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會計誠信缺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認為必須采取對策加強會計誠信教育,實施誠信工程,提高會計失信成本,完善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完善會計監督體系。
關鍵詞:會計誠信缺失治理對策
一、引言
我國是禮儀之邦,人無信不立是個人修養的重要標準。誠信一直都作為一項很重要的社會道德規范來約束著人們的行為,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石。誠信是誠實、守信的簡稱。誠實,就是要實事求是,不說假話。守信,就是要諾而行之,不失信用。會計誠信就是指會計人員及其相關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操守,在會計職業活動中誠實、講信用。中國現代會計先父潘序倫先生說:“立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可見誠信是會計工作的生命線。會計行業承載著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責任,堅持誠信原則,是會計行業生存發展的需要。誠信落實到會計行業表現為真實、準確記錄經濟活動中的一切往來,不人為的隱瞞、虛構,不隨意改變會計內容、流程而達到個體或私有目的。會計誠信是會計職業道德的精髓,是做好會計工作的根本,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
二、會計誠信缺乏的成因
1、失信成本低。會計人員是會計信息的直接生產者,擔負著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他們極大的影響著會計信息質量。作為企業內部成員,會計人員受聘于所服務的主體,會計人員的行為容易受到企業經營者的影響與控制。由于對會計造假處罰力度輕,造假成功的收益遠大于造假失敗的損失,我國對檢查出來的會計造假往往是重經濟處罰,輕行政法律處罰;重對單位處罰,輕對個人處罰;重內部處理,輕外部處理。對違反會計職業道德的處罰力度不大,會計造假的預期收益明顯大于預期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會計不誠信行為。
2、利益驅動。造成會計誠信缺失的直接目的是利益驅動,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基本目標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當非誠信行為的收益超過成本時,非誠信行為就會增加,投資者從中獲取投資收益,管理人員從中獲取薪金,政府從中獲取稅金。由于企業存在著嚴重的“內部人控制”,會計人員作為企業的內部成員,接受企業經營者領導,反映企業經濟活動,其工資、待遇、福利都由企業經營者決定,會計人員受聘于人,受制于人,其行為容易受到企業經營者的影響與控制,會計很難發揮其監督和約束作用。
3、會計監督體系不完善。造成會計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監督。內部監督受“本位”思想的影響,缺乏足夠的獨立性而往往流于形式。當事者(包括企業領導和財會人員)一般不承擔法律責任和經濟責任。外部監督部門和政府管理部門對企業會計監督缺乏相關的制度和制約機制,往往監督不力。財政、審計、稅務等監督部門,在管理上各自為政,且監管標準不統一,職能上交叉,各種監督措施不能有機地結合起來,不能從整體上有效地發揮監督作用。我國現已頒布的稅法、公司法、會計法等法律法規對違法者的懲處力度不足以對其產生震懾。
4、會計人員職業道德修養不高。會計人員的素質,既影響到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制度的執行效果,又影響到會計工作質量,是提高會計誠信力的關鍵。目前,有相當一部分會計職業人員缺乏敬業愛崗、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和嚴謹的職業習慣,安于現狀、不思進取、職業道德意識淡薄,有的甚至不熟悉法律法規,不依法辦事,經常在權勢、金錢和人情前打敗仗。在會計事務處理上,無視法紀,不顧國家的會計政策,在私利的驅動下,不顧一切故意偽造、變造、隱匿、損毀會計資料,甚至利用職權之便監守自盜,大肆貪污、挪用公款,由職業道德缺失走上犯罪道路。
三、會計誠信缺失的治理對策
1、提高會計失信成本。加大對會計造假的懲罰力度,提高會計失信成本,使造假者付出的代價遠遠大于其得到的收益,以此消除因利益驅使而造假的可能。對于造假的會計不單要進行行政處罰,而且要給予經濟懲罰,且懲罰的數目要遠遠超過他造假的所得;對于唆使會計人員做假賬的經營者同樣要進行處罰,嚴重者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要盡快建立完善的民事賠償制度,從根本上遏制會計造假屢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勢頭,把一些違紀、違法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2、加強誠信教育,實施誠信工程。實施誠信工程,提高誠信意識,強化誠信教育,培育良好的會計誠信環境,創造誠信的氛圍和價值觀,保障會計市場的穩定發展。盡快制定會計行業的誠信建設綱要和實施細則,明確會計的誠信執業承諾及誠信執業的自律公約,為會計的誠信建設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會計人員是會計信息的直接制造者,是會計秩序和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維護者,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素質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質量。誠信不僅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場經濟下的基本游戲規則,是會計信息真實、可靠的保證。會計人員應當以“不做假賬”為道德準繩,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使全社會的人們都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形成誠信者受尊重、不誠信者遭鄙視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加強全社會的誠信教育,培養全社會的誠信意識,凈化社會環境,使造假行為沒有生存的土壤。
3、建立健全會計監督體系。健全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關鍵是貫徹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原則,參與經濟業務事項的所有過程的工作人員要相互分離、相互制約,重要經濟事項的決策和執行要建立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工作程序。強化內部審計監督,建立相對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明確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程序,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及時防止經營決策失誤和經濟舞弊,通過建立完整的內部監督機制和內部控制制度,形成一系列內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使內部監督制度真正落到實處。充分發揮外部監督作用,企業外部會計監管部門也應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監督和管理,大力發展會計(審計)師事務所,加強對企業會計報表的檢查與評估,并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督促企業加強財務監督,保證提供真實、準確的會計信息。我國財政、審計、稅務、銀行等部門應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會計監督檢查,發揮會計監督機制的威懾力,遏制會計信息失真,整頓會計秩序,凈化會計環境。
4、規范會計職業道德,提高從業素質。注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完善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加強會計誠信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是保證會計誠信力的關鍵,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素質的重要體現,會計人員的道德修養主要依靠自我教育,會計人員要提高思想覺悟,視國家利益高于一切,一絲不茍地按會計法律法規辦事,忠實地履行崗位職責。會計人員還要加強業務技能訓練,提高執業能力,恪守客觀、公正的原則。
綜上所述,會計信息的服務范圍越來越廣,會計信用危機的后果也越來越嚴重,市場經濟需要會計誠信。必須加強會計誠信教育,實施誠信工程,提高會計失信成本,完善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完善會計內部監督機制。以此保護正當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規范會計行為,維護會計工作秩序,促進經濟健康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蘭蘭:會計誠信與會計職業道德建設[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S1).
[2]丁庭選:試論會計誠信建設[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3]蔡桂榮:會計誠信建設的理性思考[J].經濟論壇,2007(7).
[4]金敏:略論會計誠信缺失的成因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7(9).
[5]索俊穎:會計誠信缺失問題探析[J].現代商業,2008(3).