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現代會計理論基礎完善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分析了現代會計理論的特點:動態性發展性會計發展,內容多樣性,虛擬性會計理論基礎,質量性會計理論基礎。現代會計理論闡述的觀點使得會計理論在密切聯系實際的過程中不斷地得到發展和完善。
論文關鍵詞:會計理論基礎分析
論文摘要:會計理論基礎是支撐會計理論大廈的腳根、支撐點,同時也是會計理論產生、發展、豐富和完善的力量和源泉。二者的辯證關系具體表現在:一方面,會計理論基礎的完善與否直接制約若會計理論的發展與完善;另一方面,完善的會計理論在一定程度上也鞏固了會計理論基礎,使得會計理論基礎更加堅實、雄厚,更好地促進會計理論的發展和完善。
1現代會計理論基礎的特點
1.1動態性發展性會計發展的外部動力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二是會計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的變化。前者要求會計充分發揮其反映的職能,不斷地將新的、變化了的經濟業務反映出來;后者則要求會計自身的內容、性質等發生實質性變革,努力滿足信息使用者的客觀需求,便于廣大信息需求者準確作出決策。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不斷完善,會計信息需求者對會計信息的客觀要求越來越高,必然會促進會計向廣度和深度方向全面發展。會計理論基礎也隨之不斷地發展完善,在充分地吸取新的學科理論養分的同時,也摒棄了一部分不適合于信息技術環境下陳乏的、過時的理論。
1.2內容多樣性信息技術、信息經濟學、信息博弈論、經濟學理論。知識經濟、電子商務以及基因技術、納米科技等尖端學科理論廣泛地滲透于會計理論基礎之中,與傳統的會計理論基礎共同支撐著日益發展、完善的會計理論體系、同時國外的一些先進管理理論的新思想和新模式,比如,企業再造工程理論(將主要績效指標定位于服務質量、顧客滿意度、成本以及員TT作效率等)、虛擬企業理論(主要強調組織虛擬化、功能虛擬化和地域虛擬化,實現以信息技術為連接和協調手段的臨時性的動態聯盟)、學習型組織理論(主要從系統基本模型角度闡述團隊學習效應和系統思想理念)等都將廣泛地融入到會計理論基礎之中,促使會計理論基礎不斷地完善、健全和充實。
1.3虛擬性會計理論基礎并不像實體組織那樣具備有形的。規模化的根基,它是通過將多個相互關聯的學科的經濟資源迅速相結合而成的一種沒有圍墻、超越空間約束、依靠信息網絡手段聯系和統一協調的,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邏輯性的客觀存在的無形的根基。這里的虛擬性有兩層含義,即一是會計理論基礎內部的虛擬化,主要是指會計領域內支撐會計理論大廈的純會計理論基礎的虛擬化:二是會計學科與其他相關學科領域之間交互滲透關系的虛擬化,即以信息技術為連接和協調手段的動態聯盟式的虛擬組織系統。
1.4質量性會計理論基礎作為會計理論的根基,其質量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概括而言,具體表現在穩定性、安全性和品質性三個方面。就穩定性而言,盡管會計理論基礎在整個會計理論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呈現出動態性和發展性,但是就某一時間段、期間而言,會計理論基礎還是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的,否則會計理論根本就無從發展;就安全性與品質性而言,這兩個方面的因素同樣是保證會計理論基礎質量的關鍵性因素,因為缺乏安全性、品質性的會計理論基礎根本就不具備支撐會計理論大廈的能力。
2現代會計理論基礎的的內容
2.1經濟學在與會計理論基礎進行交互滲透時,經濟學理論將許多經濟學的思想、觀點大量地引入到會計理論之中,為廣大的會計學者從經濟學視角來分析會計問題,尋求提高會計工作效率、改善會計信息以及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一個更新的思路。比如:交易成本經濟學理論、產權理論、契約經濟學理論和委托一理論等這些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體系與會計理論體系相結合均從不同角度豐富和完善了會計理論基礎的內涵和外延。同樣,由統計知識、數學方法和經濟理論相結合而成的計量經濟學理論也是會計理論基礎的組成部分。計量經濟學通過運用數學工具來考察和研究經濟社會中各種經濟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預測經濟發展的趨勢,檢驗和預測經濟政策效果。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由于會計人員面臨的是非常龐大的經濟業務及非常繁雜的經濟數據,而這些信息、數據往往要經過一定的數據處理才能為人們所使用。因此,通過充分應用計量經濟學理論,我們可以構建經濟模型,預測企業乃至整個宏觀的經濟發展趨勢,模擬會計政策執行的經濟效果,使得廣大的會計信息需求者得到更加準確、有用的財務信息資料。2.2電子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學是以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相結合而成的一門新興學科和科技領域,它既包容了通信系統的數字化、軟件化、智能化和光纖化等方面的優勢,又同時兼有計算機科學技術在設備資源與信息資源的共享性、系統交互性以及處理能力和存儲能力等領域獨特的優點。因此,以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有機結合促成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建立和發展,其影響范圍包括經濟、軍事、社會生活、科學文化的各個方面,而且涉及到宏觀和微觀的各個層次。現代信息技術理論的內容主要包括:網絡技術理論、信息技術理論、數據挖掘理論、系統集成理論、多媒體理論、人工智能技術,具體的應用法則包括了穆爾法則(Moore''''slaw)、基爾德法則(Glider''''slaw)和麥特卡夫法則(Metcalfe''''slaw)。
2.3司法訴訟學司法訴訟學與會計理論體系相結合是現代會計理論發展的新趨勢,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出現了“訴訟”會計(ForensicAccounting)這一特殊的會計發展分支。它是針對于在現代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中,由會計人員對于特定的經濟犯罪、經濟過失和經濟糾紛案件進行會計反映,對法庭和訴訟當事人提供專門服務的一種特殊會計工作。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隨著企業之間的交易廣泛地在網絡上進行,經濟組織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它們所面臨的經營環境日益復雜化。與此同時,企業之間的糾紛趨于多樣化和復雜化,經濟犯罪的形式也越來越多,因此由會計人員對經濟案件中涉及到經營財務事項和經濟損失部分加以計算,并進行正確的會計分析,為法庭的裁決提供依據就顯得尤為必要。然而訴訟會計既不同于一般的財務會計,也不同于一般審計,它通常涉及到財務證據的調查和分析、運用電腦進行分析和陳述、以財務呈報形式進行說明以及在必要時在法庭上以專家的身份出庭作證等。來源于/
3現代會計理論的研究方法
關于會計理論的研究方法的分類,學術界比較普遍的觀點是分為規范分析法和實證分析法。前者強調應用規范性的方法,即運用演繹推理(Deductivereasoning)的方法分析和研究會計問題,它主要主張會計理論的發展不應受制于會計實務的發展,會計理論應當高于會計實踐并指導會計實踐:后者則是在規范推理(Inductivereasoning)的基礎上,運用實驗技術和數理統計等方法,在一定的經濟假設條件下研究有關會計問題,它主要強調會計實務是發展會計理論的基礎。由上述對兩種研究方法的闡述,可以看出二者的優缺點是:規范會計研究方法是在先假定會計目標繼而再進行邏輯推理的結果,再加上它缺乏有關的數據、模型來支持其觀點、論斷,這種會計理論研究模式的有效性已經受到了現實生活的挑戰和懷疑;實證會計研究方法則過分依賴于有關的經濟假定條件(而現實生活中,這些假定條件往往是木存在的),而且現階段虛假的信息資料、經濟數據充斥會計市場,再加上經濟計量方法或經濟模型自身就存在著無法消除的局限性,因而利用虛假的信息資料,借助于不完善的經濟模型分析得出的結論、結果,確實有待于廣大的學者和專家進一步深思熟慮。
4小結
總之,對整個會計理論的研究應該遵循“實證研究——規范研究——再實證研究——再規范研究”這條形式循環往復地展開,使得會計理論在密切聯系實際的過程中不斷地得到發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