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議低碳經濟會計在企業運用中的問題與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低碳經濟作為一種經濟發展理念,對現代企業的發展產生了革新性影響,從而對企業的管理會計也形成了巨大的影響作用。本文就在低碳經濟的視角下,探究企業中如何優化管理會計的應用。
【關鍵詞】低碳經濟;管理會計;企業管理
1.低碳經濟視角下的管理會計目標
低碳經濟下的會計目標可以分為兩個層次:其一是基本目標,該目標定位于碳排放量降低、生態經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推進上來,其實質就是在生產中走內涵擴大再生產道路,通過提高生產效率,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少投入多產出,謀求發展生態經濟;其二是具體目標,即充分披露有關會計信息,滿足決策的需要。包括了解環境資源所能產生的效益;了解環境投資總額、投資管理情況;了解環境費用支出總額及其具體用途等。基于低碳經濟的理論,企業會計的總體目標是要明確經濟的增長要建立在合理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并盡可能多地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關企業環境會計的確認、記錄、控制和報告的相關信息,使政府部門能夠隨時了解企業在環境規劃、環境保護義務及環境政策等方面的執行情況;使投資人、債權人和企業內部管理者能夠及時了解企業環境會計實施情況,及其為企業眼前和長遠經濟發展帶來的效果,為他們的監督和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2.低碳經濟下企業管理管理會計的主要問題
2.1環境會計體系的保障機制嚴重缺位
我國目前尚未出臺專門針對環境會計的確切標準和會計準則,在現行的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的信息披露的法規中也鮮有環境問題的涉及,而相對系統的環境會計及其相對應的信息披露制度和規范則是缺位的。這種機制上的嚴重缺位由于不能向外國投資者提供企業的環境信息,因此對會計的國際間交流與合作是有害的,同時也很難衡量外國投資機構對我國環境的破壞程度,對于發達國家試圖在我國尋求“污染避難所”是無法治理的。
2.2尚未建立健全環境會計技術層面的支撐體系
我國當前還沒有建立用于確認環境會計要素的準則和原則,并且統一的環境會計要素計量標準也不具備。基于大部分環境成本和環境收益在環境會計體系中得不到正常的市場交易的情況,因此不能以交易價格為環境會計的唯一屬性。另外,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在統一規定方面是滯后的,而且披露的內容范圍和形式等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致使大部分企業都會低調處理環境會計信息,為的是使這類信息披露對企業的負面影響最大限度的降低,從而導致環境會計信息使用者很難獲得真實的環境會計信息,決策受到了誤導。
3.低碳經濟下企業管理會計的應用對策研究
3.1建立健全環境會計制度體系
3.1.1構建環境會計操作體系
這一點需要依靠國家相關部門的通力協作,在對發達國家經驗積極借鑒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和針對低碳經濟下企業管理會計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遵從低碳經濟的發展規律,籌劃和制定《環境會計準則》同時對現行《企業會計準則》進行低碳經濟時代下的有針對性的修訂,并盡快建立環境會計的信息披露與監督體系,依法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合法性、真實性進行監督,同時建立環境會計審計制度,以便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公正性、合法性及全面性進行審核與鑒定。
3.1.2完善環境會計保障體系
結合低碳經濟發展要求,我國政府應盡快修改現行《會計法》,將環境會計核算和監督納入法規體系中,在法律層面上將環境會計的地位和作用加以明確,為建立環境會計體系提供制度保障。要加強環境資源的立法與執法,明確環境資源產權;同時加強環境法規保障體系,完善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產業政策、財稅政策、價格政策,建立生態環境評價體系;加強環境會計人員的環境及相關知識培訓教育,更新知識結構,適應環境會計要求,更好地參與環境會計事務;建立全國財政補償體系和財政轉移支付體系,作為環境會計運行的資金支持系統。
3.1.3建立和強化環境會計披露與監督機制
眾所周知,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管理會計的主要職責是以企業為會計主體,對企業在社會資源環境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進行核查。首先,就要做到有法可依,在環境會計法的基礎上給予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統一的標準。根據我國具體國情,政府相關監管部門應盡快制定環境會計及其信息披露準則體系,進而全面保證環境會計行為的規范和實施。其次,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往往不能全面、如實地進行揭示,因此,應加強監督,由政府或有關社會機構,依據國家的有關環保法律法規以及會計相關法律,對環境會計信息的合法性、真實性進行監督。再次,還要加強環境審計,強化對環境會計的再監督,其審計重點可以包括:環境保護法的合理性;環境保護管理系統;企業環境保護政策和控制程序;環境經濟責任的記錄與披露等等;關于有害物質的貯存與處理。最后,要制訂環境會計審計法規,建立環境會計審計制度。由政府審計或有關社會機構,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合理性、合法性、公正性、全面性及真實性進行審查與鑒定,并對環境會計的研究做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