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失真會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現狀分析
會計信息失真則主要指會計單位的原始憑證與財務報告不符,即會計信息的輸入與輸出不一致,造成信息虛假。會計信息失真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經營發展,甚至還會威脅到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因此,企業必須加強會計信息管理與控制,制定科學有效的預防對策,以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出現。近幾年來,在資本市場中發生了不少會計造假案例,如銀廣廈、深圳原野、紅光實業、億安科技、黎明股份、東方鍋爐等上市公司都是利用虛假會計信息,為個人或小集團謀取私利,嚴重損害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造假成本與造假收益的不對稱,助長了會計造假。證券市場和上市公司存在著對虛假會計信息的旺盛需求,只要造假預期成本小于造假預期收益,上市公司就有“博弈”的理由和沖動。“銀廣夏”1999和2000年虛構利潤7.45億元,但其停牌時的流通市值比1998年末增加了至少70億元“,變臉”現象從另一角度證明了會計造假的收益效益。也就是說會計造假的收益明顯大于成本“,剛通報了張家界,又冒出了麥科特;剛處罰了ST黎明,又驚爆銀廣夏”。前赴后繼的“英雄壯舉”仍將繼續,可能蔓延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因此,加強會計信息管理,建立健全企業會計監督體系,是提升企業會計信息質量,保障資本市場高效穩定運行的重大舉措。
2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2.1粉飾經營業績,維護企業領導者的利益。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驅使下,一些企業經營管理者通過粉飾經營業績、操縱利潤、轉移固定資產以及偷稅漏稅等非法手段維護自身利益,以實現利益(經濟的或非經濟)的最大化。在實際經營活動中,企業領導者主要通過財務會計信息來控制經營者。在經營業績的壓力下,一些經營者明知其生產經營活動無法獲利或經營目標者無法實現,仍指使會計人員弄虛作假,篡改會計數據,嚴重損害了社會利益。具體而言,會計信息造假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所得稅費用的計算與交納。所得稅費用是以應稅所得(會計利潤+調整項目)為計稅依據來計算的,為了減少所得稅費用,眾多企業采取了隱瞞收入、虛列費用、該調整的項目不調整等手段降低應稅所得,從而達到少交所得稅的目的。②企業所有者的責任動機。在委托關系下,所有者與經營者容易出現利益沖突,加之企業受托人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企業便利用會計操縱,扭曲會計信息以維護和擴大自己的利益,造成會計信息質量下降。
2.2會計法規制度不健全,社會審計監督缺乏獨立性。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發展,會計規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盡管我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以《會計法》為中心的相關法律法規,但在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實行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會計準則定義模糊、會計制度的適用性有待加強以及會計處理方法專業性不強等。另外,在社會審計監督方面,民間審計作為外部審計的重要力量,以有償審計為主,其獨立性不強,監督效果和范圍有限。
2.3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職業道德水平低下。以操守為重,堅持和遵守從業原則是會計人員做好會計工作的重要前提。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低下,在利益的驅使下,利用職務之便,任意挪用公款、更改財務數據、弄虛作假,嚴重破壞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此外,企業的管理水平也是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企業因缺乏完整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導致其財務分工不明,內部審計監管不力,從而影響了其會計信息質量,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3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3.1對經營者實行激勵機制及約束機制,加強中介機構的管理。
①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強化領導責任意識。首先,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合理分置企業股權,明確產權主體,防止出現“一股獨大”的情況,影響其決策質量;其次從法律角度規范和約束企業管理者的經濟行為,從根源上杜絕會計失真;最后,建立健全績效評價體系和獎勵機制,要求企業管理者在其任期內強化責任意識和管理意識,激發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適當減少其經營壓力,以有效減少信息失真情況的出現。
②建立和完善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對企業而言,要想提升其會計信息質量,除加強會計信息管理,提升會計人員質量外,還應建立起完善的內部監督和控制體系,以有效保證企業資產安全。在建立和完善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時,企業應堅持效率與質量并重原則,實現全面監督與控制,確保其控制措施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此外,企業管理者還要充分調動會計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強內部人員聯系與交流,推動內外控制的有機統一。
3.2建立和完善會計法律法規制度,加大會計違規打擊力度。
①加強會計法律法規建設,制定完善的法制體系。首先,從法治建設角度來看,國家應進一步明確會計工作原則,制定相應的法律標準,同時還要逐步細化會計信息失真的責任范圍,以規范企業的會計行為。在法律的制定上,國家應確立切實可行的技術規范,同時還要強化國家監督、社會監督和企業內部監督的作用,提升監督效果。
②建立完善監管體系,加大執法力度。在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作用。首先,應當明確監管部門、理順現有的監督體系,達到統一協調;其次,明確區分不同部門的監督權限和職責,實現各司其職;再次應制定詳細可行的監督檢查辦法和操作,切實加大執法力度。最后,政府要加強對獨立審計機構、資產評估機構的資質審查,業務檢查和行業自律方面的管理,督促審計機構提高素質和能力。要想充分發揮會計法規的作用,就必須進一步加大對會計信息造假的懲處力度,使企業管理者和會計從業人員自覺規范其行為,杜絕會計信息造假,以提升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3.3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力度,提升企業整體會計水平。提升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關鍵在于培養高質量的會計人員。因此,企業應進一步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力度,定期組織各項培訓活動,以提升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最終實現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提高其會計信息質量。具體來說,企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一是強化會計人員的法律意識,要求其認真學習并掌握各項相關法律法規,提高企業會計工作的規范性。同時,企業還要逐步建立健全其會計培訓機制,完善其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豐富會計人員的學習途徑和方式,以提升其實際業務水平,最終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二是引導企業會計人員樹立科學的工作觀,強化其責任意識,不斷提高其職業道德水平。在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應以《會計法》為依據,自覺規范其行為,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三是企業要保證會計人員工作的獨立性,支持和鼓勵其依法履行其職責。同時,企業還可以建立一整套較為系統地會計工作保障體系,以提升會計人員的工作質量,防止出現會計人員因依法履行職責而遭受報復的情況出現。
4小結
綜上所述,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系統過程,同時又是一個法律制度、會計制度和企業制度不斷完善的過程。因此,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對遏制會計信息失真,維護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合理運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作者:古湘余單位: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