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會計準則實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新會計準則的主要特點及操作面臨的問題
新會計準則具有以下六個特點:是體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從而使海外投資者和報表使用者更容易讀懂中國企業的會計報表,降低中國企業海外上市重編財務報表的成本。二是引入公允價值計量的要求。公允價值的應用成為此次準則修改中的一大亮點。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是指以市場價值或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作為資產和負債的主要計量屬性的會計模式。新準則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等方面采取了公允價值。三是規范了企業合并、合并財務報表等重要會計事項。新的合并財務報表準則從側重母公司理論轉為側重實體理論,更加注重實質性控制,母公司對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納入合并范圍,而不一定考慮股權比例。即使是所有者權益為負數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續經營的,也應納入合并范圍。四是規范了新的會計業務,主要是指將衍生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股份支付納入表內核算。五是制定了與重要的特殊行業有關部門的準則。主要包括金融保險行業、油氣開釆行業、農業的會計準則。六是規定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的減值準備,一經提取,不得轉回。
1.1新會計準則可操作性不足比較新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雖然在與國際接軌方面有巨大進步,但其原則性的規定較多,而具體的規定較少,因而在可操作性上也就略顯不足,雖然隨后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對各項準則提供了一些具體解釋和說明,但有些規定的線條還是太粗、不夠具體。比如,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規定,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換取職工提供服務的,應當以授予職工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到底公允價值怎么計量則沒有具體說明,雖然在相關的《應用指南》中對此進行了一定的具體說明,但還是不夠細致。
1.2會計人員總體素質不高新會計準則實施后,會計核算方法發生了變化,這對會計人員是一大挑戰。比如我國企業的所得稅會計基本是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會計法(包括遞延法和債務法)并在??墒墙^大多數上市公司采用了簡單的應付稅款法,因此許多會計人員甚至是注冊會計師對納稅影響會計法的處理也相當生疏,因此如果按照新會計準則中的只允許企業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這其中的執行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新會計準則與國際趨同要求會計人員能夠與國際同行對話,而我國現有會計人員能達到這個要求的人員不多,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能滿足與國際趨同的發展需要。
1.3我國會計監管質量差我國內部審計力度相對薄弱。由于我國內部審計直接受單位領導的管轄,往往會造成內部精簡審計人員,審計取證不足。加之內部審計人員也對內部審計認識不夠,認為領導讓自己審就審,不讓審就不審。內部審計人員往往自身專業知識有限,在實務操作中容易出現差錯。新的會計準則的變動,也同樣給審核人員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我國民間審計的現狀讓我們對新準則的實施也不能抱樂觀的態度。由于公司內部人控制,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以及審計市場的惡性競爭,導致審計中客戶與注冊會計師的關系扭曲,注冊會計師不再存在獨立性。中國會計師事務所仍然處在尋找生存的狀態當中,所以存在過分遷就客戶。因此出現注冊會計師幫助缺乏合法有效原始憑證的客戶建立違法的賬簿;幫助沒有財務報表的公司的客戶編制報表等情況,審計質量嚴重降低。
1.4我國市場體系不夠完善,企業現狀不容樂觀市場經濟尚處于發展階段,企業間的交易行為不十分規范,企業競爭不充分,公允價值不易形成。而新準則中,對企業引用公允價值是我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而且它的任何變化都將反映在損益表中,導致財務報告波動性上升,可能導致市場對經濟價值的錯誤判斷。而且,我國企業的現狀也不容樂觀,由于歷史的原因,上市公司國家股(國有法人股)占據了上市公司的主導地位,導致單位領導層只在乎自己在職期間的收益狀況,盡量讓在位期間的公司收益良好,而往往忽視公司的長遠發展。因此內部監控失效是在所難免的。由于企業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會使改革的路程更加難走。
2正確實施新會計準則的幾點建議和思考
2.1不斷完善會計準則,使會計準則更具有可操作性此會計準則主要是為了實現與國際準則接軌,相對于中國現行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跨越是相當大的,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問題,要結合中國國情和特色,出臺詳細的實施細則,在實踐中不斷拓展準則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其可操作性。要謹慎進行模擬試點,測試會計準則實施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信息系統等的影響,保證新舊準則之間平穩過渡。
2.2加強會計人員培訓對于企業的會計人員應加強新會計準則的培訓,使他們對新會計準則的精髓以及在實務中的操作做到了然于心,注重會計人員的綜合能力以及會計理論功底的培養。同時也要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以及后續教育多多涉及一些新會計準則的內容,使會計人員徹底拋棄以過去為重心的理論體系與觀念,建立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會計觀念和理論體系,以適應新的經濟發展的需要。;
2.3加強會計監管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披露,不僅依賴高質量的會計標準,更依賴對會計標準的執行操作和監督管理。因此我們在進一步完善新會計準則的同時,應當強化會計監管,加強執行和監管環節的工作和懲罰力度,提高會計標準的執行和監管質量,確保新會計準則得到有效的實施。首先要嚴格按《會計法》以及其他有關法規的規定,搞好各項會計監管機制的建設,強化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督三位一體的整體功效,加大對會計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真正起到懲戒作用。其次,要進一步增強公司管理層及時、充分、如實反映財務信息的意識。同時要積極爭取國資委、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審計署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政府應賦予證監會、銀監會等行業監管部門更多的監管權力,更好地規范上市公司的財務行為。
2.4完善公司管理機制資本市場的發展是會計準則發展的前提,只有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國的資本市場,才能保證高質量準則的執行到位。目前,現代企業制度在我國還未有效建立起來,必須盡快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規范上市公司的財務行為,要進一步增強公司管理層及時、充分、如實披露財務信息的意識,促使管理層在真正提高公司質量上下功夫,而不是依賴非常交易及不公允的關聯交易等操縱利潤。若要從企業的現狀來分析改善新會計準則實施的道路,只能參照我國現在實行的管理層收購方法,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增強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感。更新企業的系統,保證新準則下能夠以有效率的、兼顧成本與效益、及時的和適合持續操作的方式生成數據信息。加強公司文化治理、行為治理和財務治理,并且促進三者之間相互關聯、相互滲透的進程。因為只有在健全的治理機制下公司才可能有效地運行,才可能充分發揮治理作用。
摘要:步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邁向國際化。正如我們使用英語進行國際化語言交流一樣,企業進行交流的共同語言便是會計。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重新制定并頒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以下簡稱“新會計準則”)體系,構建了一個能夠順暢進行國際交流的平臺,這標志著我國會計準則體系建設工作基本完成。新的會計準則趨于與國際準則相同,這對于企業經營者和財務人員都是一次新的挑戰。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對策問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