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我國會計發展改革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自從進入20世紀中后期以來,I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廣泛應用,迎接我們的是一個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和以知識驅動為基本特征的嶄新經濟時代。面對整個經濟環境的變化,為了更好地發揮會計職能的作用,無論是會計實踐還是會計理論都將進入一個新的,更快的發展階段。但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本文闡述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并與國際慣例相協調的會計模式的改革和發展。
關鍵詞:會計改革;發展;會計職能
1.1從靜態核算向動態核算與控制方面發展。隨著現代企業管理從靜態管理發展到動態管理,會計也要隨著企業管理的這種轉變而對企業的經濟活動實行動態的核算與控制。傳統會計那種單純依靠事后記帳、算帳、報帳,著重提供過去信息的做法,遠遠不能滿足現代企業管理的要求。這在客觀上就要求會計所提供的以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從重對外逐步演變為重對內的信息;由重過去的信息逐步演變為重未來的信息;由單純提供信息逐步演變為能動地運用信息并參與決策。這樣就使會計在過去、現在、未來三種時態上均能發揮作用,所以,有理由說會計正逐步地從靜態核算向動態的核算與控制的方向發展。
1.2微觀的企業會計正向微觀會計與宏觀會計相結合的社會會計轉化。隨著世界范圍內新技術革命浪潮的沖擊,傳統的會計理論正日益受到嚴重的挑戰。與此相適應,一些新的會計領域正逐步地被開拓出來。微觀的企業會計向宏觀的社會會計的轉化則是一個重要方面。宏觀的社會會計,以整個國家作為會計主體,其核算和監督(控制)的對象是整個國民經濟活動。它是企業會計、基層單位會計等微觀會計的發展和延伸,它是在傳統會計的基礎上,吸收兼容其他學科的理論方法,在形式上和內容上更加充實、完善,從而在更高層次上和更大范圍內發揮重要作用的新型會計。它對實施社會的宏觀控制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3會計科學向邊緣科學和綜合科學的方向發展。現代科技革命,引起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深刻變化。在兩大科學內部的學科劃分越來越細的同時,又出現了兩大科學向整體化發展的趨勢,使當代的科學表現出既高度深化又高度綜合的對立統一。會計學作為一門用來控制經濟活動的經濟信息科學,它的發展同樣反映了上述的特點。它正在利用其研究對象橫伸于現實一切領域的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等橫斷科學的新成就來重新認識和充實自己。
1.4從以貨幣為主的計量手段向采用多種綜合計量手段并存的階段過渡。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幻莫測和內在因素聯系的錯綜復雜,會計用以貨幣為主的計量手段來反映經濟活動的方式,顯然是不適應的。為此,現代會計正醞釀著一場采用多種綜合計量手段,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分別同時反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情況及因素變異狀態的改革,以消除傳統會計反映遲鈍、單調、片面和不確定等弊端。
1.5會計實務和會計原則不斷趨于國際化、標準化。如前所述,會計的發展總是與企業組織形式相適應的。近幾十年來,由于世界范圍內競爭的不斷激化,資本投資和商品輸出有了新的特點,所以,企業的組織形式得到了迅速地發展,出現了許多國際性的跨國公司。會計實務和會計原則的國際化,是經濟國際化時代的社會要求。但是國際化會計所提供的經濟信息要取信于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債權人,其根本問題在于國際會計實務和會計原則的標準化,為此,聯合國已經建立了國際會計和報告標準政府間專家工作組,并已召開了十多屆會議。
2我國會計工作的改革措施
2.1會計職能上,要實現從會計核算職能為主向預測決策職能為主的轉化。長期以來,我國會計工作的著力點是注重會計核算,以搞好會計的紀賬、算賬、報賬為重點,主要以會計核算的事中、事后核算為主,但是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會計在發揮其職能過程中,要實現從核算職能為主向預測決策職能為主的轉化,會計除及時提供準確、可靠的核算信息外,更要充分發揮其對經營活動的預測、決策職能。另外,財務會計除要準確核算和真實報告企業過去的經營業績外,更要能合理預測和揭示企業未來的經營業績,即實現會計從事后業績報告型向事前業績預測型轉化。
2.2完善會計監督體系,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市場經濟越發展,會計信息質量越重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今日的會計信息已成為企業的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和社會公眾及政府管理部門改善經營管理、評價經營狀況、作出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完整,會計信息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到有關方面的利益和社會經濟秩序。
2.3逐步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全面提高會計工作者的素質。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包括會計人員職責權限制度。但是由于我國會計人員來源的復雜性,加上我國的會計教育水平比較落后,所以說會計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會計人才缺乏,與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會計人員素質的要求很不相適應,因此,在大力發展會計學歷教育的同時,應組織好大規模的會計在職教育,要不斷改進培訓渠道、組織形式、教材體系,提高培訓工作的適應性和超前性。同時,要改革和完善的相應的會計人員管理制度,形成科學的會計人才選拔、評價機制,以激勵會計人員通過多種途徑學習業務,提高自身素質。
2.4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會計法規體系,進一步實現會計工作的法制化。會計法規制度是財經方針、政策和經濟發展狀況的綜合體現,探索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的會計法規制度,始終是我國會計工作的重要內容。
2.5深化會計核算制度建立起與國際會計慣例相協調,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企業會計準則作為一個開放的體系,其內容和項目、方法等必須適應迅速變化的經濟環境,應當充分考慮信息技術、知識經濟以及市場經濟發展對會計工作的影響,應當隨著環境的變化及其對會計工作的影響加以調整和補充。同時,制定與實施企業會計準則,既要考慮中國的特定國情,又要注意與國際會計慣例仍然存在著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