,更要掌握相應的信息技術。只有合理建設具有此類綜合素質的管理人才隊伍,才能將管理會計的意義在事業單位中完整地詮釋出來。
四、結語
從2014年12月《指導意見》的出臺可以看出,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必將成為今后經濟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一步。雖然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已然迫在眉睫,但卻不能倉促、盲目地建設。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仍然要立足于事業單位的性質,通過研究和實踐,最終達到科學合理建設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的目的。
作者:李寧 單位: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