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分層教學法教學成本會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分層教學法是集中授課體制與承認學習者差異的前提下,為實現因材施教目的、實現學習者個性化發(fā)展的教學策略。分層教學法要從學習者成本會計的學習需求出發(fā),秉持客觀、合理的原則,針對性的對學習相關因素分層。具體而言,要對學習者本身、對教學目標、對教學重、難點、對教學方式、以及對教學評價進行分層。此外,也需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努力去做好成本會計課的教學工作。然而,在當前分層教學法在高職成本會計課程的具體教學領域內,卻存在著很多不合理的教學現象。例如:部分教育工作者受限于自身落后的教學觀念、陳腐教學經驗,先入為主的排斥分層教學法,對分層教學法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存疑,不能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落實該方法;部分教育工作者能夠接受分層教學法,但是受限于理論知識與具體指導,在成本會計課程推進該方法的落實又覺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還有部分教育工作者盡管在自身教學過程中已經嘗試了分層教學法,由于方法不對或舊有教學思維的慣性,發(fā)覺新方法帶來的成效與原有存在落差,在不加分析原因的情況下就錯誤認為新方法有問題,重回老路。當期一個階段,如何在高職成本會計課程中正確實施分層教學法是高等職業(yè)院校教學改革小組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這一局面的突破也離不開廣大高職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二、分層教學法在高職成本會計課程中的應用
(一)了解、掌握學習者的差異性,對教學對象進行分層了解、掌握學習者的差異性是對教學對象進行分層的依據。對學子者學習能力進行不加歧視的、理性的甄別,最終將學習者分層,考驗著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眼力與職業(yè)操守。例如,給本科生授課與給高職學生授課,在教學的目的、內容、深度、偏向等方面都是有明顯差異的,本科生教學偏向于研究,高職學生教學偏向于實用。此外,同一學歷層次的教學也因為學習者學習能力有差異而存在不同,成績較好的學習者可能擁有更好的認知能力,對成本會計課程能容的消化會更徹底;成績一般的學習者可能就要相對差一些。因而,了解、掌握學習者的差異性進而對教學對象進行分層是必要的。
(二)明確教學成效,對教學目的進行分層教學目的是我們教學活動最終需要達成的目標,是指導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燈塔。為了明確教學成效,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應根據不同層級與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實際,對教學目的進行分層。例如,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習者,要求他們達到高層次的學習目標,在掌握會計成本計算方法與流程的基礎上,將諸多方法運用在實際業(yè)務中;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要求他們達到基本層次的學習目標,再掌握基本的財會知識基礎上,學有余力再談論進階知識與技能。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習者感受到平順的學習體驗,避免了學習吃力或學而不精的情況發(fā)生。
(三)理清教學內容難易程度,對教學重、難點分層理清教學內容難易程度是對高職成本會計課程進行重、難點分層的前提。我們認為,費用知識群與成本核算知識群是高職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的突出重點,輔費知識群與生產費用核算知識群是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的突出難點。介于重點、難點知識之間的是大量要求層次不一的知識群,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要依據教學進度與實際需求,結合不同層次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合理劃分不同學習層次學習者的重、難點范圍,合理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習者對學習內容進行掌握。
(四)評判教學手段優(yōu)劣好壞,對教學方式和手段分層分層教學法是較為行之有效的因材施教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法有利于對學習則個性化培養(yǎng),提升了教育教學的針對性與適應性,其功能主要體現在對教學流程與教學節(jié)奏的改善上。下面,我們將以教學流程為線索,分析分層教學法在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作用。
1.準備課堂教學內容環(huán)節(jié)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在準備課堂教學內容的時候,要將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分層,注重講解教學大綱與實際需求要求的重、難點內容,簡明扼要的講解僅僅需要理解、掌握操作流程的內容,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此外,隨機的在不同層次學習者中點名回答問題,以檢驗課堂教學成效。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善用標記對內容進行適當的標注,能大大提高備課效率,也能最大限度的減小實際授課過程中的阻力,做到心中有數。
2.課堂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高職成本會計課程顯著的特點是公式多、計算量大、應用難度大。依據筆者多年經驗,相當一部分學習者反應,上課過程中能夠聽懂的東西,在具體的應用中就會出現錯誤,錯把A當作B,將C方法用在D計算上。因而,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需要溫習舊有知識群,詳解新知識群,課堂上適當應用鞏固成果。溫習舊有知識群應當是每堂課開始的先導,一般建議采用隨機抽選的方式,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對就有知識進行復習。例如,基礎知識可以讓學習能力較弱的學子者回答,進階知識可以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回答。溫習舊有知識群的時間不宜過長,以達到回憶知識的目的為基準。詳解新知識群是課堂授課的真正核心,也是我們?yōu)槭裁瓷险n的原因。知識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從無到有的、積累整合的認知結構架構過程,教學中要遵循分層教學原則,考慮不同層次學習者接受能力,層層推進教學內容。知識點的鋪開尤其重要,沒有充足的鋪墊,不要盲目展開一個高級知識點;方法技能的教學也很重要,在沒有了解學習者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前提下,不要盲目快推教學進程。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不同層級的學習者都能夠較好的理解、掌握成本會計的內容與方法,兼顧統(tǒng)一進度與個體效率的關系。例如,面對大量出現的計算,初次講解務必要一步一步展開詳解;面對初次出現的公式,務必使用多媒體、圖像等方式強化記憶;面對需要前后貫通的知識,務必構建知識線索,并安排大量的練習。課堂上適當應用鞏固成果是防止建立芝麻丟了西瓜的最好預防措施,一般在下課前的一段時間內進行。此外,布置適當的課后習題也是必要的,課后習題的布置要難易結合,基礎性題目額占比要大于進階性題目的占比,對習題進行適度的篩選也是必須的。
3.課后學習輔導環(huán)節(jié)課堂的高效率不能保證一段時間過后學習者依然保有清晰地學習成果,因而課后學習輔導環(huán)節(jié)顯得尤為重要。一般而言,成本會計課程的學習需要在每章內容結束后留一個習題課的時間,專門對學習者普遍反映的問題集中式回答,對個別反映的問題單獨式回答。在完成答疑解惑這一基本層次的問題后,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要注意總結規(guī)律性的結論,善于將零碎的知識整理成串,堅決不能讓課后輔導局限于死板的記憶性知識層面,教會學習者真正的需要反復咀嚼消化的能力,最終要實現哪怕我們的學習者由于時間的關系最終忘記了某個知識點,也能憑借扎實的系統(tǒng)化能力解決所面對的問題。此外,務必掌握其中的節(jié)奏,不被細節(jié)性問題占用大塊時間,影響正常教學進度。
(五)科學、客觀、公開,對教學評價分層教學的評級分層需要秉著科學、客觀、公開的原則進行。學習者是否完成的學習任務,需要教學評價進行反饋。教學評價要有科學的體系,合理平衡各組分權重,以期最大程度體現評價的客觀性。傳統(tǒng)上的教學評價手段是考試,在高職成本會計課程中往往依據學習者一個學期的期末考試卷面分數作為評定的絕對權重評定參照。采用分層教學法后,我們也要秉著上文所講原則進行評價改革。首先,對考試制度改革,增加考試次數,減小由于考生非學習不確定性造成的成績波動,增加卷面成績可靠性;其次,提高平時成績的權重,考慮學習者出勤率、課堂積極活躍程度、日常作業(yè)完成情況等盡可能全面的因素。最終的學習者學習評價就應該根據這兩個方面的因素,綜合得出其最終的成本會計課程成績。學習本身是獨立的東西,需要個人的努力與勤奮,但學習也是集體的東西,適度的競爭能夠跳動學習者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還建議將評價學習者的結果進行公開,發(fā)揮教學評價分層的正向激勵作用,促進學習者的主動學習。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成本會計課程中引入分層教學法的過程是一個教學主體由教師向學習者轉變的過程,是一個課堂教學千篇一律向因材施教轉變的過程,代表了當前一個階段教學改革的主流趨勢,是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一條嶄新途徑。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在高職院校成本會計課程中具體引入與落實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之處,第一線教育工作者也面對著種種困難,完成最終的教學方法落實任務還任重而道遠。鑒于筆者有限的經驗與學識,不足之處煩請有關人士批評指正,在今后的教學研究過程中逐漸修正與完善。
作者:盧芳敏單位:江西財經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